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已进入普遍有闲的社会,闲暇时间正成为生活方式的核心问题。关注和研究生活方式和闲暇时间分配,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的"时空",而且也是推进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必须关注的领域。龚育之同志曾概括说:"休闲,从少数人的消磨光阴,到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进而变为一种研究对象,形成一门休闲科学。"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在群体中,必然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有语言表达、书面表达和动作表达等。在生活中,我们使用最多的是口语交际,这种方式不但能与人共享思想,而且能及时反馈信息。正是在这看似及其平常的语言交流中,人与人才彼此认识,互相了解。一、语言交流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教师都在转变自己的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3.
短短20年,手机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人群中普及,并迅 速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 行为方式。在商业巨子和科技精英们为这一现象欢欣鼓舞的同时,作家们也开始关注 这个握在人的手掌中,却轻而易举地左右着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内容的精灵。 两年前,刘震云和冯小刚两位艺术界的大腕凑在一块儿整出了一部毁誉参半的 《手机》,但是,这样一个尤物,岂是一部小说或是一部电影所能 穷尽的? --主持人  相似文献   

4.
正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是引导生活的构建。在学校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在师生互相影响、合作交流中自己构建起来的。生活构建的成果,外在表现为生活方式,内在表现为人之品味。德育要帮助学生学会关注、反思、改变生活,通过自主学习、自己发展,不断提高生活建构的品质和能力。而迁移是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造成影响。凡是有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人们怎么爱?"我的德国朋友问我。这是什么问题?"和所有地球人一样啊。男和女,互相有好感,于是靠近彼此,在一起相处,享受在一起的时光。"我说。"在好莱坞的电影进入生活之前呢?在人们没有看到那么多模式化的爱情故事之前呢?"他依然好奇在古老的东方文化里是否有另外一种爱情的方式。这真是个好问题。是什么在影响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和想象?我们的父母从来不跟我们解释什么是爱情,我们的学校也从不从正面的角度来描述爱情。他们总是用反对和破坏的方式来参与我们对爱情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一个个有思想的鲜活生命。教育需要关注个体人的生命和生活方式,尊重个性。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和实施教学。"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新理念强调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身心特点、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等,这是符合思想品德教育规律的,也是"以人为本"国家理念在  相似文献   

7.
一、思维方式换位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思维方式换位系指在人们思想上位向的变换,或者说处于不同岗位上的人,在思想上角色的变换。各方都应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在思想上要互相理解,在情感上要互相关怀,在人格上要互相尊重。由于人们在复杂的有机体中生活和工作,因而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这种普遍性和多样性表现在不同战线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领导有领导  相似文献   

8.
思维方式换位系指在人们思想上位向的变换,或者说处于不同岗位上的人,在思想上角色的变换。各方都应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在思想上要互相理解,在情感上要互相关怀,在人格上要互相尊重。由于人们在复杂的有机体中生活和工作,因而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这种普遍性和多样性表现在不同战线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领导有领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在走进一个新的世纪,一个更加关注人、重视人、更加合乎人性的世纪。在这样的现实之下,德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如何迎接挑战,走出困境,人的生存状态及对人性的关注程度如何,是我们在进行德育时不能不予以考虑的问题。 中国在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正在步入市场经济轨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心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人的世俗化趋向得到了空前的强化。所谓“世俗化”是指  相似文献   

10.
宋茉莉 《初中生》2007,(11):26-29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气候环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气候变化成一定的影响。请阅读下面关于气候现象的科普文章,关注我们生活的家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时间     
每个人都生活在时间中,不论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不论以怎样的方式生活着。 教育似乎应当是比较自觉地关注时间的。实际情况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分别作一些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智障者生活质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成为国内外专业人士日益关注的中心问题。我们就这一问题通过问卷的方式在中国智障者、家长和服务机构中作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中国智障者关于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和国际性的核心指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也需要研究其差异性和特点;第二,健康是中国人排列在首位的生活质量标准的核心指标;其次是权益、物质和情绪等,但不同人员和服务机构也有细微的差异等。  相似文献   

13.
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要,是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精神生活体现人的本质与发展方向,提供人全面发展的动力与规范。必须采取提高认识,关注精神生活;完善制度,保证精神生活;发展文化,丰富精神生活;加强教育,提高精神生活的措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闲暇生活与职业生活紧密相连。把生活的情趣同教育工作的严肃性和神圣感对立起来显然是不对的,事实上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互相扶持,互相温暖,互相润泽。教师的成长,不仅是作为职业人的成熟与发展,更是作为人的成熟与发展,是作为教师存在的个体生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也是教师生活品质的提升与生命空间的延展。教师一切有益的闲暇生活是自我成长的根基与土壤。教师丰富的生活,就是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学习起来越轻松。没有一定生活底蕴的教师,即使再“专业化”也无法持续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闲暇生活与职业生活紧密相连。把生活的情趣同教育工作的严肃性和神圣感对立起来显然是不对的,事实上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互相扶持,互相温暖,互相润泽。教师的成长,不仅是作为职业人的成熟与发展,更是作为人的成熟与发展,是作为教师存在的个体生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也是教师生活品质的提升与生命空间的延展。教师一切有益的闲暇生活是自我成长的根基与土壤。教师丰富的生活,就是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学习起来越轻松。没有一定生活底蕴的教师,即使再"专业化"也无法持续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试论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提升人的生活意义、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旨归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完满精神世界的过程。课堂教学走向生活世界的基本策略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关注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建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网上获取资料和信息,阅读各种著作,"网上阅读"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这种阅读方式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传统阅读观念,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沈广珍 《考试周刊》2011,(44):51-51
"钩心斗角"一词,原意是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来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按词典上的解释,"钩心斗角"的比喻义,应当是个贬义词,用于比喻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排挤。生活中也常见这种用法。  相似文献   

19.
一般人看来,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花花草草,是一些不会哭,不会笑,不会反抗,不会保护自己,更不会交流感情的东西。然而,科学研究证明,这些生物伙伴,不仅有情感,也会保护自己; 不仅能听音乐,而且还能互相交流。因为,植物也是有知觉的。  相似文献   

20.
<正>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说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教育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任何教育都超不出我们的生活世界。我想这就是为何我们现在总是说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人的关注,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家人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最紧密、最息息相关的人,在年少的孩童时代,孩子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之前,引导我们走向未来观念的人便是亲人,交给我们的书本就是生活。因此,生活教育也正是陶公所说的诠释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有一次上课时老师提议玩一个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