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中国当前教育发展的现状来说,教师是实践工作者,无需成为百科全书,诸如"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等对教师发展的过高要求,令教师可望不可及,致使教师失去了专业发展的动力。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是靠  相似文献   

2.
在生成教育的视野中,事物处于发生与消亡的过程之中,教育是生成的,人是生成的,因而约束教师行为并反映教师群体精神气质的教师文化也同样是生成的.教师文化在生成过程中体现了生成性、情境性、互动性、开放性的特征.其中,生成性是教师文化的整体特征,从宏观上表征着教师文化;而"情境性"、"开放性"、"互动性"是教师文化的具体特征,是"生成性"特征的具体化.用生成性的思维审视教师文化的特征体现了人性化的现时代印记,同时也为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正>形象文化、学习文化、合作文化共同构成了追求"我是优、勤、爱、乐的北幼人"和做"成功、自信、快乐的北幼人"的教师文化。·教师也是一道风景在我园教师是道美丽的风景,他们代表着我们幼儿园的形象,代表着我园"美丽"的教师文化。我们倡导让每位教师"美丽地工作着"。我园"美丽"的教师文化表现是多方面的。有外表的"美丽",包括衣着、服饰和化妆。我们曾就这个问题在全园教师中进行了关于"美"的大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教师均有着不同的"美丽"。我园教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会把自己打扮得漂亮、有光彩,这不仅是女性的天性,更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采和品位。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学习教学过程经历由观察学徒到职前教师再到新手教师乃至专家教师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如何干预与转化基于观察学徒期的朴素体验形成的一系列先入之见是教师教育必须直面的难题之一.通过对35名高中新手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关于教师形象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教师是'神'"到"教师是'理想化的人'"再到"教师是'真实的人'"的转向;关于教学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到"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再到"教学是师生、生生以及'教—学—研—思'之间的相生相长"的转向;关于学生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学生是自己,学生是'小大人'"到"学生是朋友,学生是'人'"再到"学生是孩子,学生是'老师'"的转向;关于自我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我喜欢谁因而我想成为谁"到"我向往谁因而我想成为谁"再到"我是谁因而我想成为谁"的转向.基于此,教师教育需要有效利用重要他人、实习实践、研究反思等促动因素,制造认知冲突和心理落差,促使职前教师和新手教师先入之见的显性化,并对之进行干预与转化,进而使职前教师教育、入职指导和专业发展成为影响教师学习、成长与发展的"强干预".  相似文献   

5.
教师学习的本义是基于教师的需求,与教师专业成长间具有某种对应性。在教师学习视域中的教师培训模式可以从三个层面思考:一是解释教师学习的标准是相互作用原则,教师的自主性确立了教师培训存在的独特性与有效性;二是搭建"重构概念图式"、"注重学科思维"、"追求教育价值观"教师培训模式框架;三是完善相应教师学习的新机制,即改变教师的教育话语体系,强化沉浸式的现场教学和教育价值观转化力。  相似文献   

