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除宝玉、黛玉、宝钗外最重要的人物,她的个人荣辱与贾府的兴盛衰败紧密相连,是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她曾参与过贾府的家政管理,作者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这位管理者---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形象。本文试从多方面、多层次分析王熙凤的形象,以期进一步认识《红楼梦》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传奇才女"张爱玲的作品风格独特,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的至爱。而《红楼梦》对张爱玲的影响,则是她独特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张爱玲不仅从小喜爱读《红楼梦》,而且一生酷爱读《红楼梦》,她的创作与人生均在自觉不自觉中深受《红楼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有明显的受司马迁《史记》及屈原《离骚》影响痕迹。《红楼梦》开卷的“开宗明义”与《报任安书》中的有关段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芙蓉女儿诔》则是直接摹仿屈原的《离骚》,而楚辞中的“草香美人”,与《红楼梦》中的“女儿国”同是文化思想的符号,曹雪芹是古代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4.
犤本刊讯犦最近,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教授雷耀发的新著———《红楼梦》百慕大,该书借助易学、玄学、佛学、精神分析学、美学等学科条分缕析探寻《红楼梦》迷一般的“本旨”,揭示《红楼梦》超时空的艺术造谐。在这本18万字的“红学”论著中,以反“红学”传统的面目出现,向传统的论断开展挑战,从“勾魂摄魄话红楼”、“故弄玄虚的开局设计”、“性文学之美与丑”、“现实主义是与非等章节中看到作者纵横捭阖的论述,不少观点既新颖又精辟,是“红学”研究中不同观点的一本新书。雷耀发教授新著“《红楼梦》百慕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红楼戏曲”,为《红楼梦》由单一的小说传播,向多种社会文化传播途径转化提供了可能。众所周知,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泰州人仲振奎创作的《红楼梦传奇》是首部红楼戏剧。几乎就在同时,泰州地区又出现了一部《红楼梦滩簧》,无论是其内容还是体制,均说明该书极有可能就是《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首部曲艺作品。  相似文献   

6.
在《红楼梦》的丫头群中,袭人向来是颇具争议的一位,褒扬极少,贬斥居多。身处奴隶阶层的袭人自有她的“痴处”,不可仅凭“叛逆与否”这样的暴力符号将其一棒打死,否定她人性的优点与存在的个体价值。应从人性本真的角度出发,客观地看待这一人物,观照她的生存处境,尊重她的爱情,发现她纯良、宽厚的美德,使其形象分析更趋合理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对《红楼梦》书名“红楼”与“梦”两个意象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进行重新解读,发现“红楼梦”既指“红楼”故事本是“南柯一梦”,又意指“红楼”人物终逃不过“梦”的悲剧结局.根据“红”在中西方文化象征意义的不同,选择“rosy”代替以往译本中常用的“red”来翻译书名中的“红”,提出了全新的《红楼梦》英译书名——A Dream of Rosy Mansions.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第五回王熙凤册词中的“三人木”,乃言王熙凤最终是被贾琏休弃了。原因在于她触犯了封建社会婚姻文化所规定的“七出”之条,这七条在前八十回叙事中都有明确的对应及落实。据此,王熙凤是一位弃妇典型,是对古代“七出”婚姻文化的生动说明。  相似文献   

9.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正在于它不仅仅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还同时描写和歌颂了敢于反抗的许多被压迫者的形象。晴雯,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身为下贱”的晴雯。却“心比天高”。在曹雪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晴雯是一个胸怀坦荡、嫉恶如仇、敢爱敢恨、敢笑敢骂的天真、勇敢的女孩子。她的这种性格特质,经常表现在她的尖刻的讽刺中。生活在大观园这个所谓的“乐园”中,她的眼睛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临沂师专的毛德彪等九位同志编著的《红楼梦注评》,公允地说,在普及红学知识方面,是有影响的,有成绩的。笔者九年前拜读这本书时,感觉到编著者对《红楼梦》中“难懂的字、词、成语、典故、古诗文、方言俗语、典章制度的注释”做了认真的、细致的工作,使我很受启迪,获益匪浅。九年后的今天,我重读此书,却认为编著者对《红楼梦》中一些回目的“评点”和一些  相似文献   

