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凡做编辑的人多多少少要写些书评之类的文字,尤其自己策划和编辑加工过的书更是如此。常常是做编辑的时间有多久,写书评的历史就有多久。回忆起自己写过的书评常常是心存遗憾,记忆中很少有能打动自己的词语,几乎是写过之后就很少再想起它。最近一位文友寄给我一本刘海燕的《理智之年的叙事》(作家出版社,2007年),随便翻起竞再未放下而一口气读完。合上书本,  相似文献   

2.
责编与书评     
对责编写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前者,认为责编应该而且能够写好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后者,不提倡,认为责编不宜也不可能写好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我历来赞同前者的看法。下面就责编与书评问题谈二点肤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编辑写书评     
我国出版界历来提倡和鼓励编辑写出评,把它看作是训练编辑素质、提高图书质量、扩大图书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的确,编辑写书评有其优势,可以其独有的视角向读者与社会展示图书精华,扩大图书的社会效果,又有助于自身,很值得倡导。 一、编辑写书评的优势和作用 顾名思义,所谓编辑写书评,是指编辑对自己责编的图书写评论文章。它有别于贵编写编辑报告,又不同于社会上各界人士的书评。编辑写书评具有如下的优势和作用。 首先,从编辑报告与书评  相似文献   

4.
编辑写书评,众人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依我所见,编辑写书评之于读者于作者于编辑都大有裨益。借胡绳先生的话来说:“从出版社的编辑里面可以产生书评家”。编辑写书评之于读者的裨益是显而易见的。编辑最了解自己所编的书的出版过程。从选题的确定、同类书的比较、出版写作意图到反复修改、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印刷成册,编辑皆参与其中。成书中有许多轶  相似文献   

5.
繁荣书评促进出版──试评《我的书评观与书评》赵小燕自己虽然是个编辑,但过去并没有系统地研究、探讨过有关图书评论的问题,更没有涉足过书评的理论问题,仅仅有过非常功利性的想法:编辑出版一本书后,希望有文章说说好话,造造舆论,以便把书发得多一些。自从读过伍...  相似文献   

6.
书评编辑几年前,有人向某大报投寄一篇近三千字的书评稿件,经编辑的删削,砍成百把字的书讯发表了。事后了解,这位编辑说:发表书评,岂不影响出版社登广告了吗?这自然是个别的例子,但这位编辑根本不懂得报纸发表书评的意义和职责,则是十分明显的。国外报刊一般重视发表书评,且有权威性书评版;报纸的书评编辑,要求有较高的素养,和很强烈的责任感。 19世纪俄国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都做过书评编辑。1857年,杜勃罗留波夫在中央师  相似文献   

7.
话说书评     
随着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出版事业的日益繁荣,职工读书活动的纵深发展,图书评论的重要性遂为越来越多的同志所关注。于是,“怎样写书评”就自然成了人们读书文化生活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了。怎样书评?人们可以提出很多方法,谈出许多经验。然而,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定于一尊的写作秘诀吧。因此,还是应该鼓励大家在书评园地里来个因人而异的“百花齐放”。比如,工人写的书评,农民写的书评及学生写的书评,显然就同评论家、大学里的教师、教授、报刊的编辑写的书评不会是一个样子,也不可能有同一个要求吧。三十年代初,有人曾写信问鲁迅:作文的秘诀是什么?鲁迅1933年12月15日在《申报月刊》上用洛文的笔名写了一篇杂文,公开回答了这个问题。鲁迅认为,作文并无什么秘诀,要说有,那就是骗人的障眼法。比如说,写文章一要朦胧,二要难懂。缩短句子,多用难字。写秦始皇焚书的故事,如写一句“秦始皇乃始焚书”,还不算好文章,改成“始皇始焚书”,就有些“古”起来了,假若查找  相似文献   

8.
吴道弘(1929年生),著名编辑家,编审,中国韬奋奖获得者,曾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1950年2月从上海诚明文学院文学系考入上海三联书店,一直从事编辑工作。他从上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写书评,早期的书评文章,多已散失。80年代以后的书评,结集出版的有《书评例话》、《书旅集》等。他评书约六十种,专论图书的书评文章九十多篇,  相似文献   

9.
漫议编辑与书评赵莲娣从目前的现状看,书评工作在整个出版工作中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很少有人把它当作编辑工作的组成部分,甚至很多编辑没有重视、没有意识到自己还负有对图书进行评论宣传的职责,因而,面对极少的订数或预印的图书,急得抓耳挠腮,束手无策。就是已发...  相似文献   

10.
友人们往往好奇地问我,美国每年所出新书数目既这么多,书评家究竟怎样挑选新书作评论?书评杂志编辑又怎样邀约某个作家写书评?读书虽然是职业书评家与职业编辑之所好,他们所最伤脑筋的便是每日邮差所带来书籍邮包的众多.新书高高堆积,来不及打发.每一书局通常都备有一个详细名单,列出全国各地凡有书评栏的刊物与编辑的名字.这个名单里也包括著名评论家的地址.一有新书出版,书局就按照它的性质内容,寄与各有关的杂志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图书出版事业的日益繁荣,越来越多的报纸争先恐后地纷纷开办书评专版或书评专栏,真可以称得上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般热闹纷繁。透过这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我们会理智地发现:某些报纸的书评已在不知不觉间走入了误区。 报纸书评的误区,说到底是一种人为误区。也就是说,报纸书评版编辑选择什么样的书评,就会使书评作者写出什么样的书评。否则,书评就难以在报纸上刊载,进而也就失去了书评的宣传功效。由  相似文献   

