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认识一个新的数,你们想知道吗?生:想知道。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把三个盘子摆在全体  相似文献   

2.
课前活动:师生共唱歌曲《小红帽》。一、结合歌曲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唱了一首歌——《小红帽》。知道吗?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从现在开始”。(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游戏识字师:课前,小朋友已经读过课文了,谁能读给大家听?(指5名同学)其他小朋友端好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中部有谁?(生接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动物的森林运动会好吗? [多媒体屏幕显示:森林运动会画面,其中小兔、小鸡小狗在进行跳远比赛。] 师:小兔、小鸡、小狗谁跳得远呢?老牛大叔邀请小朋友当裁判,现在小朋友就学点裁判规则。 教师出示表示小兔和小鸡跳的距离的纸条,分别横着、竖着贴在小黑板上。 师:怎样才能知道究竟是谁跳得远呢?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要知道谁跳得远,可以用米尺去量一量。然后直观演示用米尺量纸条的过程。 师:哪根纸条长?谁跳得远?(生:横放的纸条长,即小兔跳得远。) 师:要想…  相似文献   

4.
一、课例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最近电视里在播出什么比赛吗?生(异口同声):世界杯足球赛。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足球(出示)。你们知道足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生:足球的外面是一层牛皮,里面是橡胶层,橡胶层中间充满了气。师你知道得真多。老师手中的足球哪部分是牛皮做的,谁能把它指出来?生1:(上前,摸球的外壳)这就是足球外层的牛皮。师:那你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生1上前,摸整个球的外层)(其余学生笑)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生点头)师:那么,刚才这位小朋友用手摸的是这个足球的什么呢?你们能不能给取个…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应保护鸟类,不让它们受伤害。教学过程: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读儿歌吗?哪位小朋友能背首儿歌给老师听听?(指名背)师:小朋友的儿歌背得真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来学一首新儿歌,它的题目是:《红领巾真好》。(板书课题)师:首先请小朋友看画面听儿歌。(播放根据儿歌内容编制的动画片)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生看)我们再来听一遍。不过,这一次老师可有要求。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这一次只要求用耳朵听,边听边想,…  相似文献   

6.
师:38+24你会算吗? 多数学生都能举手。 师:看来很多小朋友都能正确地口算了。但是我们学数学不仅要知道结果,还要能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现在你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告诉大家吗?下面老师给小朋友几个友情提示,请你和自己的小组同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游祖玲 《湖南教育》2002,(13):48-48
师:(简笔画:阳光下的树和树阴,月光下的人及人影)(指影子)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生:是影子。师:小朋友也有影子,请大家欣赏自己的影子。(布置场景:拉窗帘,开灯)(学生自由走动,欣赏自己的影子,有的一边走一边做动作,有几个学生伸手去抓影子,不少学生发出嘻嘻的笑声,特别兴奋)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在书上做记号,画出生字认读,教师下位抽查后,重点注意了学生对“左”、“朋”两个字的读音)师:请小朋友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再读课文,一字一句认真读懂、读熟。(学生反复读课文,形…  相似文献   

8.
[案例]《认识象形字》教学片段: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请欣赏。(师画文字图)看见这些画,你想说什么?生:(非常激动)这些画真奇妙,像我们学的字又像画。师:对,它们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字。你能猜出它们是哪些字吗?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生活情境,布置教室)谈话激趣师:小朋友,今天,陈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很美的地方去,这个地方有许多汉字朋友,等着你们去把它找出来,介绍给大家,你们想去吗?生:想。师: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找到自己会认的汉字后,可以把它记下来,准备集合的时候介绍给大家。如果遇到你不认识的字,你也可以先问问同学或老师,再把它记下来。集合的时候,我们再来看看哪个小组认的字最多。好,我们出发吧。(带学生进教室)二、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认字、摘字卡。三、活动交流师:我们来看看刚才小朋友找到了多少汉字朋友。(小组代表交流:各摘下了几张字卡。)师:你…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篇新课文——《大铁椎传》。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同学们自己课前朗读一遍。不知大家是否都做到了?(学生纷纷点头。)师:那我想请五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一个自然段.谁来试一试?其他同学请注意他们有没有读音和停顿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师通过复习旧知、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内容,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大家都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那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呢?生:我想像上节课一样看书自学,掌握这节课的内容。生:我看到我们桌上有学具,我们想做实验,通过实际操作看看能不能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每组课桌上都有一组推导圆锥体积的学具)师:刚才这两名同学选择的学习方法都可以,那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生:老师,我想把前面两名同学的方法结合起来,既看书还操作,可以吗?师:当然可以啦,你很聪明,想得很好…  相似文献   