6.
一、不同教师文化下教师与课程的不同关系 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对教师有不同的期许,教师有不同的社会地位,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教师文化.不同的教师文化下教师和课程有不同的关系.在圣贤文化时期,教师即圣贤,是文化的开创者,是课程的制定者,所谓"圣人出,教民而化之".在官僚文化和公仆文化中,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作用是"传"、"授"、"解",而不是"创",教师都是课程的盲目执行者和消费者.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研究》2018,(6):25-30
融合教育的发展要求形成新的教师角色。融合教育教师是融合教育环境的创设者、课程设计者、教学实施者、沟通合作的组织者以及研究型学习者。社会文化是为融合教育教师角色"塑型"的土壤,教师教育是融合教育教师"闻道"的途径,实践与反思为融合教育教师角色"注魂"。融合教育教师是"人本型"教师、"专业型"教师、"实践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中国语境中以制度、研究、日常教育生活的形式在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教育日常中的缺席体现为:教师反思的主观性掩盖了反思的科学性、教师反思的功利性掩盖了反思的人文性、教师反思的霸权性掩盖了反思的民主性。"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缺席的原因是教学"对话"中教师身份的焦虑、教师教育原创力的匮乏和教育习俗的矛盾表达。"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应该以人性本真的诗意、对教育日常行为的审美观照、对真实的教学现实的创造性反应的意义存在。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心转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心先后经历了"将教师教育看作是培训问题"、"将教师教育看作是学习问题"和"将教师教育看作是政策问题"三个阶段,教师教育研究的重点也随之转换.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研究的变化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一个教育过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传导、授业、解惑"。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上的"培养"活动,教师是权威、长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表演者,而学生是观众、听众。学生的"学"必须要服从教师的"教",因而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由此一来,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日渐丧失,教育也由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发展的知识论路向将教师置于发展之外,这是一种教师"不在场"的教师发展观,生存论教师发展观使教师个体真正实现了"在场"于其发展的过程。教师发展的"生存论"转向意味着,教师发展从超验"天国"到尘世"生活"、从外在"型塑"到"自我"生成、从群体"规范"到"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双师型"概念发生在中国职业教育领域并为其广泛接受,是职教教师专业化达到一定阶段,而教师资格制度完备性不足的特定情境中的产物;现有"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集中地表现了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取向;"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多元的职教教师专业化过程。为了保证"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职教教师专业化基本构想的实现,应该从资格认定、培养课程、继续教育、企业实践、兼职教师聘任、教师管理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或重构,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什么?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以教育、培养学生为职责的专业工作者。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教师获得了许多饱含深情的美好比喻:教师是"园丁",是"春雨",是"人梯",是"灯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的一个热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县域教师的专业化现状却令人堪忧。笔者所在县域持续采取了"校长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榜样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门纳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专业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专业写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几种措施,使教师们逐渐提高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15.
策划人语,教师是什么教师是什么?是一种职业,这么说当然没错,却没有击中教师的内核。因为教师既是一种职业,又超越一种职业。《周礼》说:"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教师这一职业不同于其他任何职业,一是其工作对象为成长中的人,二是工作载体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是每一个时代专职的知识、文化、道德的薪火传递者。教师是神圣的,但事实上,这一职业又是千万普通人在担当,这就构成了"我是教师"这一特殊结构的现实境遇。也正因为此,"我是教师"这一策划才有了冲击力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合作的关系,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从教师是"伴奏者"、教师是"催化剂"、教师是"合作者"和教师是"激励者"四个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由"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随着我校的快速发展,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队伍结构出现了年轻化倾向,教师的快速成长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为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我校构建了教师"七动"培训模式。一、领导牵动"领导牵动",就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树立"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教师培训,不少一线教师们的心里是"爱恨交加"。"爱"的是教师培训给一线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机会,"恨"的是教师培训不能做到"以教师为本",满足不了一线教师的迫切需要。当前,针对一线教师所进行的教师培训多是会议式、讲座式、报告式、演讲式和网络式,主角是身为领导、专家和学者的主讲人,而本该是主角的一线教师却处于被动受训的地位。因此,在这样的教师培训过程中,一线教师参加培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无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2):128-133
目前对"卓越教师"的理解主要从教师素质结构或通过教师发展阶段区别不同层次的教师核心特征两方面展开,这两种解释都具备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素养具有的情境性、过程性和整体性特征,教师素养从"以何行动"和"如何行动"两个角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卓越教师"的本质。教师素养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素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素养可以看作是教师能够坚持教育理想、持续获取知识、主动对话环境、产生创造性行为并更新教师信念的能力品质。可持续发展素养不仅包含了教师"以何行动"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包含了"如何行动"的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20.
<正>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孜孜追寻"开心教育"的真谛,一直致力于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文化浸润,塑造教师积极的价值观。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开心教师"形象标准:"爱心、慧心、专心、倾心"。赋予"开心教师"七个核心词:自信、朝气、思辨、乐群、竞争、悦然、感动。创编了"开心教师"誓词:"我骄傲,我是扬子三小教师,开心是我的表情,乐为是我的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