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熹与戴震     
在中国哲学史上,朱熹是唯心主义理学之集大成者,戴震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后代表,戴氏并以批判程朱理学“以理杀人”见称于世。从形式上观之,朱学与戴学形同水火,事实上,二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朱学与戴学的相互关系作进一步研讨,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一、早年戴震对朱学的维护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初开始的戴震研究热,历经百年而至今依然。戴震在治学取经,方法论,目的论及批评宋儒诸方面体大思精,论述颇丰。钱穆,余英时作为戴学研究的重镇,他们的观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某些结论是否成立尚可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初开始的戴震研究热,历经百年而至今依然.戴震在治学取径、方法论、目的论及批评宋儒诸方面体大思精,论述颇丰.钱穆、余英时作为戴学研究的重镇,他们的观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某些结论是否成立尚可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4.
胡适从杜威实验主义思想出发,对戴震哲学作拒斥形而上学的解读,认为戴学是正真具有拒斥形而上学品格的新哲学建设,胡适的戴学研究具有反“五四”前后兴起的玄学之意义,具有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5.
龚自珍绍承戴震,戴学通过其门生段玉裁和再传弟子王引之传承龚自珍.龚的“平均“论和戴震的“情平“说一脉相承.“平均“论提出了“破例““变法“的进步观点.龚曾供职祖师故里,为重修徽州府志留下宝贵资料,写下了著名的黄山铭.  相似文献   

6.
戴震的重知哲学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学术背景.从明清之际到清代中叶批判理学的视角发生了转变,戴震试图以一种不同于理学的重知方式回到儒学;考据学率先确立了知识优先和实证的原则,戴震把这些原则变成了哲学观念;科学也在一定意义上为戴震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戴震生平学术交游对其学术成长至关重要。戴震一生中与江永、惠栋、钱大昕、纪昀、卢文诏、王呜盛、章学诚、段玉裁、王念孙等著名学者均有交往,他们或给戴震以重要引导,或与戴震切磋交流,或受教于戴震。戴震的学术成就与学术地位既是其自身勤奋学习所致,也与他的广泛学术变游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戴震是清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考据学大师。探讨、评价戴震的学术造诣,无疑是当前文化史、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四个部分,从分析、评介戴震的名篇名著、别本初稿、未刊本、单篇文章入手,阐述《戴震全集》的学术价值。作者认为,根据具体作品分析评介,最能避免凿空立论之弊。  相似文献   

9.
戴震是兼有"狂者"、"狷者"性格有创新精神的学者.戴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把握.学术研究应把握时代精神,拓展戴学研究视域是《戴学纵横》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戴震兼擅义理与考据。在乾嘉学术史上独树一帜。乾嘉以来,学者对戴震学术思想定位不同,对其学术思想分期也持论不一。梁启超、胡适、钱穆、余英时等近现代学者都对戴震的学术思想有过不同阶段的划分。文章在学术主体视界下探讨戴震的学术思想分期,并分析戴震各阶段的学术思想特点及其各阶段学术思想嬗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戴学纵横>这部戴学新著有三个特点,有钜细毕究、本末并察之风范,反复参征,力求信而有徵,致力深入浅出,以达雅俗共赏,给戴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或思路.  相似文献   

12.
《左传﹒吕氏绝秦》已被选入很多教材,但对其注释率多误解。如"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中的"逮",有的未注,有的释为"自从"义,笔者认为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3.
戴震"诗经学"论著的编纂形式,有三种类型,即专著、单篇文章和资料辑考.从内容分析,专著《诗经考》是戴震"诗经学"的奠基之作,《果溪诗经补注》是《诗经考》的增订稿,《毛郑诗考正》则是戴震《诗经》研究的代表作品,论者推为名著.戴震对《诗经》发表过许多重要见解,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戴震治《诗》,在训诂、校勘、资料搜辑整理方面,成绩卓著,体现着乾嘉考据学的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中心主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等级制的国际体系;二、将中国置于《诸蕃传》;三、强化"神国"意识,竭力消除日本历史早期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影响。《大日本史》是战时日本政府、军部宣扬"国体""皇道"的工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傣族说的不标准普通话是标准普通话在傣语、汉语方言等作用下的一种傣汉中介语.它以标准普通话为基础,同时又有许多项目与傣语和汉语方言相同或相似,而与标准普通话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本文以云南盈江生长的傣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及录音为语料,运用中介语理论和比较法来解释盈江傣族学习普通话过程中一定阶段的、静态的韵母偏误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代马丞印"目前有官印和封泥共11品,数量较多。与相家巷出土秦封泥"代马丞印"相印证,以及从文献学角度考证汉匈关系及代国封域,认为官印"代马丞印"断代不应为汉初而是秦时印。秦在盛产良马的边郡设有马政官署,以备军用。代马是战国时期北方良马,半通印封泥"代马",与官署"家马"半通印相似,均为上下结构、日字格二字印。"代马"为秦官署名称,设在良马产地代郡。  相似文献   

17.
清中叶思想家戴震提出的"理存于欲"思想,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关"天理"和"人欲"关系的不同见解加以细致比较,以及对戴震理欲思想的深入分析,认为戴震对理欲关系的论断,充分体现了传统伦理道德和物质欲望之间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16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家、剧作家,徐渭的杂剧《歌代啸》特别值得关注。这一剧作于荒诞滑稽中深寓愤世之情与悯时之痛,构思七妙,想象丰富,语言本色,颇具创新,是一部在思想和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价值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9.
戴望舒出于对现实的不满,萌生了强烈的出世情怀,渴望到"天"上寻找慰藉."回天"意识构成了戴望舒诗歌的终极性超越主题.在他那里,终极性超越是许多具体人生问题的累加,与之联系在一起的是生、老、病、死,这些世俗人生的问题蕴涵着许多人类本体意义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