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文学史上历来被推崇备至.八年级语文下册入选的这篇古诗词,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人世与出世"的矛盾心理.词人见月而问青天,追月而迟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心情烦闷的苏轼对人世间的污浊颇感不满,他把眼光投向了明月,遥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引发出对宇宙人生这一类大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是中秋节,午饭过后,我便被爸妈拉去糕点店买月饼,晚上我们要去奶奶家吃团圆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糕点店里播放着《水调歌头》这首歌,我心中不由地生发出了淡淡的忧愁。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与胞弟苏辙七年未得团聚的大词人苏轼,在银光遍地的中秋之夜,对着明月,乘着酒兴,挥笔写下这首词的场景。如今,在这中秋之夜,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回家的游子常常会借这首词来表达思亲之情。  相似文献   

3.
<正>在小朋友看来,苏轼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文豪。不错,我们早就读到过苏轼的作品,比如"水光潋滟晴方好"这首歌颂西湖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这首写庐山的诗,还有"明月几时有,把酒  相似文献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文包词的形式介绍了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过程,将苏轼在中秋之夜对弟弟子由的思念,对分别7年之久的埋怨,转而释怀祝福的感情娓娓叙说而来。  相似文献   

6.
中秋随想     
<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曲婉转悠扬的《水调歌头》在我的耳边回荡。中秋之夜,明净的夜空中悬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吃着月饼,心潮起伏,眼前浮现出全家人过节的场景。明月几时有前年的中秋之夜,我们一家人坐在小院里,吃着甜甜的月饼,赏着圆圆的明月,好一幅温馨、融洽的画面。弟弟跟我争抢着他喜欢吃的枣泥馅月饼,抢不过我,他就哇哇大哭。见此情  相似文献   

7.
初语第四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中,一个"兼"字,乍看无足轻重,其实不可或缺。词的上片运用了比喻辞格,将"明月"喻"圣君","琼楼玉宇"喻"朝廷"。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政治上遭到压制,虽然他一心想报国,可最终还是被贬官密州任太守。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  相似文献   

8.
月以咏怀,情景交融苏轼的词中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写心中不悦,表达同胞情谊,实乃精品中的精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陡然领起,破空而来,有“天风海雨逼人”之势,真是奇逸之笔,更见东坡居士超逸旷达的情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相似文献   

9.
该文抓住"青天"、"把酒"、"明月"这三个关键意象深入分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蕴涵的深层意蕴,揭示了苏轼第一次被贬之后,从困惑、反思到通透和空灵的心路历程,说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在苏轼的人生历程和诗词创作的重要位置,是诗人的人生哲学、政治理想和艺术追求的一个尝试性的突围,是诗人的诗词创作由少年的轻狂和无端喟叹转向旷达、平淡,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0.
水调歌头·中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  相似文献   

11.
赏月     
<正>从古至今,月亮一直被人们赋予深厚的感情。诗人李白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静夜之中,将浓浓的思乡之情寄予明月;月下独酌之时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把明月当作了对酒当歌的挚友。中秋之夜,东坡居士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之  相似文献   

12.
明月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舒缓的音乐声唤起了我对明月的向往,把我的心带进了那一片梦幻的美景……  相似文献   

13.
每每诵读古人的精美篇章,常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而研读其写作奥妙时常看到一个可贵之处:借鉴前人却不老调重弹,浑然天成却有迹可寻,推陈出新且技高一筹。且看苏轼:李白《把酒问月》诗云"晴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在他的《水调歌头》开篇便说"明月几时有?把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是千古名篇。其中,手足之亲情切切,词境旷达意悠悠。本文以此为基础,拟对该词作一次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15.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 轼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苏轼 (10 36年一 110 1年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作家、艺术家、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历史上合称“三苏”。苏轼一生处于激烈的政治斗争中 ,几经沉浮 ,最后被贬到遥远偏僻的…  相似文献   

16.
该文抓住“青天”、“把酒”、“明月”这三个关键意象深入分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蕴涵的深层意蕴,揭示了苏轼第一次被贬之后,从困惑、反思到通透和空灵的心路历程,说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在苏轼的人生历程和诗词创作的重要位置,是诗人的人生哲学、政治理想和艺术追求的一个尝试性的突围,是诗人的诗词创作由少年的轻狂和无端喟叹转向旷达、平淡,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久负盛名的中秋词。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41岁,当时任密州太守。题说“兼怀子由”,其时苏轼与其弟弟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了。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甚为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功能文体学为基础,从词汇和语气突出的角度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及其英译,研究与词的主题意义相关的词汇和语气突出形式,并研究这些突出形式的文体效应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功能文体学为基础,从词汇和语气突出的角度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及其英译,研究与词的主题意义相关的词汇和语气突出形式,并研究这些突出形式的文体效应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才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阀,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