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课前慎思 小学三年级认识分数常常是从分苹果、分月饼、分纸片等活动开始;五年级再次认识分数时.教材中说“人们在测量和分东西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这样就产生了分数”。测量是怎样产生分数的?可以让学生经历吗?测量引入分数与分苹果引人分数相比,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吗?以前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要反复强调“平均分”,为什么需要反复...  相似文献   

2.
一、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1.探索分数除法的意义。师出示题目:①每人吃半块月饼,4人一共吃几块月饼呢?引导学生思考:半块月饼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4人一共吃几块月饼求的是什么?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相似文献   

3.
齐悦 《现代教学》2014,(9):51-51
小小的月饼在课上激起“干层浪”,有的学生认为月饼好吃,喜欢吃;有的学生认为月饼不好吃,反而喜欢月饼的包装盒。对此,施老师因势利导,寓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于现代德育课堂之中,让学生了解月饼背后的故事,探究中秋节和月饼的由来与传说、各民族庆祝中秋节的方式,由此学生已经从一块小小的月饼中感悟到了中秋节悠久的历史文化,课堂上的小插曲对教学内容起到了升华的作用,达到了较好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9~70页。【教学流程】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呈现学生的数学思维师: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分数。(课件出示下面图形)这是两个月饼,涂色部分表示已经吃了的,请问一共吃了几个月饼?用分数怎么表示?写在练习纸上。(学生写分数,教师巡视)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通过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进述下列故事导入新课。中秋节,小华的爸爸拿出一盒月饼,小华看见香喷喷的月饼直流口水,急着要拿月饼吃。爸爸说:“慢,先回答我提出的几个问题再吃。”“好,您出题吧。”爸爸拿出 4个月饼,说:“平均分给你和妈妈,每人得几个 ?请写出这个数字。”小华边说边写下了“ 2”。爸爸接着拿出 2个月饼,说:“要是把这 2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几个 …  相似文献   

6.
于俊丽 《教学随笔》2007,(11):26-26
老子说:“天下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在学生知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后。吴老师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纸折出,并涂上颜色表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数学知识技能训练的生活化数学知识技能训练的“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分苹果”、“分蛋糕”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 2.联系生活实际说分数,让学生再次体验和理解分数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这节课的内容是《中秋月圆诉亲情》,当我在课上出示中秋节常吃的月饼实物时,学生们都兴奋了,我顺势发问:“你喜欢吃月饼吗?”话音刚落,大家就纷纷举手发表自己对月饼的喜爱之情。就在这时,一向很有想法的小z也举起了手,他说:“月饼有什么好吃的,我一点都不喜欢月饼。我倒是对月饼的包装盒比较感兴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开始窃窃私语,有个别学生也附和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请同学们帮着分一分。(教师出示月饼模型。)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分的?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3)如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生:半个。 师:分得的结果是2和1时,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半个”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采撷实例,在分的过程中,使学生…  相似文献   

11.
活动活动目的: 通过《中秋月饼》系列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激发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环境的兴趣,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交往能力。(历时两周) 活动前准备: 1.中秋前夕,向幼儿了解吃月饼的情况,并让幼儿去询问父母:“为什么吃月饼?”2.老师事先与幼儿园附近的食品商店联系,使营业员明白活动的要求,以求配合教育。3.娃娃家准备干净的小塑料盒、小刀、牙签等。4.壹元票若干张,100克粮票若干张。5.准备面粉、油、豆沙、糖等材料。活动过程: 一、首次活动《找月饼》老师问幼儿:“你们在哪儿见过月饼?”当幼儿说出商店里有月饼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小数的基础。本节课是分数认识的起始课,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探讨得出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教材通过创设两名孩子平均分一个月饼的情境,分的结果是每人只能得到半个月饼,  相似文献   

13.
智力题三则     
太极月饼中秋节到了,大观园来了一位客人,他带来一块图案新奇的太极月饼。太极图是中国道教的符号。贾府里有荣、宁两大家族,客人说:“你们荣、宁二府可以一家分一半吃。”荣、宁两府的管家说:“得分成4份才行,我们两府的男女中秋都分开吃月饼。”客人说:“那好办,再将太极图中的黑、白图案各分成两部分,就可以把整个月饼分成形状相同的4块了。”客人是如何分的呢?太极月饼答案手套配对一天晚上,宝玉和众女孩在大观园林子里玩。突然刮起风来,天气变凉了。宝玉觉得手很凉,就回屋取手套。他记得抽屉里共有6双大小和式样相同的手套,杂乱地堆放…  相似文献   

