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某游览胜地,山水秀丽,古迹甚多。然而游览之余,有不少遗憾。不少游客置文物古迹于不顾,有的乱扔果皮、纸屑、塑料包装等脏物;有的乱涂乱划,墙上、树上、佛像上、画柱上到处可见“到此一游”字样;有的攀援到佛像身上照相;花草被采摘,践踏得不成样子等等。为  相似文献   

2.
高考语文试题第五大题,人们习惯称之为“试验田”,正因为它在出题上有较强的试验性,所以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有些教师感到这一部分练习题不好出,训练之后讲评不好讲,这说明实际上没能抓住语言表达题的训练要点。语言表达题可以千变万化,我们很难把它全部类型化,也不必跟在高考试题之后去“补练”,否则,虽有亡羊补牢之效,却难免有马后炮之憾。要弄清训练要点,先要弄清语言表达题的考查要点。在这个问题上,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现在比较清楚的一点是,语言表达题的考查要点是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与《1999年考试说明》比较,《2000年考试说明》第五大题“语言表达”增加了两项内容:①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②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这一变化,必将对中学语文教学语言运用能力训练产生积极影响。2000年  相似文献   

4.
通用五年制数学课本八册的教学内容,重点较多,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不少读者认为,让学生多做一些启迪智慧的思维训练题,将有助于这册教材的教学,并要求我们的刊物多刊发这方面的题目。为此,本刊今年1~2期合刊上刊发了八册的《简易方程思维训练题》;第3、4期,我们又约请了几位对八册教材有一定研究的作者,集中编写了《单元思维训练题集》,供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或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选用。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已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没有语言表达训练的阅读教学课可以说几乎是没有的.那么如何让学生语言的表达训练更有实效,仍是阅读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下面是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教学案例,这是教师在教完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语文》(二下)的第三小节后,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一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6.
解说漫画题     
近几年的语言表达题,越来越注重时代感和实用性。不少题目紧扣时代脉搏,注重发掘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对考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语言表达力等综合能力进行考察。其中,漫画题无疑是语言表达题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题型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设计说明:《生活离不开表达(下)》是本册“表达”部分的第一单元,这部分内容衔接于上学期表达部分第一单元《生活离不开表达(上)》。在学生初步懂得实际生活离不开表达的道理,会向别人作自我介绍和向别人讲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而有意义的事的基础上,本学期的训练内容有所扩展,训练要求有所加深。从内容上看,要学会如何写便条和书信;从能力训练上看,语言表达要达到清楚自然的程度。教学重点在书面表达;训练难度  相似文献   

8.
扩展语句是2000年高考在语言表达部分新增的一个考点。它主要强调考生在思维上的延伸和内容上的拓展,而在形式上不作过多要求。此题一出现,即以其内容的开放性、思维的深广性、答案的多样性受到师生的欢迎。可以肯定地说,这是高考语言表达测试的方向,也是今后语文教学中必须着力训练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复习题6,有几道题是有关点的坐标性质研究的问题.做这几道题除复习巩固本章知识外,要特别注意训练自己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注意对习题结论的引申,注意对解题过程的总结.本文对其中的第6题、第7题、第9题给出解答,并对解题过程进行总结,目的在于帮助同学们规范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洛阳龙门石窟中,最大的石窟主佛像,经常吸引着不少游客。很多人争先恐后地把硬币向佛像基石的石壁按“,啪啪”的响声不绝于耳。据说,谁的硬币能粘在石壁上,谁就有好运气。  相似文献   

11.
由于英语科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英语科说明》),因此NMET《短文改错》题所设的各个考点从难度上讲也是可以区分高低的。有的错误仅凭一个意群的正误就可以识别出来;有的错误则通过对一个句子的分析才能判断;有的错误藏而不露,必须在正确理解一段上下文之后才有可能识别和改正。因此,对NMET《短文改错》题的练习也应从“词语改错”过渡到“单句改错”;再从“单句改错”扩展到“上下文改错”。根据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和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中的《短文改错》题所设置的考点,我们不妨把《短文改错》题的识错范畴分为以下三大类。  相似文献   