12.
正要做一个真正现代意义的学者,特别是要学会写书评,写真正意义上的书评。我喜欢读书评,也喜欢写书评。本着以文会友的原则,我写了这么多年的书评,批评了不少著作,我没有得罪什么人,而换来的是更亲切的友情。这样的一种做法,其实也是中国学术古已有之的传统,如乾嘉学派的重要学者  相似文献   

13.
提倡编辑写书评·卢祥之·我们鼓励编辑练笔,练笔是拥辑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陈原先生说过:“一个编辑好比一个医生,他不但会确诊,他还得会用药或开刀。编辑不仅要判断一部稿子的好坏,有时他还必须拿起笔来帮助作者润色或者修改。因此,编辑必须统笔。”(《书林...  相似文献   

14.
编辑写书评     
伍杰 《中国编辑》2003,(4):48-49
编辑是书稿的保姆,在编辑的抚育下,书稿才得以出版成书。编辑和书稿朝夕与共,长相厮守,是最了解原著的,也是最有发言权的。他只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用心去写,一定能写出好的书评来。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代书评的出现与发展,固然有受到西方影响的一面,但也有它自己的内在发展的因素,它继承了中国文人评书的传统,其中与序跋的关系就很密切。我国古代书评不发达,书刊的序跋常常是书评的一种方式。因此,有人说序跋也是书评。最初的序跋,一般是放在作品的最后。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就是如此。那时统称为序,后来才把放在一本书或  相似文献   

16.
近年经常见到一些热情青年写作的书评原稿,有时不免有些看法,几次触发我想谈谈对于书评写作的一些意见。不过,确实也感到犹豫。记得鲁迅对文章作法一类有过评论。我确实也不认为写作指导一类的文章对读者会有多大用处。要学会写出好文章而去读文章作法,确是不可能的。古往今来的作家,有谁是学了文章作法这类作品才写出好作品的?!我想,谈论书评写作的文章对于写作书评,恐怕也是同样的道理。然而鼓起我勇气想写的原因,是感到我们很需要大力提倡开展书评工作。如果把自己的一点认识写出来,即使肤浅,而能对推动书评工作有点用处,那就大为满足了。是为前记。  相似文献   

17.
书评文体是一种比较灵活的体裁,包括议论体、叙述体、褒贬体、书信体、对话体等。从以往书评创作的实践中,可以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以下分别举例作一些说明。 (一) 根据图书的内容而作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论述的书评,是一种议论体的书评。采用议论文的形式,往往围绕被评图书的内容或主旨展开论述。这种书评大多是对学术性论著的评论。老一辈编辑出版家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是他在30年代从事进步编辑出版工作的同忆录,它以良友图书公司为半径扩展成一个面,描绘出当时进步出版事业的概貌。著名编辑家罗竹风同志曾经为这本书写过一篇书评,题为《读〈编辑忆旧〉》(《杂家与编辑》),称它是一部“书的报告文学”,“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特殊创作”。罗老是站在文化出版史的高度去评论这本书的。  相似文献   

18.
之所以想着去探求一番叶圣陶的书评,是因为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编辑应如何写作书评?近年来,随着书评重要性的日益显现,编辑写作书评的热情高涨。但有些遗憾的是,不少编辑的书评往往容易以两种面目出现:要么满纸学术名词,艰涩难懂,令人见而生畏Z要么流行语汇充斥纸间,大作广告,缺乏应有的文化气息。寻寻觅觅中,我把目光投向了叶圣陶,希望他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叶圣陶从事编辑工作长达六十余年。他深深地热爱着编辑这个职业。他觉得,做编辑、办报刊可以启蒙民众、提高国民素质,从而实现他救国救民的理想。因为这种想法,…  相似文献   

19.
一、评书会评书,议书,给报刊杂志写书评,本来是出版社编辑的份内事,但十年动乱中,书没出几本,“棍子”“帽子”满天飞,使编辑们几乎忘记了这种活动。为了在出版社内部活跃读书风气,养成关心自己所出的图书的习惯,培养和提高出版社干部特别是编辑干部对书籍的鉴别能力,商务印书馆于今年年初起开展评书活动。到三月底止,已开了四次评书会,由历史、哲学、中国语文、经济  相似文献   

20.
王建辉1957年生,编审, 历史学博士,现任长 江出版集团董事长。1982年起从 事出版工作。曾获全国首届优秀 中青年编辑、百佳出版工作者称 号。他不仅是编辑了一批很有影 响的优秀图书的出色的编辑家, 而且,还是著有《新编辑观的追 求》、《名流随笔》、《文化的商 务》、《王建辉自选集》等著作 的学者。他对书评更是情有独 钟,出版了《书评散论》、《人在 书旅》、《思想的背影》(书评文 录)等。他是一位有实践、有理 论,名副其实的书评家。 王建辉对书评不仅钟情,而 且十分勤奋。他2001年2月14日 在《思想的背影》后记中说: “我想借这部小书替自己的书 评作一个总结,同时因为工作转 移需要开辟新的领域,且和曾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