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歌词中的语码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为语料,从功能、语言特点、影响因素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具有引用功能、回避功能、方便功能、靠拢功能和个人风格体现功能;其语言特点体现在转换规模为句或大于句时使用英语语法结构,转换规模小于句时部分使用英语语法或完全使用汉语语法结构;影响歌词中汉英语码转换的因素既有参与者因素,也有歌曲场景因素和话题内容因素。  相似文献   

2.
英语课堂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转换,是在顺应性基础上灵活的语言转换形式.本文从顺应理论角度分析、探讨了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师的语码转换是外语课堂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运用语言顺应理论从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特性这四个角度对外语教师的语码转换进行了综合的语用分析.研究表明,外语教师使用语码转换是一种顺应性行为,在许多场合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交际策略.在课堂环境下,我们既不能过于依赖但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师的语码转换,否则都不利于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闫春宇 《陕西教育》2009,(5):64-65,45
Code-switch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Chinese overseas students' daily conversation.It is a complex issue which involves many aspocts such as linguistics,psychology,sociology.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Myers-Scotton' s relative theories.It emphasizes on the sociolinguistic aspect to describe the conversation which contains codeswitching as well as digging the reasons and the motivations of code-switching.  相似文献   

5.
<正>I.Introduction In linguistics,code-switching is the concurrent use of more than one language,or language variety,in discourse.Code-switching is a worldwide linguistic phenomenon existing in bilingual or multilingual communities.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after years of English learning,are bilingually competent underlying codeswitching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Studies or research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基础,探讨中国高校简介英译的过程及研究方法。通过概括中国高校简介英译的研究现状和分析顺应论的研究成果在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运用,得出顺应论对中国高校简介英译过程研究具有一定解释力的结论,以期使中国高校简介英译研究的翻译过程在理论研究上能够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中国学习者加工句子层面的英汉汉英宾语语码转换时的认知神经机制。结果表明(1)加工英汉语码转换时,转换后的单词诱发更大P200和N400;(2)加工汉英语码转换时,转换后的单词诱发更大的LAN和LPC;(3)英汉汉英转换代价的非对称性表现在汉英比英汉语码转换产生更大的P200、LAN和LPC。据此,我们认为在句子层面存在英汉汉英宾语语码转换效应及其非对称性,并基于IC 模型与BIA+模型,构建了宾语语码转换的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8.
The authors present a perspective on emerging bilingual deaf students who are exposed to,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two languages--American Sign Language (ASL) and English (spoken English, manually coded English, and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ough deaf children may lack proficiency or fluency in either language during early language-learning development, they still engage in codeswitching activities, in which they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signing and English to communicate. The authors then provide a second meaning of codeswitching--as a purpose-driven instructional technique in which the teacher strategically changes from ASL to English print for purposes of vocabular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results of four studies are examined that suggest that certain codeswitching strategies support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se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re couched in a five-pronged approach to furth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education for deaf students.  相似文献   

9.
任务型教学是目前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偏远地区高校的外教课堂颇受欢迎,但在中籍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遭到冷遇,探究个中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电影片名既是通俗的艺术形式,担负着艺术创造和提高大众审美情趣的重任,同时又是商业广告,在影片推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兴的语用理论“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是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通过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归类分析,我们发现,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主要顺应了汉语的语言现实、社会规约、目标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文化上的困惑和矛盾 ,冲击困惑、破解矛盾可以从审察几种不同文化的不同态度入手 ,进而确立对不同文化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李燕 《绥化学院学报》2011,31(3):123-124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是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的重大区别。了解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于掌握相应英汉口译技巧,提高双语转换能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关语码转换研究大多涉及的是拼音文字,缺乏对表意文字的研究,文章以汉英双语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汉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过程中语码转换代价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主要研究语码转换方向、双语熟练程度和语义相关性三个因素对汉英双语者语码转换代价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这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探索拼音文字与表意文字之间的语码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文化自信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却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何凸显高职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是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当前高职英语教学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文化自信培养现状,基于教学现状进一步阐述了在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国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为今后英语教学中树立文化自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翻译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理论,如何使翻译趋于完美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不同的翻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理论,可谓是见仁见智.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语言结构的顺应、语境顺应和动 态顺应方面的关系,颇有见地.翻译是一个文本和译者之间的顺应和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各个层面都存在语言顺应现象。我国英语商标词的出现,是商品参与国际竞争的结果,顺应了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物质世界等语境因素以及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现象的语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的运用,能满足师生互动中各自的面子需求,是学生的学习和交际策略,也是教师的教学策略。语码转换对于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具有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流行歌曲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为研究对象,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为理论基础,旨在探讨语域理论对汉英语码转换在流行歌曲中出现规律的制约作用:歌曲的主题(语场)、歌手与听众的角色关系(语旨)以及歌词的口语化特点(语式)决定了其中分句性插入为重、单词和词组性插入次之、语篇性插入较少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师的“双文化”素质对实施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直接的作用。高职英语教师的能力水平不能仅仅局限于“双语”的层面上,更要延伸至“双文化”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它也存在于高中英语课堂这一特殊的教育域中。对这类语码转换的认识,体现着人们对汉语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所持的相应态度。本文试分析了英语课堂中的四类语码转换,并指出恰当地运用语码转换,有助于增强交际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