12.
片段一:认识新朋友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出示去掉把手的螺丝刀)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工具是干什么的吗?生:是螺丝刀。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它的使用方法?生:就是这样把螺丝转进木板里的(空手比划动作)。师:演示得很好。老师来选一位“大力士”来试试将螺丝拧进木板里。  相似文献   

13.
《树叶画》是九义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说话训练。上此课时正值初秋时节,教学中我们依据“玩玩———做做———说说———夸夸”的思路设计本堂说话课。课前准备:老师组织学生到校园附近拾落叶,一边认识各种树叶的名称和形状。一、赏画揭题1.一上课老师说:“小朋友,老师收到了一份秋姑娘送来的礼物,大家想看看吗?”(出示六幅树叶画请学生欣赏)老师问:“这些画漂亮吗?你发现这些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这些画都是用树叶拼成的)2.老师小结:“原来用各种各样的树叶也可以拼贴成画。我们给这样的画取一个什么名字呢?”(树叶…  相似文献   

14.
师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师 :从课题看 ,你能知道些什么呢?生 :这是一篇游记 ,我从“记”字看出来的。生 :我知道双龙洞在金华 ,属于浙江省。师 :看了课题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生 :我想知道双龙洞为什么叫“双龙” ,那里真有龙吗?生 :我想知道双龙洞有多大。生 :我想知道双龙洞有哪些地方值得游览。师 :看来 ,同学们的兴致一点儿也不亚于作者叶圣陶爷爷。这节课 ,我们就陪叶老一起游洞 ,大家愿意吗?生(齐) :愿意。师 :请打开书。快速读课文 ,看看作者从哪儿出发?经过哪儿 ,…  相似文献   

15.
师:多么美的字呀!但是,同学们,我们的字呢?我们活了十多年,还都是有名无字呀!遗憾不?生:遗憾!师:今天,大家想不想也为自己取个字,用来和同学、朋友交谈的时候相称呢?生:(非常兴奋)想!师:好的.我们今天就来给自己取字,而且是在连爹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够不够刺激?生:(跃跃欲试)刺激.  相似文献   

16.
梁华 《四川教育》2001,(4):28-28
一、欣赏画画,激趣引入。 1.出示一幅银杏树的照片:小朋友,你看见了照片上有什么?(美丽的银杏树)这么美的银杏树,让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 2.出示银杏树的水彩画:小朋友能用一节课画完吗?半节课能画完的请举手。你还能更快吗?老师就能用一分钟把它画出来。 3.师在实物投影仪下示范画出一棵树的图:看得最认真的孩子告诉大家,老师是用什么图形在一分钟里画出了一棵树?(三角形)[师在黑板左侧贴上△] 4.你想不想来试一试?指名学生上台用三角形画出三座山的图。[在黑板上贴出“一棵树”、“三座山”的示范图] 二、启…  相似文献   

17.
一、课前交流,师生谈话 喜欢音乐吗?喜欢什么样的音乐? 二、创设情境,由曲入诗 1.师:刚才我们聊了一个关于音乐的话题。今天我们的课就从音乐欣赏开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静很特别的乐曲,请大家静静地欣赏,看看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相似文献   

18.
赵华 《湖南教育》2003,(3):50-51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生不断发出赞叹)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请同学们帮着分一分。(教师出示月饼模型。)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分的?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3)如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生:半个。 师:分得的结果是2和1时,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半个”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采撷实例,在分的过程中,使学生…  相似文献   

20.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我们班蓝天同学画的一幅画(实物投影仪展示画面,学生观察)。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画面内容。生:画面上有一条马路,旁边有很多花草树木。生:我还能说得再细一些、再具体一些———画面上有一条弯曲的马路,路旁有很多行道树。师:说得太好了。你们喜欢这些行道树吗?全班:喜欢。师:同学们,你们是喜欢蓝天同学画得好呢,还是喜欢行道树本身?(学生笑,有人说“都喜欢”。)好,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为我们描绘的行道树(师板书课题),看看我们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