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55-156
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趣味决定了它不是一种单纯的绘画形式,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个性化艺术形式。中国画是人品与学养的综合体现,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可以得到审美享受和文化熏陶,传统山水画具有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培养人们文化气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官祥 《成才之路》2009,(18):71-71
中国传统绘画的形成,可谓源远流长。在传统的审美、文化结构、社会影响下,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概念、独特美学价值的传统的中国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中国画,同样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其形象、情趣及意境。“笔墨”形式是中国画中主要的艺术语言。在前人的创造下有其辉煌的过去。是中国画民族风格、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风格特征,是画家思想、情感再现于画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山水画在其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意境属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是关乎一幅画成败的重要因素。山水画极为讲究意境,并将其视为最高审美标准和最高追求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基本构成因素是画家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景物真实的情感与内心的思索。所谓意境,即是作者的情思与景物、生活画面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国画的“抒情”不是直接表白出来的,而是通过画面中的“景”间接宣示出来的。意境是中国画艺术独特的审美意识,这一特性使中国画有别于写实艺术、抽象艺术、装饰艺术而独立于世界绘画之林。  相似文献   

5.
范廷义 《红领巾》2005,(5):151-152
诗书画一体是中国画在不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绘画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诗书入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内容与形式,增强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深化了绘画的意境与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在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玄学风气中形成 ,距今大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对东方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民族绘画史中 ,占有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国山水画之美 ,美在笔墨 ,美在诗情画意 ,美在意境 ,当我们探索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观念及技法形式的历史演化脉络 ,不能不感叹其内涵之丰富 ,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7.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本课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山水画为媒介,经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深刻理解“自然观”这一哲学思想的本质内涵。道学思想所揭示的大自然本原的道德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和不断融合发展的精神源动力。中国山水画是其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它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因此本文结合初中美术教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一课,从其所追求的意境美进而延伸探索其中的“天人合一”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作为国粹之一,以线条、水墨作为绘画基础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古代中国的画家们运用美学原理,在中国画艺术表现中充分地展示出他们对美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中国画家的审美情趣为中心的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中国画博大精深,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在艺术鉴赏、创造、审美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意境属中华美学的独有范畴,是在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形成的。意境不仅深深地积淀于中华民族的艺术理念中,而且广泛渗透于各门艺术之间。“诗”、“乐”、“画”作为姊妹艺术,对意境的追求都符合意境的共同特征,彼此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诗画作为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在审美视野中却有着神遇迹化的共通,进而形成了诗、书、画三者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国诗画的审美共通,体现了两种艺术的差异与互补,是我国艺术和美学上的伟大创造,展示了中国艺术美学乃至民族文化的个性特点,大大地丰富了世界艺术美学的内容。从中国诗画共同的意境追求的角度,阐述中国诗画艺术审美共通的表现,探寻这一共通的传统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音乐美学中研究和探讨意境美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含义,是探讨中国音乐艺术本土化、民族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这里着力论述了艺术意境与音乐美学意境的异同、音乐审美中意境美的特征,提出意境美是音乐审美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绘画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又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意境说"又是山水画的灵魂所在.本文主要从山水画的诗境、禅境与意境之间的关联来对山水画的"意境说"作以简单的润色.  相似文献   

13.
山水画重视笔墨,笔墨是山水画的核心,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它与物象合为一体,不只是工具材料,更是联结着物质与精神的一个中介物,是中国画中最具民族风格、民族文化传统和最能体现画家情感意趣的重要因素。笔墨也是中国画的品评标准,它同时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讲究笔墨精妙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关键所在,笔墨相互结合,巧妙地运用在山水画中,使中国传统绘画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土壤,以中国的诗魂炼就画意,将中国文化人的至高品格铸为画品,形成了融汇着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内涵的完整艺术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国山水画专业课程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意境,有助于引导学生详细分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有助于指导学生搞好写生与创作.  相似文献   

15.
意,即情思;境,乃形象。意境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理论成果。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团体,它致力于新诗的创作,确立了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将古典美学中的意境美学传承创新,发扬光大。这些新月派诗人将他们的爱、美和自由都奉献给了诗歌艺术,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其中意境之美尤为突出和鲜明。本文从新月诗派的几个代表作家的作品入手,分析新月诗派的诗歌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6.
董其昌山水画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其昌山水画论的美学意义:一是概括了董氏山水画论的基本美学倾向;二是总结了董其昌丰富而又有创新意识的山水画艺术实践;三是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美学风貌;四是描述了"南宗"画派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山水园强调与绘画的互渗与交融,往往将绘画原则转借到园林的建造上,使园林艺术与山水画艺术有机地统一起来。中国古代山水园讲究诗情画意,通过“画境”、“生境”和“意境”来营造园林的境界。中国古代的山水园林侧重“水石入画”,对水石极为重视,对水石的处理手法非常丰富,掇山叠石形式多样。中国古代的山水园林被称为“文人园”,它将诗文、词曲、书画、金石、戏曲等摄入其中。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综合美更突出地融入绘画、文学和书法因素。正是这些艺术因素的介入,才丰富和浓化了中国园林的景观艺术和美学意蕴。因此中国山水画理论在古代的山水园林设计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形成、继承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融会了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与艺术表现形式为现代设计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高职设计专业中国画教学可丰富学生的设计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它是后于“意象”概念出现,却渐渐成为艺术的终极追求而超越了“意象”的一个范畴。我国的意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先秦——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的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本文试图梳理其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20.
跋文是传统中国画艺术中用文字抒写的一种形式,历代文人画都有作跋文的优良传统。跋文形式一般根据艺术需要,在创作者意犹未尽的情境下,遵行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切忌无病呻吟之原则,运用文字来深化创作主题,丰富作品精神内涵,以此提升意境,反映出作为中国画家所应有的文化素养,彰显出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苍茫艺术是黄莱老师长期探索出的一种中国画的艺术风格。本文选登的中国画作品主要来自荣宝斋出版的中国书画名家精品系列《黄莱作品精选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