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红楼梦》中花袭人这一人物形象,在评论界是有争议的,她曾受到评论家的指责,引起读者的嫌恶。以为她“引诱、包围、挟制宝玉,排挤、陷害同伴,附和、讨好家庭的统治者王夫人。” “她的性格最突出的一点是得新忘旧,甚而至于负心薄幸。”(俞平伯《红楼梦》关于“十二钗”的描写)  相似文献   

2.
论袭人     
袭人是贾府和大观园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她深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本是一个没有自主权且值得同情的人,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3.
历史呼唤关于人和人性的研究。明代封建社会日趋走向衰败,重振士风,宣传大学问迫在眉睫。阳明“心学”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心学”核心内容“良知”的本质是人性。阳明先生强调“良知”人所共有。人人都能成为智者、圣人,目的是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提倡个性解放。因而,“心学”不是一般意义的哲学理论体系,而是人学,人性学。“心学”的创立是我国历史上意识形态领域里一次大革命。  相似文献   

4.
历代儒者对孟子人性善的解释都是将其解释为预设的人性本体.从《孟子》文本出发,通过对孟子何谓大者、大者如何立、大体的存养、为不善的原因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孟子所谈之性,既有欲望之天性又有本体之人性,“大体”“大者”即是本体之人性,其人性本体是通过“思”并将之“扩而充之”而得来的;通过“思”和“扩而充之”而得来的人性本体是需要通过“寡欲”和“集义”的途径而“存养”的;不能“存养”即是“不善”,因此,孟子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形而上学者,而是儒学形而上学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叶,十里洋场的上海,张爱玲凭着一本小说集《传奇》,一本散文集《流言》就风靡文坛,红极一时。 她有理由感到骄傲。很多的读者在她的小说里欣喜地找到了耐读的“温婉、感伤、小市民道德的爱情故事”,而更多的欣赏者小心翼翼地掀开温情故事,看到的是融目惊心的人性的堕落,没有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不笼罩着深厚的苍凉意味,它沉重而窒息地漫压过来,成为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所倡导的“人性”其实并没有完全摆脱“神性”,而是宣扬“人的神性”。追求“人性”、“神性”、“民族国家”利益,或是三者兼而有之,当时成为欧洲这一历史阶段不同人文主义者的不同价值取向。笔者以欧洲当时的复杂社会为背景,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制度四个方面分析这种价值取向在他们的教育理想之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摘要:“单飞现象”是我国专业训练体制和市场化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引发了人们对我国竞技体育管理的思考,同时为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以“单飞现象”为切入点,从人性的视角对我国运动训练管理进行考察,发现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中将运动员视为“政治形象或者民族形象的符号和工具”,认为人都具有“自私”的本性,在这种人性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性结构是残缺的,从而使我国运动训练的管理性质产生了伦理困境。进而站在完整的人性的角度,对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人性结构进行整体性建构,从内涵、结构与性质三个方面对我国运动训练管理的人性化提出了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中国传统人性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篮球运动作为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衍生物,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中国传统人性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人性文化既为现代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同时又导致了其“稳、慎、温柔、平和、缺乏对抗”的特点,对比美国篮球的“个体本位、富于创造、不断推陈出新”的特点,不难发现,我国的传统人性文化对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主要产生了“重集体、轻个体;重求同、轻立异;重和谐、轻斗争”几方面影响。从人性文化的视角出发,改变长久以来的“儒家”传统观念,建立新的,适应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篮球培养、训练、和选拔机制。从而能使中国篮球步入世界篮球强国之列。  相似文献   

9.
人性是伦理的土壤,每种伦理理论的构建,不管有没有意识到,都必须建立在明确的人性论基石上。《新伦理学》虽然花了很多笔墨来阐述人性问题,但最终没有涉及到人性问题本身。这在于王海明对人性本身的隔膜,在于他认同了道德人性论传统。客观地看,理性和道德都属于认知判断或价值判断,而人性却是生命存在之内在事实。以此来看,人性客观地敞开为生命存在之自然本性和文化本性两个维度六个扇面,由此生成以“生-利-爱”为轴心,以性爱、血缘为基石,以求群、适群、合群为敞开平台,以“生己-利己-爱己”和“生他-利他-爱他”为两翼生存扇面的人性方阵。这一人性方阵的行动敞开朝向,就是懒馋贪与勤俭智的对立统一运动。在这一对立统一运动的人性朝向进程中,人的利益追求行动和生活是适度乃善,逾度则恶。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另类的一个作家。她和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不同,她的作品通过对人性的剖析,情感的消解,凸显出一种极为悲凉的氛围。在张爱玲笔下,亲情和爱情一样,沦为人攫取自身利益,表现人性"恶"的一面的工具;这与和她同时代的作家们是大相径庭的,然而也就是这样的不同,更加凸显出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特别重视读者,她不仅不断以自己预期的读者接受来调整作品,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构建作者与读者的良好关系的理论。读者的阅读期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张爱玲的艺术创作取向,她的写作模式主要有:"传统 现代"、"东方 西方"、"边缘 猎奇"、"人性 兽性"四种,目的是为了适应更多的读者,满足他们不同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2.
担一肩不俗的尘缘--再评许地山《春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 ,剖析许地山笔下春桃形象的独特意义 :在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 ,顽强地保持了女性自身的独立人格 ;不做无爱婚姻的牺牲品 ,大胆追求应该得到也能够得到的爱情生活 ;不做爱情的奴隶 ,不因爱情而放弃自我独立人格和应尽义务。《春桃》体现了许地山对妇女问题的可贵探索 ,春桃在爱情婚姻上的尴尬处境又显示出作者思想认识上的局限与矛盾  相似文献   