12.
语文科(一)     
这两套测试题依据2000年新修订的《考试说明》的精神编写,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突出了读、写、文学鉴赏诸项能力及其综合能力的训练。试题的拟制,在依据《考试说明》基础上,参照了1999年高考试题和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试题;试题的结构、题型、难度、长度、题量以及考查的内容和范围均与《考试说明》一致,考虑到训练、诊断的需要,某些局部作了适当的调整。试卷未涉及语音、标点及常见应用文的考查;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增加了“压缩语段”“概括”的训练题(因受限于篇幅,未及“扩展语句”);文言文加大了关于“阅读能力”(如“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的训练力度;科技文的选文适当增大了长度,丰富了信息量,并且特别关注“根据文章进行推断和想象”能力的训练;第四、五、六大题的设题和评价标准的制定,注意了开放性和有利于考生创造性发挥的特点,写作题不仅为优秀学生展示才华、表现个性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也为中等考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铺设了阶梯;文学鉴赏,体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点。这是两份有针对性、有一定训练价值的测试习题。训练后,要讲评到位,以使训练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课本中安排了不少题组,这些题组内在联系密切,整体功能各异,有的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供杠杆;有的展现知识发展变化的脉络;有的为教学提供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材料……它们既是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训练和发展学生思维的不可多得的素材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处理这些题组时,要弄清题与题之间的逻辑联  相似文献   

14.
怎样评价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史学界的评论文章颇多,而争论、分歧也很大。有的褒之过高,有的贬之过低。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近读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百题》上一篇题为《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文章,深受启发,有些地方笔者表示赞同,但有几处觉得可以商榷。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5.
一、题眼结构辨别上的失误。86年,福建中考作文题为《我和小人书》。题目的结构是并列式的名词短语,考生只要抓住既是题眼又是连词的“和”字做文章,一般不会走题的。可惜不少人却掉以轻心,瞧不起一个“和”字,在作文过程中,不知不觉以“的”代“和”,题旨一变,内容全歪。于是出现了:“我的小人书有一千多本,有《三国演义》、《水浒》、《岳飞传》……”等偏题现象。今年半期考,本地初二年级考的作文题是《世上不只妈妈好》,本文题眼是“不只”,试题形式为逆向思维构思法。但不少考生因听惯了流行歌曲,头脑转不过弯来,偏在“只有”上作文章。有的干脆写只有“爸爸好”、“奶奶好”……令人啼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朗读课文,总是自然地配合上表情和动作。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朗诵训练.从内容和感情的需要出发,更离不开表情和动作的有机配合。表情和动作本来就是语言表达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说,言语是语言表达的主要载体,那么,表情和动作则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我体。它可以使你的语言生辉,而且这种无声的语言.有时比有声语言的作用更大。有的教师在进行艺术性朗诵教学中.不注意训练学生表情和动作的配合,结果在朗诵时有的面部呆板.身手僵直,简直像个木头人;而有的却是一字一个手势,一句一个动作,又简直成了手势哑语。这二者…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课本中安排了不少题组,这些题组内在联系密切,整体功能各异,有的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供杠杆;有的展现知识发展变化的脉络;有的为教学提供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材料……它们既是知识教学法的重要内容,又是训练和发展学生思维不可多得的素材,必须引起教学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去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首次用现代诗歌作为文学鉴赏题的材料;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力作《我爱这土地》首入题榜。由于不少考生对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缺乏了解,造成了此题的误判丢分。现将该诗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正是日寇铁蹄蹂躏,祖国山河破碎,人民蒙受苦难,中国军民奋起抗战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秋 ,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提出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这一倡议 ,立即得到了教育界的强烈反响 ,不少高校相继开课 ,并编写出版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教材。但认真回顾一下《大学语文》课的发展历史 ,不少人对它的教学目的并不完全清楚。反映在教材的编写上 ,有的认为《大学语文》是补中学语文的课 ,目的是提高写作能力 ,因此教材按文体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有的认为《大学语文》主要是增长文史知识 ,于是教材按文学史顺序 ,从先秦到当代 ,一段不少 ;有的强调实用 ,不顾选文的典范性 ,管理类学校编为《管理文选》,军事院校多…  相似文献   

20.
[训练要求]本单元是散文单元,一共有三篇文章:《背影》、《茶花赋》、《记一辆纺车》。这三篇文章都是抒情散文,有的是借事抒情,有的是借物抒情,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抒情和记叙紧密结合。教学这一单元,首先应该训练学生理解并初步学会这种写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不同的抒情方式。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其次,这三篇文章在修辞和章法上都各有特点,如《背影》的剪裁,《茶花赋》的象征,《记一辆纺车》的比喻,教学时也应注意训练学生理解和掌握。再次,词语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学本单元,应在第二册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巩固词和词组的有关知识,继续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