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为了“艺术而艺术”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精髓,他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象征、重复、明喻、暗喻、“三段式”叙事手段等艺术技巧在王尔德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中的运用,赋予了作品形象美、音乐美、色彩美等美,给读者带来了感官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创作和批评两个层面分别对邵洵美的唯关主义艺术实践予以解读。唯美主义诗歌创作、具有唯美色彩的印象主义批评和翻译一起,构成了邵洵美唯美主义艺术实践的基石,也使得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热情的唯美主义艺术的传道士。  相似文献   

3.
文曼 《文学教育(上)》2008,(23):126-127
唯美主义(Aestheticism)是19世纪后期在欧洲最先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它强调艺术本身的美。“美”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有关对美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到了19世纪的唯美主义这里,“美”的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着力梳理清这半个多世纪“美的艺术”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4.
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快乐王子》从形象、情节、语言三方面,反映出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观的丰富内涵。王尔德的文学创作并非都是“为艺术而艺术”,《快乐王子》既是唯美主义又具有现实批评主义性质,是两者的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5.
论老庄美学对徐志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论者多从徐志摩受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影响论其思想和艺术观,却忽略了作为中国文人的徐志摩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潜移默化。该文拟从其散文、诗所流露出的美学倾向,揭示老庄是学对徐志摩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他崇尚自然和真感情,向往高洁的人格理想和大美的自由意志,他把说“话”作为通于“道”的方法,擅长用“向日梦”、“暝想”来描写景物,营造了空灵飞动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6.
颓废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欧洲“世纪末”学大潮中涌现的三支学流派,它们在产生,发展中相互影响,象征主义是颓废主义和唯美主义产生的源头,兼具唯美与颓废二种美学特征,颓废主义是唯美主义发展成熟的酵母,颓废主义自身也在唯美主义学中得到发展,三的概念与内涵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7.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关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宣扬一种世纪末的颓废思想,通常都无视思想、感情或精神而注重强调绝对官能主义,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情节和绮丽的色彩。都是因为作家在西方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一种绝境般的“臻美”的追求而形成。体现了谷崎作品既推崇西方唯美主义思想,又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中,是西方唯美追求与日本本土唯美传统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关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宣扬一种世纪末的颓废思想,通常都无视思想、感情或精神而注重强调绝对官能主义,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情节和绮丽的色彩。都是因为作家在西方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一种绝境般的“臻美”的追求而形成。体现了谷崎作品既推崇西方唯美主义思想,又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中,是西方唯美追求与日本本土唯美传统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灵与肉--试比较田汉与郁达夫对唯美主义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汉和郁达夫与日本唯主义、西方唯美主义都有比较密切的接触。从他们对唯美主义接受的实际情况来看,田汉往往吸收的是唯美主义中“灵”的因素,似乎更偏向于西方唯美主义;郁达夫则更多地选择唯美主义中“肉”的成分,更偏向于日本唯美主义。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73):19-20
唯美主义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因素,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推崇形式就是一切。文章以唯美主义理论为切入点,从王尔德童话的语言、主题、意象三个方面入手,探讨王尔德童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莎乐美》体现了王尔德“以感性为美”的唯美主义艺术思想。其对美的表现,尤其是感官美的表现淋漓尽致。本文从该剧的人物形象塑造、色调渲染、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了《莎乐美》唯美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2.
奥斯卡·王尔德的代表作<道连·格雷的画像>刻画了一群典型的纨绔子弟,他们对美和享乐的追求正体现了纨绔主义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态度.本文立足于文本,详细阐释了纨绔主义"生活模仿艺术"的审美特点,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及其所反映的王尔德唯美主义的审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前期创造社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创造社深受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与日本唯美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文学观上,认为文学是超功利的,追求文学的“全”与“美”;在创作题材上,热衷于抒写病态的性刺激,尤其是写男性的嗜虐与被虐;在作品基调上,表现出病态的忧郁、青春的感伤、沉沦的恐惧等特点。然而,社会启蒙立场将他们与日本唯美主义者区别开来,他们主要是在技术的层面上认同日本唯美主义,只是希望以唯美主义尊重艺术之观念纠正五四文坛开始出现的非艺术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余蕾 《文教资料》2007,(24):103-106
唯美主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纯美的艺术形式营构、对自我人性的充分肯定和对世俗的睥睨对抗。张承志的小说创作,以其诗画美与音乐美交融的艺术形式、张扬完满人性和疏离世俗人生的生命态度,与唯美主义创作理念不期而遇,体现出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但是他的这种倾向又不同于西方和中国二三十年代的唯美主义,他没有表现颓废、享乐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人性、人道的追求以及对生命、自然的热爱。这些都使得他具有一种超然的气质。  相似文献   

15.
唯美派文学是从明治末年到大正初年取代自然主义成为文坛新的主流的文学。它的源头是从西方移入的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英语的Aestheticism、德语的Asthetizismus、法语的Esth-etieisme的翻译,也译作耽美主义。就广义而言,唯美主义是指这样的一种人生观或世界观:即以美的享受和美的形成作为最高价值。这种  相似文献   

16.
朱俐俐 《文教资料》2013,(35):114-115
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学派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者.他认为“艺术高于一切”,企图用艺术的美来抵消社会的丑.《快乐王子》是他的童话代表作,使他成为童话世界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本文主要从其色彩、构图、意象、修辞等方面入手,探讨这部作品的绘画美表现以及成因这些鲜被关注的层面.  相似文献   

17.
唯美主义文艺的产生开创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潮。而王尔德作为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怪才,其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更是唯美主义的完美展现。本文通过对文中三个男主人公的不同人性的剖析,来解读王尔德对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的复杂唯美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8.
《莎乐美》体现了王尔德“以感性为美”的唯美主义艺术思想。本文从该剧的色彩、语言和意象三个方面的特点分析三者在《莎乐美》中的完美统一,以此来论述王尔德特立独行的唯关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曾杰 《华章》2012,(25)
王尔特·哈罗特·佩特,早期英国文艺理论界唯美主义者和最重要的代表.其作品通过研究艺术和诗歌来给美下一个抽象的定义,用最具普遍性的术语来表述美,为美找到一些普遍适用的公式.“脉搏”与“刹那”是佩特理论的核心概念.倡导尽量摆脱日常凡俗世界的烦躁和嘈杂,而抓紧每一刹那去关注形式的纯美.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语言的“唯美性”具有彰显其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边城》“唯美性”的表现不仅是形式上的,也是内容上的。文章对其唯美主义之内核进行阐释,论述其“诗化”与“净化”状态下唯美主义的形式表达与超然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