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语法研究的创新之作──读《汉语语法学》唐明邢福义先生的新著《汉语语法学》(以下简称《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是一部从汉语语法实际出发,建构新的语法系统,阐释和运用科学而合理的研究方法,探讨和解释诸多语法问题的汉语语法专著...  相似文献   

2.
隼?{的,是女人的自我贬抑、沉落和甘愿为奴为仆制 }造了以男人为偶像为神的王国。也是女人对男人 }的偶像化神化而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所 {致,这期望早晚是会破灭的。这便是蟒鲜和张玲 }研究课题,洞悉一种语言的设计原理,使我们的研究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野》内容涵盖面很广,包括汉语句子的基本语序对其整体语法特点的影响,上古汉语代词的语序问题,汉语方言中反映出的类型学问题,词汇向语法标记演化的认知基础,现代汉语疑问手段的特性,汉语概念化的特点对其语法的影响,汉语的大音节构造,语法的历史层次,语法的…  相似文献   

3.
病句逆伦     
外国人看汉语,都觉得其妙无穷。比如关于中国女排战胜古巴女排的消息,有的报纸的标题是《中国队大胜古巴队》,有的报则标以《中国队大败古巴队》云云。初学汉语的外国人会奇怪:中国队究竟是胜了还是败了?其实,那前一个标题的意思是“中国队大大地战胜了古巴队”,后一标题意为“中国队大大地打败了古巴队”,都说得通。就语法来讲,前一个为主动句,后一个是使动句,犹如分别说“我胜你”和“我使你败”一样。如此弯弯绕,别说外国人,就是没学过汉语语法的国人,有时也弄不明白,所以文人们给大众写文章,还是老实一点)L为好。类似…  相似文献   

4.
王海棻先生长期致力于汉语历史语法的研究。与吕叔湘先生合著的《马氏文通读本》、独立完成的《〈马氏文通〉与中国语法学》,都深得语法学界的赞许。在此基础上,近30年来,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汉语语法范畴的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92年出版了《古代疑问词语用法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增订为《古汉语疑问范畴词典》  相似文献   

5.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汉语词可以分类,汉语词一般都有固定的归类,在今天已成定论。但有一部分词偏偏很活跃,不愿“从一而终”,于是酿成了一场至今尚未了结的悬案——词的兼类问题。从我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的“词类通假”学说到今天的词的兼类或活用,经历了众多转折——《国文法草创》的“词类活用”学说;《中国现代语法》的“词的变性”学说;  相似文献   

6.
一乔全生先生的新著《晋方言语法研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可喜可贺。汉语方言调查始于周代,现代方言研究却不足百年。时间虽短,业绩不凡。进行方言调查、编纂方言词典、绘制方言地图、拓展方言领域等诸方面都已结出硕果。张洪年教授早年所著《香港粤语语法研究》一书,卓有成效却难得一见。八十年代,重字音而轻语法的状况大为改观。不但方言语法论文频出,专著也时有所见。九十年代,单点方言语法专著已较可观:《大冶方言语法研究》(汪国胜),《上海方言语法研究》(徐烈炯、邵敬敏),《梅县方言语法论稿》(林立芳)等。大区多片方言语法专著不多,…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是一部学术水平很高的现代汉语语法专著。该著作在语言理论、语言分析和语言应用诸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 从语言理论角度看,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生成语法”的汉语研究专著,该项研究从一种新的分析角度来描写说明汉语句法结构的构成及变化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开拓精神。本书借鉴了生成语法的“管辖与约束理论”及“空语类理  相似文献   

8.
高一雅 《大观周刊》2012,(45):40-41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代词是汉语虚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古汉语代词的继承和发展情况在本书中有着较为全面的体现。本文对《左传》经典篇目(参考《古文观止》中所选篇目)代词的研究,结合了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训诂学的方法训释虚词的意义,以语法学的方法说明其具体性质和语法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左传》经典篇日中代词和代词数量比较多,类别全面,为今后语法学和代词的继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梅维恒 《中国索引》2004,2(1):20-23
本书是《汉语大词典》12卷正文完全按拼音顺序排列的索引。这部工具书能使其使用者依据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快捷地查检到《汉语大词典》提供的每个复词条目。由于已经出版的《汉语大词典》附卷包含了全部单字条目的音序索引,为了避免重复,本书将不包括这部分词目。  相似文献   

10.
重点介绍近10年来国外词汇化树邻接语法的新进展和新应用,总结其理论的发展沿革,指出该语法的研究意义及在汉语中的应用价值, 并分析说明其在汉语中的研究现状和研究难点,最后探讨和展望该语法在汉语中的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