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7月19日,东京地方法院。来自中国山西省盂县的原日军慰安妇幸存刘面焕、李秀梅到这里出庭作证。这是日本在进入战后51年,第一次允许原中国慰安妇到日本法庭来指控作证当年日本侵略军的罪恶行径。刘面焕等的控诉震惊了全世界。由此,日本所谓没有在中国推行过慰安妇制度的谎言终于被戳穿。而这个谎言曾使大批的中国受害妇女蒙冤长达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2.
谢慧君 《兰台世界》2005,(8):131-132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悠久而传统的友谊。即使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时,日本人民也是反对法西斯、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抗日战场上,就曾活跃着一支日本人民的反战组织——“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  相似文献   

3.
在蹒跚走过今年年初的衰退波折后,2005年9月5日,日本内阁府宣布日本经济已经度过波动。这被经济学者称为日本经济的第三次小阳春,会如何影响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  相似文献   

4.
《档案与社会》2005,(5):12-13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余人入侵我国台湾,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10月,迫使清政府签订《台事专约》,中国被迫承认琉球为日本保护国,并赔偿日本兵费50万两白银。  相似文献   

5.
2007年4月11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出访韩国后访问日本。此次中国总理出访日本,与上一次访问相隔了近六年。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07,(6S):19-19
本刊综合报道5月26日,(《中国新闻周刊》日文版——《月刊中国新闻》正式在日本出版发行。这是中国媒体首次通过主流发行渠道进入日本社会,接受市场竞争的全面考验。  相似文献   

7.
刘银红 《图书与情报》2001,(3):33-35,39
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在此过程中,大量的中国典籍经由入唐“留学生”、“学问僧”及入日的唐人等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政治、教育、文学、文字、书法、历法、佛教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给我们创造新的现代文化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8.
通过引证书目、史料,探讨了唐代日本摄取中国汉籍的途径以及中国汉籍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骏 《电子出版》2001,(3):52-53
近日,日本电脑绘画展分别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东方广场索尼探梦科技馆展出这次展出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日本数码图象协会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电脑美术工作室等单位协办。展览期间,日展代表团长长田智行、团员喜多见康、柴田忠南、松本彦明和川口吾妻等日本电脑美术工作者还向中国同行作了学术报告。 以长田智行为秘书长的日本数码图象协会(DIGITAL IMAGE)是日本唯一的、也是最大的数码艺术家团体,自 1990年成立以来,每年都在日本的东京和大贩举办展览,并出版年度数字化艺术作品集。200余名会员中以大学…  相似文献   

10.
徐祝申 《兰台世界》2023,(3):123-127
“中日合办事业”是近代日本帝国主义对旧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方式。1895年至1914年是“中日合办事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中国东北地区是“中日合办事业”的重要区域。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所谓的“中日合办事业”,通过资本输出、政治渗透、军事威胁、资源掠夺等手段攫取侵略利益。剖析这一典型,有助于揭示近代日本对华侵略的手段,深刻认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实质危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外国留学生利用西方、日本图书馆的障碍及其克服途径叶向圆(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近年来,在西方、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日益增多。据统计,仅1987—1988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就达到了5卫,83o人。1989年,中国向6互个国家派遣国家公费留学生2,9...  相似文献   

12.
在1931—1945年长达15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化典籍的掠夺,与其武力侵略中国相伴随,始终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目的之一。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的献典籍进行大肆地掠夺,对我国化典籍的掠夺与摧残,是历史上所罕见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计算机游戏供应商协会执行总裁猿川昭义:日本游戏市场呈现出与中国市场不同的一方面。最大的不同是,在日本,“电视游戏专用机”和“单机版游戏软件销售”是主流。如果日本游  相似文献   

14.
程刚 《航空档案》2005,(3):21-22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在安全、领土、海洋权益和经济援助等一系列问题上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新《日美安保共同声明》带来的震荡还未平息,3月2日,日本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在准备提交国会的《资源勘测限制法案》中,明确表示要对在东海专属经济区进行海洋资源勘察或从事海洋科学考察的中国船舶动武,引起了中方的极大关注。对此,有日本专家称,日本近期的一系列举动不仅让周边国家普遍感到不安,还表明这个曾经在亚太许多地区点燃战火的国家正在进入新一轮膨胀期。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使得日本本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这场战争从一开始便遭到了日本人民和团体的强烈反对,鹿地亘和他所领导的“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发行研究》1994,(2):40-42,44
日本出版业的宏观管理中国出版工作者访日考察团1993年10月21日至27日,中国出版工作者访日团,对日本出版业进行了考察。考察的目的是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日本出版业的宏观管理的状况,研究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对出版业的宏观管理问题。考察...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宗教进行拉拢、欺骗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特色之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的,尽管日本从来就不是什么伊斯兰教国家,但它还是处心积虑地在利用伊斯兰教侵华方面做足了章。清算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侵略罪行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和抗日战争史课题中的应有之义。然而在上述两个领域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极少,而且语焉不详。因此笔草就拙稿,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8.
刘战 《兰台世界》2012,(19):37-38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期间,在东北强制推行"国策文艺",宣传所谓日本"侵略有理"的谬论,美化在伪满殖民政权统治之下黑暗的社会现实,将日本的文艺大量输入到东北以取代中国的民族文艺,使伪满文艺成为日本侵略者殖民统治东北的舆论宣传工具。日本殖民者妄图以此来愚昧同化中国东北人民,使东北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和文化,成为听命于日本侵略者的奴才,在精神上彻底征服中国东北人民。  相似文献   

19.
划定天津日租界的中日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民 《历史档案》2004,3(1):74-80
日本自1895年《马关条约》后开始在中国建立租界,翌年,中日两国订立的《通商行船条约》和《公立文凭》中,中国政府作为日本答应在华日商交纳制造税的交换条件,允准日本除了在苏州、杭州、沙市和重庆设立租界外,“在上海、天津、厦门、汉口等处设日本专管  相似文献   

20.
迟立安 《兰台世界》2004,(12):59-59
一百年前的今天(1904年),中国近代史上两个最凶残的恶魔沙俄和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了一场血腥的火拼,史称“日俄战争”。1905年12月22日,孱弱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将安东(辽宁省丹东市旧称)划归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附属地,即日本租借地,至此,可怜的安东。一个依山傍水,因鸭绿江黄金水道而富庶的新兴商埠,硝烟未散。即被强行揽入了战胜国的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