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丹凤县著名清代建筑群“明王宫”的主祀神祗究竟是谁?旧传为南宋末代亡国投海的小皇帝赵昺。此文比照实物,查诸史料,援引大量资料证明,明王宫的“明王”应是曾辅佐大禹治水的伯益。  相似文献   

2.
作为明代官僚集团中司职监察的一个群体,明中后期部分言官在艰难的环境中仍扮演了明朝政体“清洁剂”的角色,在澄清吏治方面有所作为。然而.由于世风日下,明中后期大部分言官都腐败堕落,其蜕变的种种劣迹,使本已败坏的吏治更加浊腐不堪。言官由澄清吏治的“清洁剂”变成败坏吏治的“腐蚀剂”,这种群体的堕落对明中后期社会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误会     
有一天,我给女儿出了一个字谜:“日月一齐来,莫把‘明’字猜,‘昌’‘冒’都不是,闷死一秀才。”我又给女儿解释了一下,不可以猜“明”,不可以猜“昌”,也不可以猜“冒”。  相似文献   

4.
今本《中庸》原为“中庸”、“诚明”两个独立的部分,两个部分思想上存在差异,荀子主要接受了“中庸”的思想,而对“诚明”进行了改造。荀子对“中庸”、“诚明”两个部分的太度,反映了先秦儒学内部相互影响、借鉴、改造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的“诚明合一”论既继承了宋明诸儒思想的有益成果.又对其作了创造性的发展,解救当今社会日趋严重的诚信危机.需要我们挖掘王夫之”诚明合一”论的思想资源.继承其中合理的因素。王夫之“诚明合一”论对我们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明”是《庄子》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正确理解庄学的一个必由视点,但历来对此范畴的阐释众说纷纭,且均有偏离本义的缺陷。从辨析历来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人手,本着“以庄解庄”的原则.试图提出正确理解“以明”的两个角度:一是与庄学的其他相关范畴联系在一起进行理解;二是从比喻的层面来理解,认为“以明”的本义即因事物的本然状态,摆脱一切由社会强加给个人的价值观念,是庄学看待一切事物的总原则与到达庄学之“道”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7.
每一天,东方第一缕曙光照进长沙市明德中学的校园,“达材楼”西墙上的四个金色大字——“坚苦真诚”就会耀出灿烂的光芒,此四字就是这所百年名校的校训。它引领明德走过百年风雨,鼓舞明德铸造了昔日荣光,还将激励明德再创明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一书,产生于晚明这一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淫乱时代,书中的男主人公西门庆具有“钱的占有狂”、“权的摄取狂”、“性的变态狂”的“三狂”特性,其人正是晚明颓靡世风所育化出来又受其保护的“狂徒”。  相似文献   

9.
四明散文和戏曲在中国散文史、戏曲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四明小说的成就相时逊色:以“梁祝”爱情悲剧故事为标志的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四明文学的艺术精神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0.
传统儒家基于“志于道”的终极理念而确立起的士人经典化的生活模式,在晚明社会的变迁中陷入了极大的窘境之中。“贫”、“穷”、“抑”成为晚明士人最为重要的生存困惑与社会呼声。晚明士人也于这种生存压力与商品经济发展的促动下,走上了世俗化的生存道路,开始了由“道德人”向“世俗人”社会角色的转化,这种转化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但同时也潜在促动了“士”与社会之间的交融与互动,拓展了其通过社会而存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中学生》2010,(5):34-36
小小萤火虫,以其点点亮光,为夜幕下的田野、村落平添了几多情趣。在昆虫乃至动物的大千世界中,像萤火虫这样自带“灯笼”的“游客”,确实是寥若晨星。正因为如此,这位自“明”得意的贵客才显得愈加可贵了。  相似文献   

12.
四明文学作为地方文学形态在浙东这古老土地上早已存在,虽几经起伏,但文学形态完备,时有创新。从审美角度观照,四明文学中的诗、词、曲、赋具有较大的审美价值,形成了以“悲壮为美”、“清丽为美”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老子》一书中,认识论与道论合而为一。“明”既是老子的认识论,它指对“道”的领悟.也是指本体或者说“道”自身的展示。这种合一使得《老子》的“道”论不同于西方本体论的形而上学的建构,也使得《老子》的认识论具有超验的特性,有别于经验思维和知性思维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心学关学大体可归纳为: “良知之美”、“意动之美”、“知行之美”,其诗歌、散文以及戏曲理论能充分体现出他的美学思想。阳明心学美学对四明文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心学美学理论的传播及其自身的创作实践实现的。明中期以降,四明诗歌、散文、戏曲因受阳明心学美学影响,独树一帜。特别是在社会“天崩地解”之际,四明作家表现出极高的“良知”品位,从而形成了四明文学独特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5.
钱穆和唐君毅同为现代新儒学重镇新亚书院的创始人,都写有专文阐释新亚书院的校训“诚明”。但是,唐君毅被称为“现代新儒家”世所公认,而钱穆是否“现代新儒家”却大有争议,甚至他自己、他的学生也不承认自己是新儒家。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两人对“诚明”的阐释,从一个很细的方面说明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6.
双关联,即利用汉语的同音、多义等现象,因制宜地组织语言,使联语意义一“明”一“暗”,造成“言此而意彼”的表达效果。如:  相似文献   

17.
宋懋澄是晚明尺牍巨子。他对晚明尺牍小品的兴起与发展均有开山之功。从内容方面看,其尺牍小品明显体现于三个方面:宗教哲理的思辨和调适、摆脱羁绁的努力与挣扎、狂夫之狂的追摹与自恋。宋懋澄的尺牍小品,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是深具“晚明习气”的文学典范。  相似文献   

18.
晚明时期的文化变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变动的核心是晚明士人自我意识的转变和文化人格的转型。晚明士人自我意识转变和文化人格转型的社会基础是明中叶之后日益高涨的市民文化运动,其思想基础是阳明心学的崛起。晚明士人的文化人格突出表现为“狂”、“隐”两种类型。它为当时的文化变革所注入的资源是个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明。 “明”字在生活中的意思众多,但是,“明”字在我的心中,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明天是最美好的!初识“明”字,是在儿时认字时,妈妈的一番话让我永远记住了它。那时,妈妈指着“明”字告诉我,只要太阳来了一次,月亮也来了一次,  相似文献   

20.
“诚明”之境是儒者“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是儒者的安身立命之地。“存在”的“澄明”为“此在”的人生追求,亦为“此在”的“无何有之乡”。两种不同人生境界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