13.
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 ,反对者和歌颂者都以为她是争取妇女自由平等的旗帜。但娜拉一直安于“玩偶”地位 ,也未受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 ,只是在她的爱心遭到丈夫自私的回报 ,梦想破灭后 ,才决定离开玩偶之家。历来的研究从社会政治角度拔高娜拉形象的客观意义 ,是不准确的 ;应该从审美与情感角度重新评价这一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4.
《荆棘鸟》中的玛丽.卡森是传统父权制文本中常见的"妖妇"角色。她追求自主自立和两性平等,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她争取和保持其权力时采取了让人难以接受的方式和手段,从而导致了其性别角色的失落。通过该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表明两性关系应是平等的、互相补充的,女性追求的应当是男女的真正平等,是包括男性在内的人的价值的全部实现,而不是要以女性至上代替男性至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打抽丰”(荣府富贵豪华),二进荣国府时送礼物报恩、逗众人乐(荣府由盛转衰),三进容国府时真心关心认识的人(荣府近乎衰败),四进荣国府时救了巧姐(荣府已然衰败)种种言行的分析,展现了村妇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等的品行品性,与贵族的阿谀奉承、奢侈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借助村妇的一双真实的眼睛,展现贾府的兴衰。  相似文献   

16.
作者德莱塞笔下所塑造的嘉莉妹妹这一小资产阶级代表 ,从一个纯真 ,快乐的农村姑娘变成一个名声赫赫的演员。但在名利双收后 ,她却遭受了从未有过的空虚。这种空虚和堕落正是由其本身所固有的阶级性造成的。她所经历的追求 ,堕落 ,幻灭三部曲几乎是那个社会所有小资产阶级女性走过的共同道路。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意义在于唤起小资产阶级去追求个性解放的道路。同时 ,通过对嘉莉妹妹堕落过程的描写 ,作者揭露了美国社会的腐败 ,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7.
作者德莱塞笔下所塑造的嘉莉妹妹这一小资产阶级代表,从一个纯真,快乐的农村姑娘变成一个名声赫赫的演员.但在名利双收后,她却遭受了从未有过的空虚.这种空虚和堕落正是由其本身所固有的阶级性造成的.她所经历的追求,堕落,幻灭三部曲几乎是那个社会所有小资产阶级女性走过的共同道路.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意义在于唤起小资产阶级去追求个性解放的道路.同时,通过对嘉莉妹妹堕落过程的描写,作者揭露了美国社会的腐败,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8.
在《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为我们塑造出了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君子形象。"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君子是孔子推崇的理想人格,《论语》中的君子形象被赋予了诸多"仁"的品质。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先修己再治人;成为君子则要先内修自己的品德,然后才可以治国安民,可见二者都经历由己及人的相似过程。然而,"仁"的广博高深未必是君子能够完全达到的。因此,"仁"包含了君子所具备的美好品德,但君子却未必拥有所有"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盖尔·卢宾的《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是一篇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主义理论文献。然而,它的理论创构方式却不具有健全的综合意义,而是片面地走上了形式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道路,依托于结构主义的方法论以求达成解构的目的。它的思想路线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在很大程度上,它对待前人理论遗产的态度往往是断章取义、主观发挥的。它过分地强调“性/社会性别制度”的自足性和优先性,将它视为导致女性压迫的根源。因此,它所提出的女性解放方案也就仅仅是从这个制度上来着眼的,而不是从整个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方面来考虑的。总之,从宏观的理论设计到具体的理论阐释,盖尔·卢宾都存在着严重的脱根失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The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 of the heroine in Charlotte Brontes famous novel "Jane Eyre". There are three major parts-introduction,analysis which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sis,and conclusion.Jane Eyre,the heroine,is a new woman image who requires independence equality and freedom.The thesis just analyzes Janes these rebellious characters through four peroods of her experiences.First,in her childhood,she has shown her rebellious spirit.As an orphan,Jane suffers a lot of misery.Not only her aunt treats her cruelly,her cousins despise her,but also do servants have a prejudice against her.In Janes immature heart, she is unwilling to bear ill treatment.She rebels them bravely.Second,when she studies at Lowood,her rebellious spirit is exposed furtherly.Her view doest stay in Mrs Reeds,instead turns to the whole society.She makes hypocrisy of so-called charity to be discovered completely.At the same time,she declares her independent,equal rebellious thought to her friend-Helldn who endures oppression willingly.Third,she,as a governess in Thornfield Hall falls in love with Rochester-her master.During this period,her thought grows into maturity.Thought she loves him passionately,she never loses her dignity and independence for him.When she knows his mad wife still lives,she makes up her mind to leave him.For she doesnt want to become his mistress.Fourth,her refusal of St Johns proposal of marriage depicts Janes character.She knows John does not love her at all and his purpose of marriage is only to perform his great task missionary.Jane does want to become a sacrifice.She breaks traditional morality,then she goes back to Roches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