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昭明文选>开创了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先河,一直为后世所仿效.我国现代的语文教材大部分还是属于文选型教材,而选文作为语文教材的核心构件,是衡量教材优劣的重要依据之一.<昭明文选>中"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是历来教材编写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现行的三个课标本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均体现了这一特色.  相似文献   

2.
元代杨士弘的<唐音>是极有特点的一部唐诗选本,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唐音>价值一日精备,彰显一代诗歌之梗概,二日深彻,极具文学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储欣是清初教育家和古文选家,其选文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古济时""因天顺成""尊唐薄宋""兼收并拔"四个方面。其八种家塾文学选本系课徒和课孙的自编教材,最后由其弟子和再传弟子集资刊刻问世。这些选本,尤其是《唐宋八大家类选》,在当时的国内和国际产生过很大影响,至今仍不失为优秀的古文读本。  相似文献   

4.
所谓<后出师表>,诸葛亮传和诸葛亮集不载,许多内容与史实不符,文辞格调与<前出师表>不类,足证此表不是诸葛亮所作,而属于他人创作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5.
<百川书志>的部类分目参考了<宋史艺文志>等公私目录著述.其分目录书之标准主要是以所录书籍稗益圣教之强弱为主导,辅以"神怪"成分的多寡,本于所录书籍之性质及渊源而"各以类从"等多方面融合而成.高儒之"小说观"并非导向"小说"之本位意识,而是退让于<书志>所遵循之著录标准,与其"史观"紧密相联而淆乱不清.  相似文献   

6.
清雍正年间刘於义等修、沈青崖等纂<陕西通志>100卷.第75卷<经籍志>收载总集别集400余种,但多有讹误.既有作者之误,又有籍贯差错,既有时代之误,又有书名及义例之错.方志的修纂水平比之御制之类的官修书有明显差距,其中舛讹更加普遍.故方志材料的引用应慎而又慎.  相似文献   

7.
夏志清在批评观上坚持要求作品在坚持普遍人性观点的前提下,真实表现"人生真相",他认为现代最有价值的小说是能超越对现实的苦难的揭示,努力地为时代"重造人的形象"的那些作品.这兰个方面也就成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主要的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8.
明人马中锡《中山狼传》一文,曾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近年来因听了某些专家的意见而撤掉了。但这篇名文仍被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选本收入而广为流传,如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即收有此篇。朱先生的选本绝大部分注释准确而精当,这是有口皆碑的,但有些地方却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今试举几例如下。 (一)关于中山国的位置 多数选本均注为“中山,古国名(或古地名),今河北省定县一带”。 查《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华地图学社出版)第一集第37—38图,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曾  相似文献   

9.
对<毂粱>的批评是刘逢禄<公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史上何休与郑玄关于<毂梁>的争辩,刘逢禄完全站在何休的一面,不仅激烈地批评<毂粱>缺乏经学微言,而且以为郑玄的维护<毂粱>根本不能成立.他对<毅粱>的批评带有墨守<公羊>师法,毫无变通的特点,最能表现刘逢禄重<公羊>的经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由师专《中国古代文学史纲》(以下简称《史纲》)编写组选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以下简称《作品选》),于1988年12月出版了.笔者在使用这部新教材的唐代部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归纳如次:1.选文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作品选》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选文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作为《史纲》的配套教材,它既注意切合《史纲》的体制,即亦采用“三段四体”的编法.三段是先秦至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和元明清文学;四体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类文体.同时更注重紧密联系师专的教学实际,充分考虑了师专的教学课时,培养目标.学  相似文献   

11.
《过秦论》、《六国论》堪称古代史论中的“双璧”、饰史事以立论,展文采以进讽是两文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 史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自问世以来备受争议。文章以横向界说白话文观念和纵向铺展白话文与古文之争两条线索为切入点,从提出白话文学观念的历史环境和文白之争的历史演变着手,进一步阐释《白话文学史》在文学史视野观照下所凸显出来的文本特征,进而挖掘该著作本身的意义与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3.
文学史的书写有较长的历史,但对之系统关注的时间却不长。文学史的书写离不开文学史观的指导,有意识地运用某种史观指导文学史编写是其发展成熟的表现。我国古代文学史观的特殊性导致了长期内文学史成为历史书写的附属品,其循环论的特征也不利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变革与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理论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构成文论的因素却在先秦、秦汉的文献中陆续产生。诗经中孕育了"美刺"和"兴寄"的文论母题,两千多年来,一直积极地影响历代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5.
文学文化批评的提出是基于对文学的文化学认识。文学文化批评把保持自主的广度、批判的力度和科学的态度作为自己的基本立足点。文学文化批评的基本对象是文学文本 ,研究文本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是其基本任务。把握文本中的文化精神 ,必须思考其为人们提供的文化视界的性质 ,辨析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文化认知控制的属性 ,评价其所想引发人们的情感和情感体验的取向与质量 ,看其是否能激发人们对自己文化的反思 ,并能给人们以价值更新的启示 ,为人们优化自己的意义世界提供精神资源。文学文化批评的最终目的 ,在于促使社会自觉维护文化的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地革新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及美学方面 ,庄子有诸多开创性的贡献。虽然他的理论本属哲学范畴 ,但后世文论家或艺术家多从中受到启发 ,尤其是他的寓言故事除了哲理意蕴 ,同时又有着丰富的艺术审美内涵 ,文艺家往往吸收其中的许多因素来谈文论艺 ,诸如道、气、言意、虚静、道进于技、天人合一、法天贵真等哲学范畴及艺术思想 ,在文学创作与理论发展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是公认的宋代文坛领袖,北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他一生著述颇丰,文章涉及多个领域,作为杰出的应用文写作大家,其应用文占多数。欧阳修不仅从文体形式、文体应用等方面明确了应用文体的基本性质,还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主张应用文体应实用、言简、得体。欧阳修的应用文体恪守"明道"、"致用",开创一代文风,有独特的影响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在教学及其改革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教学时间压缩、将文学史人为割裂、文学史与作品选分离等,都是古代文学课程进一步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实际,应该以明确学习目的意义、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完善科技教学手段、培养师生问题意识为当务之急,这样才能适应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需要,让古老的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9.
写文章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内容充实的同时重视文采,是我国古代写作传统之一。因而即便是写奏折,古人也尽可能地写得文采斐然。在那些成为传诵之作的奏折中,作者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注重语言的声律,使奏折成为一篇篇的美文,值得后世学习和借鉴。本文简要介绍古人重视文采的传统,对几篇奏折的文采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从上古文学发展到中古文学 ,出现多方面的转型。一是由奠定原型到确立范型 ,中古是各种文学范型的确立期 ;二是从象征型到古典型 ,中古文学追求的是隐秀相兼的理想风格 ;三是从多极分立到多元一体 ,中古文学呈现的是多元一体的格局 ;四是由自发到自觉 ,中古是文学自觉期 ,这种自觉反复出现 ,体现在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