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16,(2):97-101
探讨采用毛细管电泳(CE)法分离检测结核杆菌抗原(Mtb-Ag)的活性成分能与γδT细胞TCR分子进行表位结合.试验温度25℃;电泳毛细管:熔融石英毛细管55cm(40cm处检测窗口)×50μm i.d.;进样压力0.5 psi;进样时间5.0s;缓冲溶液浓度为0.05mol·L~(-1)(p H=10.20)的乙酸钠溶液;分离电压+15 k V.该方法能依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离Mtb-Ag样品活性成分.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75%,相对标准偏差低于7.45%.采用CE法分离检测Mtb-Ag样品中的活性成分能与γδT细胞TCR分子进行表位结合.  相似文献   

2.
肿瘤复发是肝癌肝移植术后危及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除了常见的肿瘤复发机制外,另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可能促进肿瘤复发和转移。移植肿瘤学是一个新兴领域以解决肝移植相关的肿瘤学问题。在此背景下,需要综合治疗管理方法来平衡受者的抗肿瘤治疗和免疫抑制状态。双阴性T细胞(DNTs)是一群异质性细胞,主要由T细胞受体(TCR)不同类型的两个亚群组成。其中,TCRαβ+ DNTs被认为在免疫性疾病中诱导免疫抑制,而TCRγδ+ DNTs被广泛认为是肿瘤杀伤细胞。作为一种复合细胞疗法,健康供体来源的DNTs可在体外增殖至治疗量级,并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同时既不损伤正常组织,也不被宿主排斥。本文就DNT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学、免疫学和移植领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基于DNTs的多重作用,我们建议将其作为一种现成的过继性细胞治疗(ACT),从而为移植肿瘤学提供一种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小鼠CD4+T细胞、CD8+T细胞和骨髓源性抑制细胞( MDSC)的比例和数量变化。方法:采用LLC细胞皮下接种制备小鼠肺癌肿瘤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小鼠骨髓、脾脏、淋巴结内CD4+T细胞、CD8+T细胞和MDSC的数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肿瘤小鼠脾脏、淋巴结内CD4+T细胞、CD8+T细胞的比例和数量显著降低,骨髓CD4+T细胞变化不明显,但CD8+T细胞显著减少。 MDSC 在肿瘤小鼠骨髓、脾脏和淋巴结内的比例和数量则显著增加。结论:肺癌小鼠T细胞数量降低而MDSC细胞数量增加,诱导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4.
淋巴样前体细胞由CD4-CD8-双阴性细胞发育为CD4 CD8 双阳性细胞,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进一步分化发育为具有免疫功能的成熟T细胞,即CD4 Th和CD8 Tc。T细胞发育的这一过程需要准确的调控机制,Hedgehog,BMP和Wnt信号通路参与了T细胞发育过程的调控。Hedgehog信号和BMP信号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Wnt信号对T细胞的发育起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细胞中数目最多,作用最重要的功能细胞。T淋巴细胞CD4 、CD8 亚群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中小强度有规律的运动提高CD4 /CD8 比值,增强机体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而大强度、力竭运动则降低CD4 /CD8 比值,减弱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多器官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迁延反复,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主要病因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多数文章也证实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失调,并出现T淋巴细胞调节紊乱及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大量自身抗体,造成多项免疫学指标异常。为探讨其(SLE)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变化,本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淋巴细胞总数CD3、T辅助细胞CD4、T抑制细胞CD8和CD4/CD8比值,观察其免疫指标的变化及规律,找出的发病机理,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半相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抗中、高危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的机制。方法通过预实验确定输注最佳时间及最佳浓度,并检测此条件下加入去CD8^+T细胞和去CD4^+T细胞半相合DLs培养后细胞的凋亡率及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浓度。培果在最佳输注时间(培养后24小时)、最佳浓度(2.5×10^5/ml)下加入去CD8^+T细胞半相合DLs进行培养,淋巴瘤细胞凋亡率(17.6±2.5)%与对照组(4.6±1.2)%及加入去CD4^+T细胞半相合DLs(5.2±1.6)%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加入去CD4^+T细胞半相合DLs的培养液中IL-2浓度显著高于加入去CD4^+T细胞者和对照组。结论CD4^+T细胞在移植物抗淋巴瘤效应中可能起着比CD8^+T细胞更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使用中,选择性去除CD4^+T细胞,可减少或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CVHD),并且不影响移植物抗淋巴瘤效应。IL-2在半相合DIs发挥移植物抗淋巴瘤效应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5,(25):132-133
目的:探讨小儿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情况。方法:抽取本院接诊的小儿EB病毒感染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慢性分为两组,急性组120例、慢性组80例。两组均进行实验室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EB病毒感染患儿首发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咽痛及淋巴结肿大等;对比分析急性组与慢性组实验室指标可知,急性组总T细胞、CD8+T细胞及CD8+T细胞/HLA-DR均显著高于慢性组(P<0.05)。结论: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复杂,而且常累及多种系统,总T细胞、CD8+T细胞及CD8+T细胞/HLA-DR等可作为急性与慢性的判别标准,同时加强CD8+T细胞监测,对预后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了解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CD3~ 、CD4~ 、CD8~ 细胞水平,并取同龄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结果:(1)手术前与正常妇女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存在CD8~ 细胞比例升高,CD4~ 细胞比例和CD4~ /CD8~ 比值下降;(2)手术后病人CD8~ 细胞逐渐回降,而CD4~ 细胞和CD4~ /CD8~ 比值呈现回升趋势。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异常,这种异常可在手术治疗后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的CD4 和CD25 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胃癌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4 CD25 Tr水平,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健康成人对照组外周血Tr表达率为(6.05±1.88)%,胃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细胞占总CD4 T细胞的(15.27±4.0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CD4 CD25 Tr细胞比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分层分析显示,胃癌外周血T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率和TNM分期有着负相关性,淋巴结转移阳性和TNM分期越晚,Tr表达率越高(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细胞比率明显升高,并与患者免疫力低下及临床病理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祛除人的CD4 CD25 Tr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机体免疫的关系.