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意"与"境"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意境——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早在王国维提倡意境说之前,已经有人使用意境一词,并对诗歌的意境做过论述,今人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但也不可被它所囿。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发端,结合中国古代的美学理论,总结古代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代诗歌表现意境的艺术规律,为今人的诗歌创作,诗歌鉴赏和诗歌审美评价提供有益的借鉴,正是本文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抒情性极强的文体。诗歌抒情往往不直抒胸臆,而借助意象来表现诗人丰富的情感,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可以说意象是诗歌抒发情感的载体;这就使得诗歌抒情变得朦胧而含蓄,给诗歌的解读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从而突破诗歌教学瓶颈呢?意象教学法能化难为易为我们揭开诗歌情感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对诗歌进行刻板的鲒构和语言分析,忽略了诗歌教学中的最重要的一环——情感教学,使之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失去其自身的美感和完整的艺术形象。诗歌不是“无情物”,每首诗歌都饱含着作者发自内心的情感,而学生的思维有具体性的特征,生活经历又相对较少,难以把握住蕴含于作品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中要把握“五个一”:一条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个主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一个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转变——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一个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初中诗歌教学现状存在种种问题和弊端:许多语文教师课堂上忙于支解活生生的艺术品——解释字义、词义、句义,甚至翻译;挖掘典故、修辞;机械地归纳主旨;难于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初中诗歌教学应还原诗歌本来的审美特质,适应初中生年龄、心理特征,遵循美育规律,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如何创设情境呢 ?  一、图画展现   色彩、线条、图形、画面等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美的图画能使人赏心悦目。在诗歌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采用直观教具——幻灯片、图画等,变诗歌的语言文字为可感的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驱遣他们的想像…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诗的国度,加强诗歌教学对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审美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高职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大都停留于对诗歌进行理性的分析上,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误区,因为中国诗歌历来都强调一个“意境”,而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一种感性形象,需要的是感悟和体验。诗歌教学应强调其整体性,具体地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入境——审美感知阶段“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意境”,它有“物境”和“情境”之分。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中的“味摩…  相似文献   

7.
从发展史的角度讲,“比兴”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分解到趋同合一的过程,“比兴”的本质特征是“假象见意”、“文外之旨”;古代诗歌中比兴手法具体表现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凭虚构象”。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设计1.教学维度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2.教学关键重点: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难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亮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教学流程(1)导:情境设置,导入课题。(2)读: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师生共同点评,指导读法。(3)感:合作交流,品味情感;欣赏课件,熏陶感染。(4)悟:组织学生讨论质疑。明确作者…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灵动的,但诗歌教学却是相对务实的。欲使诗歌教学既保持诗歌自身的灵动又具有较强操作性。我们必须构建适宜的课堂教学结构。 首先,要安排好课堂的组织结构:课前预习,查找有关诗歌教学的资料,为诗歌教学做好铺垫;诗意导入,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浓厚兴趣;设置情境,营造诗意氛围;吟唱朗读,把握诗歌的节奏旋律;讨论交流阅读感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决”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分为四步:展示目标;构建二整套数学教学结构流水线;创设情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当堂检测;布置后续任务及下一节课预习纲要。“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冯文炳的《谈新诗》是中国新诗理论与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在新诗性质论上,重视新诗的内容,主张“普遍性与个性”的妙合;在新诗创作论上,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天籁”式、灵感式创作方式极为推崇。《谈新诗》写作走的是中国传统点评式、感悟式的路子,重“趣味”,讲“妙悟”,深得中国古代境界论诗学之精髓,处处流溢着道禅诗性智慧,但也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偏误。  相似文献   

12.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语法大同小异,笔将“异”总结为语序错位,词语省略,复句紧缩,词语活用,组词灵活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常常妨碍我们正确地阅读和欣赏近体诗,因此,研究它并进而掌握它确有必要。对于此方面的数学以及令人如何写近体诗的问题,笔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诗歌鉴赏的要点是对诗"意"的把握,对诗"意"的解读除了要打通阅读经验与诗歌内容的内在联系外,还要充分尊重诗歌的"言"、"义"、"象"、"意"四层结构和"言"、"音"、"意"三层结构的双重召唤结构这一个性特征。这一个性规定了在文本解读的整体意识下其解读的一般流程:看看,定"调";读读,明"义";想象,造"象";读、悟,解"意"。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在以往知识经验、情感经验的基础上,调动理解力、联想想象力、感受力、直觉力等多种心理能力的共同参与,"读"是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幽默是人类的高级智慧,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能够化难为易,给人们带来轻松和欢笑,带来想象和启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当、合理地巧用成语,、借用诗词、漫画等方式展现幽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等作用。文章探讨了"幽默"的运用形式,阐述了"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幽默"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吴建明 《天津教育》2021,(9):137-138
本文立足于儿童诗教学的真实情况,从“多媒体融合构建儿童诗教学新样态”“电子杂志助力使儿童诗教学注入有根的灵魂”“微信短视频构建儿童诗学习新场域”“互联网生活渗透让儿童诗学习真实发生”“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供儿童诗教学新场所”五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提升儿童诗歌学习质量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6.
陆时雍在诗歌批评中大量运用“韵”、“趣”、“味”等审美范畴,对诗人诗作予以了细致的赏会与论评。在此基础上,他又对“韵”、“趣”、“味”三个审美范畴作出了理论阐说,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或对其作为诗歌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其审美特征展开探讨;或对其创造生成进行考察。陆时雍诗歌批评对“韵”、“趣”、“味”的运用与阐说,将我国古代的以“韵”评诗、以“趣”评诗和以“味”评诗的批评实践都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7.
王鹏运的“重拙大”词学观有浓厚常州词派诗教气息 ,况周颐改造了王氏的“重拙大”。王氏的“重”指凝重沈著 ,强调气格 ,况氏变凝重沈著为厚重致密 ,坚持了词的阴柔特点。王氏的“拙”指一种自然流露的表现手法 ,又有两个层次 ,从师法自然到妙造自然 ,这为况氏所接受。王氏的“大”指比兴寄托 ,要求寄托邦国大事 ,而不顾及词的抒写个人情感的特点 ,况氏变寄托邦国大事为寄托个人情感与性灵 ,使得寄托说由言志趋向缘情。况氏改造过的“重拙大”可以用来总结传统词学。  相似文献   

18.
“纯诗”的综合发展是中国新诗发展吏的一条主线。这种传统从20世纪20年代“纯诗”首倡之时即已建立,到40年代表现得更加自觉和明显。以袁可嘉、唐湜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明确强调建立平衡的诗歌美学特征,在诗歌主题内容方面采取宽容综合的态度,试图建立纯诗的“高度综合的性质”和“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走出了一条更具民族性和现实性的“纯诗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该文主要论述了严复"雅"在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运用.作者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对严复"雅"的历史局限性及其作为翻译标准的"合理内核"进行了辩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诗歌艺术特征及诗歌翻译的基本要求,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雅"作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闻一多新诗的“建筑美“理论进行探讨.他的“建筑美“理论分为两个方面:(一)属于视觉方面的;(二)属于听觉方面的.诗的建筑美是类属于格律之中的,也就是说是属于视觉方面的“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欲通过对这一理论的探讨以便促进新诗“建筑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