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政策对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引导扶持,为高职院校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契机.为了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对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阶段重新架构,以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和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实现以云班课为载体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鸡西大学学报》2022,(1):43-48
多维研讨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精心设计与准备教学主题,根据教学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反馈教学成果,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研究思维活力。简述多维研讨式教学模式在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探究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学中的现实价值及意义。提出目标研讨式教学、开放研讨式教学、互动研讨式教学、网络调研研讨式教学、案例研讨式教学、模拟竞赛式教学等路径,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思政课研讨活动的热情,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效率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落实高校思政课"05方案",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和策略,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拆墙搭桥"、开放互动的思政课教学理念正越来越成为共识.由主讲教师把握课程主线、聘请其他学科专家担当嘉宾教师以联袂访谈形式讲授课程重点专题、实体课堂和虚拟课堂师生互动的新颖教学组织形式能使高校思政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4.
道德自我意识、情感公共性特征、情感互动性流等共同构成“反射式环绕”思政课教学情感互动结构。思政课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塑造着教学情感的进程,表现为“交换-回报”“交互-承诺”“交往-依赖”的递进式节奏,思政课教学相关部门应通过营造思政课情感教学文化,提升师生“默会”认知能力;创建思政课情感体验空间,增加师生情感能量储备;运用思政课教学情感仪式,构建师生教学情感秩序等策略提升思政课教学情感互动效果,进而实现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从战略和全局上谋划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倡导构建“协同化”教学机制,思政课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实践形态受到关注。思政课学习共同体的应用策略与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求在融合互构理念、双向互动教学方法、重视实践途径和学习评价发展性特征等方面相契合,学习共同体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适切性。通过对思政课学习共同体教学现象进行阐释,对学习共同体的适切性进行探讨,能够为充实和丰富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策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蓝墨云班课对于推进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探究构建蓝墨云班课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构建信息素养培训机制、师生共建共享机制、合理的上线机制、网上网下互动机制、师生激励机制、立体保障机制、评价反馈机制等几个方面来探索蓝墨云班课如何有效地实现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最终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问世,移动教学平台应运而生,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积极应用,极大地增强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移动教学平台融合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升、课堂与平台协调度不佳、教学与平台融合度不髙、学生主体作用不够重视、平台功能需要不断完善、融合效果评价机制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线上线下互动、打造思政特色平台、践行"育人为本"理念、持续优化平台功能、构建科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二者融合发展的路径,才能持续推进二者的深度融合,进而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条件下,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互动研究型革新教学模式,使思政课达到融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政治理论显性教学与人文素质隐性教育为一体,以便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发展,在思政课教育教学现代化改革中显得非常迫切。本文以思政课教学为实施平台,尝试进行互动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  相似文献   

9.
落实高校思政课“05方案”,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和策略,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拆墙搭桥”、开放互动的思政课教学理念正越来越成为共识。由主讲教师把握课程主线、聘请其他学科专家担当嘉宾教师以联袂访谈形式讲授课程重点专题、实体课堂和虚拟课堂师生互动的新颖教学组织形式能使高校思政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李淼 《科教导刊》2023,(11):106-108
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师生互动是常见的教学活动,对达成思政课教学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师生互动观念固化、师生互动技巧不足和师生互动效果缺乏保障等问题。为更好地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师生互动机制,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增强师生互动意识,优化教学设计;开展互动技能培训,注重互动反馈;丰富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课堂上多维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现实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提出研讨式教学九种模型:目标研讨式、开放研讨式、互动研讨式、网络研讨式、调查研讨式、案例研讨式、模拟研讨式、小组研讨式、竞赛研讨式等,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冰点等问题,九种模型相互之间自由组合,教学考核方式也随之进行变化调整.多维研讨式教学模型对教师的能力提升和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将翻转课堂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升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可能性,强化思政课教学目标的现实可行性,解决高职思政课在实际操作中的教学乏味现象。高职思政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需要课前加强平台建设,选取合理的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微课作用;注重课中研讨,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加强课后交流互动,巩固深化知识;构建线上与线下结合、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目前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加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则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高职思政课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调研结果,以学生主体性原理为基础,从主题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方式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方面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化效应.基于此,厘清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内涵,客观分析其教学基本功缺失的具体表现及成因,从夯实教学基础知识功底、强化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提升教学基本能力等多重路径强化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将有利于促进教学互动,实...  相似文献   

15.
改革创新是办好高校思政课的重点,具身认知理论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具身转向和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身转向体现在从心智认知转向身心一体、从讲授教学转向情境创设、从单向教导转向双向互动。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学具身转向在激活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现实要求,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教学环境四个教学要素出发,探索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进路。  相似文献   

16.
王金娟  葛志亮 《文教资料》2009,(17):196-197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结合课堂理论开展实践教学,对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些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更新思想观念、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实践基地、完善考评体系等多个环节着手,切实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创新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需求,又能以事实来纠偏,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当前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应全面改革思政课教学,构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大成人教育特点,充分运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对促进电大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学有着较好的效果。在实行双向互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真诚互动的基础,紧密联系实际开展课堂互动是关键,积极开展网上互动是实现互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1]。而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保证思政课品质的关键要素,直接决定着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思政课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把教学设计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键。但调研发现,思政课教学设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迫切要求创新教学设计,增加优质供给,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设计现状,分别从教学目标、主体性作用、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3]。  相似文献   

20.
蒋玉娟  崔现花 《广西教育》2015,(7):36-37,40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著名的交往理论作为高职高专思政课互动教学的理论依据,对高职高专思政课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