方法 采用克隆抗体法,检测60例哮喘患儿和20例健康对照组T细胞亚群比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哮喘患儿的T细胞亚群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哮喘患儿T细胞总数减少,CD8细胞数量和功能有缺陷.哮喘发作中CD4/CD8比值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四君子汤对衰老大鼠胃黏膜CD4+T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胃黏膜内CD4+T细胞的数量变化,为四君子汤对衰老大鼠胃黏膜免疫功能的恢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和模型组用D-半乳糖颈部皮下注射,实验组同时灌服四君子汤,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持续42天,取胃窦,用免疫组化SP法显示黏膜内CD4^+T细胞,在生物显微镜下计数。结果:对照组CD4^+T细胞数为128&#177;9.5,模型组CD4^+T细胞数为38&#177;6.4,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实验组CD4^+T细胞数为121&#177;1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四君子汤可以提高衰老大鼠胃黏膜内CD4+T细胞数,具有延缓胃黏膜免疫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的制作过程中 ,对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 30只 ,采用APAAP法检测兔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CD3细胞、CD4细胞、及CD8细胞百分率 ,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应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癌术后化疗T细胞亚群和sIL-2R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及术后腹腔化疗和静脉化疗T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有无差异。方法:54例胃肠道癌症患者,分两组27例,一组接受腹腔化疗,另一组接受静脉化疗,检测血清中T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结果:化疗后血清CD3、CD4和sIL-2R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1)。CD3、CD4、CD8在两治疗组之间相似(P>0.01),但sIL-2R水平腹腔化疗低(0.05P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以来,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理以及临床治疗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RA的发生以及迁延不愈是病原体与遗传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体内免疫反应的启动与抗原呈递细胞、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和T细胞受体(TCR)的T细胞三者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在RA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RA传统药物治疗模式变化的同时,各种生物制剂的研究开发为RA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莆田学院学报》2016,(5):18-21
探讨n CPAP对OSAHS患者血清hs-CRP和T淋巴细胞亚群(T-LS)水平的影响。选取42例初次确诊为重度OSAHS且行n CPAP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及T-LS水平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3个月后,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CD3+CD4+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接近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OSAHS患者体内存在hs-CRP水平升高及CD3+CD4+T细胞水平下降,n CPAP治疗可以明显改善OSAHS患者的hs-CRP及T-LS水平,缓解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正常孕妇及妊高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了解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正常孕妇和妊高征患者体内CD3~ 、CD4~ 、CD8~ 细胞水平,并取正常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结果:(1)与正常未孕妇女相比,正常孕妇体内存在CD8~ 细胞比例增高,CD4~ 细胞比例和CD4~ /CD8~ 比值下降;(2)妊高征患者随病情加重,CD8~ 细胞逐渐降低,而CD4~ 细胞和CD4~ /CD8~ 比值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重度患者各项指标接近正常未孕妇女水平。结论:正常孕妇呈现相对免疫抑制状态,与之相比,妊高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失调,这与妊高征病情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文章概述了一型单纯疱疹病毒基因组的组成和在宿主细胞的生活周期,以及感染时引起的与人类相关的疾病;阐述了一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引起的CD4和CD8阳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以及CD8阳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耗竭;简要探讨了一型单纯疱疹病毒的疫苗研发的相关策略和前景;方便读者理解HSV-1感染和T淋巴细胞免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1996年9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两位在免疫学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是:澳大利亚免疫学家彼得·多尔蒂,瑞士免疫学家罗尔夫·津克纳格尔。今年55.岁的多尔蒂任圣犹大研究医院免疫科主任兼田纳西大学医学院教授,他还是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和伦敦皇家学会会员。津克纳格尔教授今年52岁,任苏黎世大学实验免疫系主任。两位研究者因发现T细胞抗原受体(TCR)的结构及免疫机理而荣获1996年度诺贝尔医学奖。众所周知,入体是由各种细胞和分子组成“联合军团’协同作战得以保卫的。所有免疫应答的最终…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骨髓瘤被认为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其特征为恶性浆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的应用及新型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药)的问世,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由原来的4年提高到了8年,但复发与难治仍然是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程中难以逾越的鸿沟。为了获得长期持续的缓解,免疫治疗开始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崭露头角,其中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就是最有潜力的一颗新星。通过在基因层面改造患者自己的T细胞,使T细胞表达一种特定的受体(人造的融合蛋白),该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肿瘤相关抗原,并活化T细胞启动后续的杀伤过程。Tisagenlecleucel和Axicabtagene是两个针对CD19抗原的CAR T产品,用于治疗B细胞来源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并于2017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这两个产品的发展极大推动了B细胞来源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并刷新了对于传统治疗的认知。基于之前CAR T治疗的成功经验,寻找如CD19一样的特定靶点能为CAR 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打下基础。本综述介绍了数个在骨髓瘤细胞上的肿瘤靶抗原,如B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CD38。这些针对抗原的CAR T治疗有些还在实验室阶段,而有些已经进入了3期的临床试验,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批准的CAR T产品。另外,本综述也介绍了在CAR T治疗中出现的毒副反应以及相应的管理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