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静 《滁州学院学报》2007,9(2):102-103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儿童的蒙养教育,即“蒙学”。南宋理学家朱熹对蒙学的阐述对宋元时期蒙学的成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明清时期蒙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朱熹有关蒙养教育内容、方法对中国当今社会的未成年人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蒙学是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以儿童道德修养为核心的教育。王阳明十分重视蒙学,他把道德教育放在了蒙学教育的首位,提出了"顺应、诱导、启发、竞争"的蒙学教育思想。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人格塑造中起着导向作用,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王阳明蒙学教育思想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顺应性情,激发学习兴趣;重在诱导启发,尊重学生主体性;开展竞争式教学,寓教于乐;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朱熹童蒙教育思想及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蒙教育思想是宋明理学家朱熹德育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朱熹的童蒙教育从理论上看,其教育内容主要是"洒扫应对",教育原则是"禁于未发",教育方法是"各因其材"。在实践上,朱熹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制订儿童须遵守的道德规范。朱熹的童蒙教育思想对今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朱熹蒙学教育非常重视对蒙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其始终坚持将传统美德规范贯穿于蒙学教育全过程的训蒙理念,不仅突破了一般家庭教育的关系法则,更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自觉实现,而且还为我们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工作、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单》是朱熹所编的一部传统蒙学读本,在过去虽然影响极大,但它的内容不易为儿童所理解,形式又不适合儿童诵读,使得它难以应用于启蒙的课堂。《小学》这种尴尬的命运,对我们今天的读经倡导具有启示意义:学习的内容应该切合儿童生活的实际,学习应该顺应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6.
<正>蒙学又称小学,一般指我国古代时期对儿童进行启蒙教学的教材。它的核心内容一般集中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其中也夹杂着对生活习惯的培养,以及对道德伦理规范的教育。《蒙求》就是这些蒙学著作的代表之一。《蒙求》是一本唐朝的儿童蒙学著作。经后世学者考证,《蒙求》的书名应该取自《周易·蒙卦》中“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及“蒙以养正,圣功也”等古代蒙学思想。《蒙求》的作者李瀚为唐朝赵郡安平(今河北衡水安平)人,曾居住过宋州、饶州、洛阳、阳翟等地,先后出任县尉、侍御史、  相似文献   

7.
作为传统教育文化的载体之一,学规蕴含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展现了古代学校的教学和生活情形。十一世纪起,学规被视作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官学、书院和蒙学之中形成了相应的"学规传统"。官学学规详订管理规条,具有权威性和惩罚性,缺少对于教学、学习的阐释。这促发了注重劝谕、启发的书院学规传统的诞生,《白鹿洞书院揭示》就是典型的代表作。朱熹等人还开启了以"须知"、"学则"训练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蒙学学规传统。明清之际,三类学规传统形成定式。钦定"卧碑"、"圣谕"的出现意在管制士子、教化百姓;书院学规以生徒进德立品、读书治学为中心,亦会受到官方教育政策、科考举业和不同学术思想的影响;蒙学学规以训练道德行为和传授基础知识为鹄的,以达"蒙以养正"的"圣功"。  相似文献   

8.
蒙学即启蒙之学。中国古人蒙学主要是指中国的传统语文教育。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大体说来,由三个阶段构成。开头是启蒙阶段,以识字教育为中心;其次是进行初步的读写基础训练;第三是进一步的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一、识字教育以识字教育为中心的启蒙阶段,又可分作两个步骤。第一是集中识字。在这方面,前人用的功夫特别大,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多。很突出的一个作法是在儿童入学前后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一年左右),集中地  相似文献   

9.
元代徽州童蒙教育发展突出,机构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形成以私学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大批理学家从事蒙学教育,不少大儒亦参与其中,出现了塾师的群体化和职业化趋势;编纂了数量丰富、水平较高的学术著作与蒙学教材;理学思想内容成为蒙学的主导思想与核心内容,于理学社会化与民间化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究其原因,既是宋代以来社会与文化教育发展的惯性使然,而元朝廷鼓励设立小学书塾、科举废兴对士子心态之影响以及士人身份变化、理学思想浸润、教育家对童蒙教育地位重要性的认识等均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蒙学是中国古代的启蒙之学,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蒙学教材的特点,就现代教育和现代教材的‘改革提出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宋代科举以其"指挥棒"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蒙学的科举化势所难免,以诗赋为代表的科考内容直接决定了蒙养教育的教学内容。面对这样的实际状况,以朱熹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群起"反动",朱熹提出的蒙学思想以教"事"为主要原则,可谓"反动"的直接体现。反对蒙学的科举化也是朱熹提出其蒙学思想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2.
童年是道德人格建构的重要时期。中华传统童蒙经典不仅是儿童识字的蒙学读物,它更具有丰富的德性知识,明确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儿童伦理教化的经典系列教材。童蒙经典的伦理思想基础主要包括天道观念、家长制度、修齐治平思想、中庸思想、道德义务观、功利与保守主义和男尊女卑思想等。其主要道德范畴包括善与恶、诚与信、礼与让、仁与义等。童蒙经典对儿童化蒙昧以文明,理混沌以清晰,在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形成道德品格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童蒙经典也有其局限性,但经典不盈,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将不断生长,结出新的经典。  相似文献   

13.
陈睿 《文教资料》2020,(1):161-163
蒙学教育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起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阶段,兼有知识学习和道德教育的双重责任,对儿童成长与学习的意义重大。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程中,蒙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系统梳理蒙学教育在古代朝代更迭中的发展变化,深入了解蒙学教育的历史演进,探索蒙学教育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基础教育的丰厚资源。他主张,儿童应教会“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教会“规矩”,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亲自编写启蒙教材,把儒学经典普及化,这些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在此以他的“小学”教育思想为对象,简析其教育目的、基本内涵、实践成果等要素,以期更好地继承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中,蒙学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三字经》为代表的经典蒙学读物,在启蒙益智、传播思想、传递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效,其蕴含的教育思维、出版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教育工作者和童书出版者。  相似文献   

16.
《三字经》作为家喻户晓的儿童启蒙读本,自问世以来就被视为儿童蒙学教材的典范之作而广为流传。拟从《三字经》的内容和特点出发,系统分析《三字经》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并结合当代教育现状谈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起源甚早,蒙学教材历代均有编写。宋代蒙学教材有整理前人的,也有新编的,如朱熹的《童蒙须知》、王应麟的《三字经》等,影响深远。教法上重视基础训练,培养道德规范,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四子存在传承关系,《近思录》辑录的四子语录,也体现出朱熹的部分教育理念。朱熹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时人青睐,所以《近思录》也就借助于朱熹教育思想的传播而得以传播。这也是《近思录》在后世持久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有别于同时代其他蒙学教材的创新性特点,具体表现为:创新传统蒙学课本内容;选字和编排,凸显儿童视角;使用插图解说字义;训蒙培养目标不再是顺民,而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有理想的建设者。这种编排方式值得当代学前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三字经》是宋元明清时期广泛流传的蒙学教材。其成文方式独特,优势明显:“叶韵”成文,便于儿童记诵;体系编排合理,便于儿童掌握;符合儿童认知特点,便于儿童理解。同时,《三字经》映射出相对完整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体系,包括家庭教育的重要价值、内容序列、方法指导和劝学激励措施等。当前,在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国事”的背景下,建设高质量的家庭教育,需要注重弘扬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秀传统,并探寻将之融入现代家庭日常生活的普及化与常态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