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岩梦 《语文新圃》2008,(10):8-9
新课改后.在高中语文里有了门选修课,叫<论语选读>.这名称让我起了这样的心事:既然要读<论语>,为什么还要"选"呢?<论语>各章节若要分肥瘦美丑的话.标准是什么呢?当初朱熹们定的是"四书",好像没再往细里"选"的,<大学><中庸>均是有独立性的.不知道现而今的"大师"凭了怎样独到的眼光,可以"选"了?……  相似文献   

2.
<论语>在中国乃至世界政治、伦理思想、文化、教育、文学上,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深远影响,同时它在汉语言学分支中的词汇学上,也具有重大的贡献.<论语>是语录体,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中国上古口语用词和一般词汇的特点.对<论语>词汇的深入研究可以促进汉语词汇研究的深入,可以使上古词汇在<论语>成书阶段的面貌、特点更为清楚鲜明.  相似文献   

3.
<论语>,大家都知道"论"念"lún".可近来笔者对几个班的高中学生作过一个小调查:<论语>的"论"为什么念"lún",其答案的正确率却几乎为零.后来,又"考"了几位语文老师,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竟也不知道!<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名列"四书"之中,当然是国粹了,这么重要的作品,对其读音内涵的了解,中学生们却知之甚少,语文老师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也大有人在,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却毕竟是有点遗憾的.  相似文献   

4.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历代以来对它的注疏真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由于<论语>文字的久远,以及各自时代的局限和自身出发点的不同,对<论语>文句的解释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歧义.本文拟从<论语>编撰者编撰论语的目的出发,对<论语>中"贤贤易色""犬马,皆能有养"等语句做一点考察与辩证,希望能够作出一些符合孔子一贯主张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根据本人数十年教师生涯中的感悟,对于教育如何顺应和谐文化建设的要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进行民族精神基本经典教育.相当于基督教文明的<圣经>、伊斯兰教文明的<古兰经>这样的基本经典,中华文明有的是,我先是提名<老子>,后来改提<论语>,理由是<老子>基本精神<论语>有,而<论语>属于教育学类,<老子>属于哲学类.  相似文献   

6.
李良 《文教资料》2008,(2):9-10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它和<诗经>一样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着深厚的情感.此外,<论语>中还体现了更高的情感追求:希望人们能做一个有情有义、至情至性的人.  相似文献   

7.
<论语>何晏注是对汉魏<论语>训解的一个总结,对后世的影响远胜过汉魏说<论语>其他诸家.何注既注意文字训诂,又重视经理阐释,其视角较为合理.何注主要是从词的语义系统和语境角度对词义加以训释的,此外也用本字训释通假字、以方俗语训释通语.何注所采用的训诂术语不多,基本继承汉代学者的用法,也有创新.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社会互相融入,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关键问题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借鉴,找到发人深省的警句.继承过去,是为了推动今天,学习研究<论语>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上内容是我对本班全体同学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 从调查表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我们的读书量太少;第二,有许多同学读过这些书后并不喜欢.就拿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来说吧,在读过的人当中竟超过半数不喜欢.我想这并不能说<红楼梦>不适合我们.<红楼梦>、<论语>、<呐喊>、<雷雨>、<复活>、<巴黎圣母院>……这些书都是各个时代的经典之作,每部作品中都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我们为什么不喜欢这些优秀文学名著呢?据我的调查,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它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的精华所在.古往今来,人们也在不断地学习<论语>,作为21世纪的我们也在探讨<论语>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陈丹 《考试周刊》2008,(8):149-150
理雅各的<论语>译本是英语世界儒家经典的标准译本.在<论语>中,"道"是一个涵义最复杂、最难把握的核心词汇.本文从语言学和哲学的角度,对理译<论语>中"道"的译法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理译<论语>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来,<论语>词汇、构词法和句法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从研究趋势看,<论语>词汇备受学者关注,词法和句法则嫌偏弱.从研究方法看,专题描写和比较居多,语法化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配价分析等现代语言学方法尚处于尝试阶段.目前,<论语>语言研究表现出两个不足:(1)侧重于传统题目、热点题目,对前人没有涉猎的领域缺乏热情;(2)侧重于"例证"式考据,对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借鉴不够.今后,<论语>语言研究应加大批评继承、自主创新和综合研究、历时考察的力度.同时,需要突出两个重点:(1)彻底描写<论语>各类词的特点和功能;(2)全面归纳<论语>的句型、句式和句类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其"在先秦文献<论语>中作代词的具体用法,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对<论语>中"其"作代词的用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我区分书的好与不好,有我自己的办法.但最好的书,我想是那种不管时间地点,随便翻开书的任何一页,都可以读下去,并且读出味道来.即使你的心绪不好,也可以在阅读中忘却自我,恢复宁静.能禁得住这样读的书,古今中外不是很多.当然一些传世经典,比如<论语>、<老子>、<庄子>、<大学>、<中庸>、<史记>、<文心雕龙>等,是有此奇效的.<孟子>我试过,就不行.小说中,只有<红楼梦>有此效果.<三国>、<水浒>、<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虽是名著,也禁不住这种阅读方法.至于学者们撰写的研究性著作,欲达此阅读效果,就少得接近于无了.  相似文献   

15.
<论语>虽然是一部两千多年前的著作,但是它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少知名的企业家也从其中发掘出很多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思想.从<论语>本身出发,研究其对企业管理中人本主义核心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73年出土的定县汉墓竹简,包括<论语>、<儒家者言>、<文子>等多种古籍,经过近三十余年的整理和研究,已经在简本文献的性质、价值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定县汉简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 <当仁,不让于师>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的第一单元第二章节,共选录了<论语>13则.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原著,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其次,<论语>在文学方面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应该仔细揣摩.涵泳品味.  相似文献   

18.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之前一直和<礼记>同治.到了宋代,<大学>才被单列出来独自成书.朱熹为<大学>、<中庸>做了章句,并为<论语>、<孟子>做了集注,编排在一起成书<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从元代到明、清一直被列为科举考试用书.但现在所见的朱熹<大学章句>已改变了原貌,<大学>的面貌在数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诸多变化,各个时期对<大学>的研究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成就.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论语>并非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深,并不是只有借助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才能窥见它的一鳞半爪,才能领略它的旖旎风光.有时候,<论语>就像我们身边和蔼的良师、亲密的益友,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普通人.  相似文献   

20.
《论语》连动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的"动宇相承"理论已涉及连动现象,但范围更宽,整理<论语>连动结构,要正确建立标准.<论语>连动结构的类别可从内部结构和动词间语义关系两个方面考察,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论语>连动结构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