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如果学校和家庭能相互支持和配合,那么学生的身心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中职学校教师,不能忽视家庭教  相似文献   

2.
论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不强、形式化,忽视对教师的心理学知识、辅导技能的培养。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创设环境氛围,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教育渗透;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注重对教师素质的培养,重视师生关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整体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社会和学校的影响以及工作、家庭的原因 ,已经使为数不少的教师身心疲惫 ,精神压抑 ,导致工作积极性受损 ,工作效率降低 ,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 ,在重视学生心理教育的同时 ,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从出生到成熟、成才,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教育责任。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的第九十九条《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中说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如何利用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一直是很多人思考的问题。2008年3月,笔者的《依托校园网络平台,促进学校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与应用研究》被确立为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经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做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社会和学校的影响以及工作、家庭的原因,已经使为数不少的教师身心疲惫,精神压抑,导致工作积极性受损,工作效率降低,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重视学生心理教育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谈到心理健康教育,人们首先会想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很少怀疑教师也有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日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会直接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甚至会干扰家庭生活。一个优秀的教师,除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需要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然而,教师这个职业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搞好师资…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和不断完善,幼教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国在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中都存在忽视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为此,需要家庭和幼儿园齐心协力,共同采取措施,完善幼儿心理教育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性心理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等多项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缝康文体活动;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相似文献   

9.
熊希龄是近代杰出的教育家和慈善家。自幼深受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晚年致力于教育,尤为重视家庭教育,并创办了著名的家庭总部以践行其家庭教育思想。家庭总部教育宗旨在于保证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发展儿童的个性、促进了解家庭之道与社会之事,家庭总部的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家政教育、礼节教育和个性教育。其思想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对当今我国留守儿童教育仍然有不少启示:加强寄宿学校建设,倡导"小家庭制";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长的素养;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重视儿童自理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加强家校合作,定期组织家庭交流会。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抑郁症有愈演愈烈之趋势。现代校园中,学生无故旷课、离家出走等现象屡见不鲜,心理健康教育正被急切盼望着。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传统教育给忽视,加上家长对家庭教育常常容易出现偏差而不自查,导致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人交流等,影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其实,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品质等的全面提高取决于学生心理潜能开发,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支配下完成的,而心理健康是人的各种素质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永新村地处城郊,全村人口一万六千多人,永新校在校小学生一千九百多人。不少村民忙于商海的冲浪而忽视孩子的心理疏导和教育;独生子女现象所带来的隔代教育也时而撞击着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的缺失造成部分学生陷入了物质生活丰富而精神生活失却依托的无助窘态;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值过高而忽视素质培养、心理疏导的家教片面性与独立的、单向的学校心理教育难以形成合力。要想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就应家校联手,打造双向互动的心育天空,共搭心育之桥,大力整合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心理教育资源,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们…  相似文献   

12.
傅冰 《教书育人》2006,(3):62-63
永新村地处城郊,全村人口一万六千多人,永新校在校小学生一千九百多人。不少村民忙于商海的冲浪而忽视孩子的心理疏导和教育;独生子女现象所带来的隔代教育也时而撞击着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的缺失造成部分学生陷入了物质生活丰富而精神生活失却依托的无助窘态;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值过高而忽视素质培养、心理疏导的家教片面性与独立的、单向的学校心理教育难以形成合力。要想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就应家校联手,打造双向互动的心育天空,共搭心育之桥,大力整合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心理教育资源。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改革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职生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群体,其家庭心理教育不容小觑。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匮乏的心理教育知识以及不和谐的家庭氛围等都会造成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家长要改变思想观念,肯定孩子价值,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孩子责任意识。重视对孩子心理教育以及建立良好的情感依恋。良好的教育可以有效改善中职生心理问题,促进中职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重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科教师应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首先,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各种心理品质、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使得教师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中小学学科教学教材本身就含有大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如语文课文《谈骨气》,在学习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的强烈自尊和骨气所在,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外,中小学学科教学是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极大,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促进心理健康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赵华 《继续教育研究》2012,(10):121-123
家庭是社会的组织细胞,学生的健康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是在目前的教育现状下,家庭教育又是现代教育最为缺失、特别薄弱的环节。因此,引导全社会重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从小接受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在教育发展渐趋均衡的今天,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却停滞不前,非心理学专业的班主任教师成为广大小学仅存的"兼职心理教师".面对困境,在家庭系统治疗中寻找一些简单而操作性强的技术来帮助非心理专业教师对行为问题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成为我们急切探索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7.
人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部分构成。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社会实践就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予以综述,对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行为和未来一代人的心理和意志品质的发展方向给予引领,以期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心理健康良性发展,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心理问题,这已经引起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在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丁立群 《天津教育》2022,(10):32-33
<正>随着国家对教育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教师的职业标准和评价标准不断改革,各学校也相应出台了改革措施。众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状态与自身职业幸福感息息相关,不仅影响自身的教育教学发展,而且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学校有必要帮助教师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治标更要治本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面对的是纯洁无邪的学生。如果教师自身没有健康的心理,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如果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一无所知,就无法明察秋毫地洞悉学生心中的隐秘,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要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就必须关注到每一个人,教师如果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困生"的教育,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让"学困生"步入正常队列,提高整体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