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互联网作为第四种媒体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在改变人们传统生活的同时 ,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般来说 ,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处于构建期 ,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面对互联网这把“双刃剑”,高等学校如何将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 ,防范其负面影响 ,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课题。一、互联网的负面影响目前的互联网空间存在着“荒原地带”——它没有国界和地域上的限制 ,也使各国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隐而不见。硬性的法律条文面对无孔不入的文化传播和思想渗透这种无形的东西往往出现疏…  相似文献   

2.
青年“躺平”现象主要有口头“躺平”、心灵“躺平”、行动“躺平”三个方面的表现。现实社会资源短缺导致过度“内卷化”、社会压力与生活期望的超载、青年亚文化现象充斥社会的文化基础,孕生了青年“躺平”现象。青年“躺平”现象在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不利于青年人正确“三观”的养成、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侵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社会的恶性竞争,有助于促使青年实现自我价值,有助于青年在巨大压力下自我解压。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青年积极归因,帮助青年提高自我效能感;引导社会辩证、理性看待“躺平”现象;把对“躺平”青年的关怀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躺平”亚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更优质的环境感染人、影响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用积极向上的话语代替“躺平”;帮助青年人做好职业规划,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需求。  相似文献   

3.
一、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十分重要和紧迫切的任务,我们对此要有充分认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信息传播的第四媒体,互联网已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它对高校师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它的交互性、开放性、及时性、广泛性等特点和优势,使得互联网深受高校广大师生特别是大学生的喜爱。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通过网络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和师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互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文献资料分析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高度重视“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APP技术,将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制作成O2O课程和微课等新形态,实现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建立高校、社会和学生家庭互联互动的教育模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影响,主要作用机理是“乘虚”、“攻心”、“抢占”,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其消极影响是主要的。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之影响机制主要是偏斜其接受方向、挤占其接受时空,或引发对接受行为的直接抗拒。对此,需要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增加社会实践教学以及管控大众传媒与网络,以实现对社会思潮影响的弘利遏弊。  相似文献   

6.
步入网络时代后,互联网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网络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的结合成为必然趋势。文章客观分析了网络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提出了新形势下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发展,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意义极其深远的变革。互联网的出现,更使我们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作为“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充分认识网络文化,积极利用网络文化,发挥其“服务保证”作用。为此,我们应在互联网上建立起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使之成为我们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中信息源建设的灵魂,从而不断地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吴爽 《教学研究》2007,(6):563-564
新时期,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青年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要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互联网建设成一个弘杨先进文化、培养良好学风、校风,造就“四有“新人的强大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9.
网络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现代社会逐步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降临,使人们向往已久的网上社会成为现实,它和知识经济的浪潮一起涌来,必然对人们的社会行为、生产方式产生变革性的影响,从而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0.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在互联网中由“黑客”变“红客”,是现代社会赋予我们的时代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提高互联网世界中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因此,本文从提高互联网世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途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是他独具特色的主体素质作用于时代潮流与社会需要的重大成就;独立思考的“求实”“求真”是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精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本质内容;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是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的重要课题;与时俱进,探索不止的人生观是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常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讲话时强调: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打好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仗,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广大青年获取知识信息的新窗口和接受思想教育的新途径。而且,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结合高校“宽基础、厚知识、高素质、强能力”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德育观的科学内涵,研究习近平青年德育观的主要内容、价值意蕴,并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发挥社会实践大课堂“主战场”作用、发挥家庭教育“主动脉”作用、发挥新时代青年“主力军”作用、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作用等五个维度阐述学习贯彻习近平青年德育观、加强与改进新时代青年德育工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挑战 ,分析了互联网对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 ,提出要从建立中文网站、政府网站和校园网站入手 ,加强网络立法 ,强化“两课”教学 ,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互联网在全球迅猛发展,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讲,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的作用在逐渐下降,网络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探索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整合是资源节约的一种重要形式。高校青年工作可对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工作、组织建设工作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力争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构建适应“两型社会”要求的青年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青年亚文化是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面临的最直接挑战,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应该注重以“为我而存在的关系”为基点,回应青年亚文化,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将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对接,借鉴青年亚文化话语的开放性特点,形成积极、活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师生双方准确定位各自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身份,消解由于青年亚文化干扰的认同混杂,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模型。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正面及负面影 响,可以采取加强坚持正确导向的青年网络阵地建设,加强青年思想工作信息源 建设,加强对互联网管理及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等有效措施,减少互联网的负面 影响,充分发挥其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面效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于深化“两课”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强调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既为“两课”课程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又为“两课”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决定了“两课”课程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决定了今天高校“两课”课程建设的门类和课程改革的方向.邓小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着我国高校“两课”课程门类、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特别是指导我们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近现代史课程、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建设.真正使“两课”起到教育大学生,培养合格的革命接班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青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把握青年才能把握未来,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面向未来社会要在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和方法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使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