11.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她不顽固守旧,不肯受传统教条的束缚,但和具有进步思想的人也不能相提并论。在她种种悖逆表现的背后,实际上包藏了一颗极端利己主义的野心。因此,我们不能对她的种种表现大加赞赏,认为她是一个具有叛逆思想的进步人物,她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产生的与封建统治者不同的另一类“大凶大恶”的人物,她的塑造有不可替代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水浒传》、《金瓶梅词话》、《红楼梦》中都存在一种人称代词宾语置于重叠动词之间的动宾结构形式VOV,以《词话》为最多,这说明VOV式的兴盛期在《词话》的成书时期。VOV有两种变式:一是VOV儿式。因为动词重叠后儿化形式不能带宾语,所以“儿”只能附着在VOV后,且表示轻松悠闲的意味。二是VO—V式。其中的“一”和后一个V是“同义”,起着舒缓语气的作用。《词话》中也有VVO式,而在《水浒传》中却没有,在《红楼梦》中则较多。这表明16世纪中叶是北方话人称代词宾语语序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3.
贾探春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着力刻划的人物之一。如何认识这个艺术形象,对于全面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作者世界观的矛盾以及作者的主观意图和创作效果的矛盾等问题,有着直接的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在《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中,贾探春显然算不上出类拔萃之辈。但在贾家四姊妹中,贾探春却无疑是个佼佼者。曹雪芹是抱着满腔热情来歌颂这个人物的。第三回探春第一次出场,作者就以抒情诗似的文笔,介绍了这位“四春”之冠:“削肩细  相似文献   

14.
龚过  一言 《阅读》2006,(2):24-29
其实,我对《红楼梦》产生兴趣,完全是一种巧合。暑假里的一天,我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索性起身打开电视。正好是刘心武的专题讲座——破解《红楼梦》之谜,我就饶有兴致地看起来。之后,我还制作过一张红楼梦的人物家谱。有人说我是“红学会”的会员。现在,仍感到余兴未尽。于是来了个“别出心裁”,为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女生都找到了一个红楼梦中的人物,一一配对。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女生中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相似文献   

15.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她出身于金陵世家,漂亮、聪明、乖巧,具有普通闺秀所没有的待人处事的能力。她是贾家荣府的实际统治者,威重令行,机敏善变,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在贾家这个大家庭里应付自如。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当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可以说这个形象具有独特性。她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的一种聚焦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辐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这是悬挂在《红楼梦》中所描绘的“太虚幻境”宫门上的一副对联,它不仅高度概括了《红楼梦》的主题,而且道尽了优秀文学作品感人至深的真谛。李石生在小说的序歌中说:“任你走到海角,走到天边,你走不出无边无际的情海,你挣不断没完没了的情  相似文献   

17.
“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在英国,有所谓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在中国,从《红楼梦》问世以来,200余年间,人们对它的谈论,也总是没完没了。《红楼梦》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深刻批判了整个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它热情讴歌了宝玉、黛玉的纯真爱情,它精心塑造了几十个鲜明活脱和几百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它广为涉及到那个时代社会科学乃至于自然科学许多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封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历来就有十分尖锐激烈的争论。地主资产阶级及其御用文人认为:薛宝钗是一个娴雅正派、热情宽厚、待人诚恳、和蔼可亲的人物,所谓“新红学”家俞平伯等人,更吹捧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二“美”中的“一美”,双峰中的一“峰”。。无产阶级则恰巧相反,认为:薛宝钗是一个顽固可憎、冷酷无情、虚伪狡猾、灵魂丑恶的封建卫道士,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是认识孔孟之道的欺骗性和反动性的绝妙的反面典型。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看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要看他的行动,看  相似文献   

19.
"刺玫瑰"探春在《红楼梦》众姐妹中个性鲜明,品性刚直,胸怀廓达,具有浓郁的男性气质,并且内心深蕴着浓浓的文人情结,这从她房间的挂饰和平时诗作中可以一一解读出来。佩饰的意义和作用在《红楼梦》中屡见不鲜,往往一件佩饰充当人物命运转折的暗示道具,或者成为人物间关联的纽带,如果说挂饰是探春个性气质的隐含体现,那么诗作就是她真性情的流露。  相似文献   

20.
早期的王国维以醉心于西方哲学和美学而著称 ,但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等早期著作中 ,却已折射出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人间词话》中著名的“真景物”、“境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都深刻反映出了道家思想对王国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