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把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利于学生就业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新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不应过份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要尽量满足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需要为学校教育和办学的准则。从广东省用人单位,现在最急需的不是生产工人,也不完全是高级管理和决策人才,大量需要的是既懂理论又能动手的复合性人才。而这正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一、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内容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对学生进行以就业需要和适应岗位(群)为准绳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  相似文献   

2.
要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定位问题,必须全面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认清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从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特色三方面来考虑.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大批实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职毕业生择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要以人为本:在专业构建、学生素质提高方面,为广大高职毕业生就业着想;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岗位操作技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就业指导是贯穿高职院校整个办学过程的重要工作,正确培养学生的就业观、积极引导高职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高职毕业生择业成为了高职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就业工作对高等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办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本文着重阐述了就业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中的导向作用及对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参与国际交流,扩大对外开放,进行中外合作办学,对培养具备双语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评价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作为关注学生全面成长过程的评价模式,增值评价着眼于高职学生个体发展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在实践中还需通过廓清相关理念、建构评价机制和创新评价技术三条路径,发挥增值评价的指引、激励作用,以现代化的学习质量评价方式赋能高质量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概念与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建设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实践证明,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能适应岗位需要的、规范有序的实践场所。其中校内基地着重模拟生产现场的实际,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并以此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8.
中专"升格"高职院校的层次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办学层次定位是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职业教育是面向一线培养实用技术人才,高、中、初三级职校应错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主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人才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应定位在职业资格三级和二级。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为用人单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教育。企事业单位希望从高职院校招聘职业素养较高的技术技能人才;考生及家长希望享受优质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毕业时能根据自身意愿决定升学或者就业创业。然而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30多年来的办学历程来看,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普遍存在忽视这种高等教育的现象。为了加快提升办学质量,使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平起平坐,有必要采取行动,继续扶优扶强,打造高职名校。在国家层面设立"高等职业教育‘212工程’优质学校建设计划",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从全国1300多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中遴选200所高水平优质学校、如何建设、如何验收,成了当前必须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静 《林区教学》2011,(5):13-14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独立体系,培养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具有职业和就业定向性,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注重实训和实践,要求高职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高职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企业的直接参与。  相似文献   

11.
武兵 《华章》2010,(18)
树立正确科学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也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现状、发展趋势和学生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就业与升学并重,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训并重,并努力拓宽教学口径,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今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走向:引导学校正确定位,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以来,确立学生就业就是学校生命线的发展观,办学定位正确。多年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就业率,充分整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一、以就业为导向,确立学生就业是学校生命线的发展观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其重要性已得到了全社会的确认,我国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也存在着投入不足,毕业生的应用技能难以满足要求等一些问题。办好高职教育应建立现代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坚持社会主义行为准则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培养原则,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为培养内容,推进办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要解决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提高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面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有关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办学及毕业生自身就业准备存在一些问题,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才能有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这种教育被称为能力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思想、专业结构、管理方式、培养模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在于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偏重于各种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符,这使得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无疑对高职平面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进行高职平面艺术设计课程改革需要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技能体系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保障.对于高职财经类专业,对技能内涵的理解应区别于工科类专业,其技能体系的建设必须符合其专业特点,体现其现代服务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定位,突出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增强服务、目标、时效三方面的意识既是贯彻"就业为导向"的方针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教学质量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适应经济需求,还要大力发展校办产业。以办学带校产,以校产促办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同时也揭示了高等职业教育近年迅速发展的原因。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落实在办学定位上,包括办学目标定位、办学形式定位和办学发展战略定位。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办学任务。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以就业为主要导向的办学理念作为重中之重。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能否顺利地寻找到符合自己专业以及发展方向的工作,是衡量一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办学理念是否满足时代要求的重要依据。基于此,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如何以就业为主要导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进行探讨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