14.
下面谈谈对新编人教版教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想.一、高疑激趣,忆旧引新学生在三年级时已借助操作和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教学“分数的意义”时,首先应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有位老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这样引人:小明告诉我一件事,那天他爷爷过生日,全家人分吃蛋糕,爷爷吃了蛋糕的一半,小明吃了蛋糕的一半的一半.(出示分后的蛋糕图)你们觉得小明说得怎样?(太哆嗦)你能不能用所学知识说一说一家人各吃了多少蛋糕?要求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这样把教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接着教师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月饼     
张港 《教育艺术》2003,(9):58-59
在城里月饼发票的年代,我下乡那地方,1/2的人没有见过月饼,3/4的人没有吃过月饼。我教的4个埋汰男孩、两个埋汰女孩、两个利索女孩,全没有见过月饼。有的说月饼是圆的,有的说是半圆的,有的说是三角的,也有的说月饼就跟“热特”的轱辘一个样。 我给家里写信,我说,去年我就没有吃着月饼,今年不吃了,明年算在今年,一并给我寄来。我想让这些孩子也看看月饼,也吃吃月饼。  相似文献   

16.
冬子 《师道》2003,(7):29-30
听了香港老师上的一节有关分数知识的数学课。有什么特色吗?且看下面的实录。老师带了许多花花绿绿的纸,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大的有小的,一上课就发给学生。“小朋友,这个圆形像不像你们过生日吃的大蛋糕?小朋友过生日,是不是要把蛋糕分成几份,让爸爸妈妈也一起吃?现在,请小朋友把手中的蛋糕分一分,和爸爸妈妈一起吃好不好?”不一会儿,小朋友们分好了。“请这位小朋友说说,你是如何分的?”“我先把蛋糕分成两等份,一份自己吃,另一份再分成两等份,给爸爸妈妈一人一份。”一个学生这样说。“这位小朋友分完…  相似文献   

17.
正分数是学生认识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如何调整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掌握新知是值得每位执教教师思考的问题"。认识几分之一"是分数学习的起始课,如何在教材基础上有效整合学习材料,抓住分数本质属性,让学生轻松建立初始概念,为今后系统学习分数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实践及反思。1【教学片段一】教学—211.—的产生2课件出示月饼图(6个、4个、2个、1个月饼各一组)。  相似文献   

18.
中秋节到了,终于可以吃月饼了。可那些掺加了化肥、用臭猪肉作馅的月饼我们敢吃吗?从“苏丹红”、“碘超标”,到“高致癌”,我们对食物已经有点谈“吃”色变了。一夜之间,似乎所有对人体有害的食品都毫无声息地包围了我们,那究竟我们还能吃什么?谁动了我们的食品?这期的“科技生活吧”,书虫嘟嘟就要告诉小朋友们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小知识。  相似文献   

19.
那时每年过中秋节,从没吃过什么月饼,我们六姊妹甚至根本没想过中秋是应该吃月饼的。节日的气氛靠吃自家腌制的咸鸭蛋来“烘托”——反正鸭蛋是圆的,外形看来跟月亮算是近亲。咸鸭蛋平时是用来招待客人的,中秋节能让我们打打牙祭,已够我们乐翻天了。吃罢晚饭看看月亮,最多再跑到池塘边的柳树下坐一晌,听父亲反复讲那个吴刚砍伐桂花树的老掉牙的故事,然后回家上床睡觉,中秋节至此就算“胜利闭幕”。当年村里有家姓谢的“大户”,有个儿子在省城“吃国家粮”,逢年过节他都能在单位分到不少宝贝——正是在他家,我尝到人生第一块月饼。大约五六岁…  相似文献   

20.
应用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出发点,同时又是学好数学的归宿。因此,教师必须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与构建生活中数学体系,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去,或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并把它带进课堂,运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一、创设生活故事,激发学习动机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在一些课的开始可创设“生活故事”,使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妈妈分月饼”的生活故事:中秋节的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