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次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学生受生活经验和直观视觉的影响.只能说出2/4用来表示,而对用1/2来表示不能理解.从中,我认识到两点:一是学生初步理解"整体"时,首先依赖于生活实际的具体经验;二是以学生当时的认识水平看,学生根本不明白整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建生 《河北教育》2005,(15):20-21
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的意义及其相关的一些概念,都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学生耐分数初步认识的进一步探化与拓展.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抽象分数意义。在此之前,学生已韧步理解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生活中学生也经常碰到分数、使用分数,但总体上对分数意望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抽象概括的程度有待提高.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当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时,  相似文献   

3.
钱晓丹  顾英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53-56+142
<正>“分数的意义”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苏教版教材在三年级分两次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其中,第一次侧重引导学生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第二次侧重引导学生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基于上述知识经验,抽象出分数的基本意义,并认识分数单位。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  相似文献   

5.
我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辨证思维因素,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下面是在“1和2的认识”教学中,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一些做法。一、把认识数1和“多”联系起来。学龄前儿童接触到、认识到的数1都是单个的。现行教材内容对数1的揭示:“1个学生”“1张桌子”“1个书包”……也只是从单个1去认识,我教学数1的认识时,联系生活中实际例子‘一个同学、一组同学、一班同学、一只鸭、一群鸭、一只蚂蚁、一粒米、一列火车、一个地球、……都可以用数1表示。使学生用辨证的观点认识,数1不仅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群物体;数1不仅表示“很少”“很小”也可以表示“很多”“很大”。如,一  相似文献   

6.
圆是常见的图形,是学生学习平面曲线图形的起始。球是常见的立体图形。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制约,学生对于球与圆这两个概念一直难以区分,在教“圆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采用如下几个步骤:摸一摸。教师准备圆形物体,如茶杯盖、硬币等,请学生触摸这些物体的表面,再请学生触摸乒乓球。学生甲说:“我摸圆形物体时,手掌接触到的是一个面,有平的感觉。”学生乙说:“我摸球时,找不到平的感觉。”搓一搓。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球,把球放入手中,用两个手掌上下一挤,然后搓一搓。再把圆纸片放入手中也要求像刚才那样搓一搓,学生发觉很难完成…  相似文献   

7.
一、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法,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2.通过经历从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一年级学生在认识百以内的数时,受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影响,在理解与应用数时往往会遇到许多障碍。主要有:1.用数来表示生活中的物体的个数、顺序和大小、用数来交流的意识不强,不会联系生活用“数”说话,只会用“很多“”一点点”等词含糊表达。2.数的认识是从实物到符号步步抽  相似文献   

9.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数学知识技能训练的生活化数学知识技能训练的“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  相似文献   

10.
<正>“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是分数概念外延的一次扩展。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发展心理,教材采用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相似的编排线索:先集中力量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整体的1/2,  相似文献   

11.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拓展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将面临一个挑战,既要实现从“一个物体”到“一个整体”的认知突破。又要沟通“一个物体平均分后得到的分数”与“一个整体平均分后得到的分数”之间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2.
“五一”长假前,“分数的意义”一节课告一段落,学生们都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其中“一个物体”和“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学生都有了较深的理解,而对“一个计量单位”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知之甚少。于是,长假以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后补”了这样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13.
叶根茂 《考试周刊》2011,(57):173-173
在物理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思维障碍.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对学习中常见的思维障碍及物理教学中的对策作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一、迁移性引起的思维障碍初中生在Et常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但有些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不完整的概念.甚至错误的生活经验迁移到物理学习上来.导致迁移性思维障碍。例如:学生把台秤称的物体质量当做物体的重量:认为铁比棉花重;认为蒸饭时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4~85页。学生在第五册已借助直观教学,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质性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建立单位“1”的概念,又是归纳出分数意义的前提。所以正确理解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要扩展对整体的认识,即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更是教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5.
在运算中,学生对于“0”的计算往往出现差错,其根源是学生对“0”的意义认识不清楚,对“0”的作用了解不够。我们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关于“0”的认识可以从三方面让学生理解。一、“0”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没有一个物体就用“0”表示。1.从有物体和没有物体的比较中让学生初步地认识“0”。例如,教师拿出装有2节电池的纸盒,问:“纸盒里有几节电池?(纸盒里有2节电  相似文献   

16.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课堂要体现“生活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进行教学时,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把通过感知、思维、记忆获得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教 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4~85页。数学设想学生在第五册已借助直观教学 ,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实质性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建立单位“1”的概念 ,又是归纳出分数意义的前提。所以正确理解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要扩展对整体的认识 ,即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 ,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更是教学中的难点。同时要在正确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而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因此抽象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与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67~69页。【课前思考】一、叩问学生起点在哪儿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认识整数,现实生活中有平均分的经验基础,听说也见过分数的形态,只是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不清晰。从认知规律上看,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能利用“一半”的生活经验感悟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但较难理解分数既能表示一个具体的量,也能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此发现,学生不是零起点,教师要依据学情明确分数的初步认识需要教什么,要重点教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