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终于在《光明日报》头版头条见到了一篇关于锦州市委书记张鸣岐同志的长篇通讯,终于见到彗木二星相撞的消息在《文汇报》上了头版头条,心中的欣  相似文献   

2.
孙怀川这个名字,7年前我就在《光明日报》和《北京日报》上见到过。不过那是介绍他怎样刻苦自学,怎样从一个学徒工成长为一位出色的电子设计师、科普作家的。至于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编辑却只字未提。也难怪,那时他还没有调到出版社工作。听说,老孙同志要出席全国第三届出版研究年会,将在会上宣讲自己的论文,现已抵京。我决定去采访他。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随着业余写作的深入,碰到了许多个人难办的事。如为了写得真实,我设法多去采访、核实,但有的同志不愿接待,有的还说谎,以致我多次碰壁和稿件失实。请问:怎样去采访才能达到目的? 长春某部学员吕立新吕立新同志: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转来你的信,问及怎样使被采访者乐于接受采访和避免失实的问题,我想  相似文献   

4.
前些时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主张把通讯写短,并提出人物通讯最好只写其生平的一个最具特色的事例,所举的例证是《史记》中的曹沫传。但有的同志说,《史记》里那样写可以,报纸上那样写不行,只写一个事例太干瘪。撑不起来。我仍然坚持人物通讯“只写一例或数例”的主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6.
我曾写过一篇介绍崇明农民铜管乐队的通讯刊登在《文汇报》上。采写这则通讯,在报道崇明农民铜管乐队支数和演奏员数时,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写新闻既不能夸大事实,又不能缩小事实,夸大和缩小同样是失实。调查农民铜管乐队有关数据,我最先找县文化馆的同志。他们告诉我,崇明有二三百支铜管乐队,演奏员有3000左右。我问这些数字来源,文化馆的同志说是推算出来的。我以为这个数字虽然很能“惊人”,但估计得来,很有夸大可能,不能写入新闻。崇明到底有多少支农民铜管乐队?我又去找县文化局的同志。他们手头有统计资料,但不完全。据已经上报的10多个乡的统计,共有56支。与文化局领导谈及稿子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我在光明日报头版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短评,如《名片上的变化》、《手机、传呼机:不要扰乱会场》、《莫往会议里“注水”》,受到报社领导和一些读者的好评。其实,我已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近百篇这类文章了。有人戏称我为“全能记者”。我说,“全能记者”我还不敢当,但我一直把当一名“全能记者”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想,体育比赛中有“个人全能”,当记者也要争取当个“全能记者”。从跨入记者行列那天起,我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记者,固然要以采写消息和通讯为主,但仅仅会写消息和通讯还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记者。新闻…  相似文献   

8.
1999年第10期《新闻爱好者》杂志发表了我为纪念新华社河南分社成立50周年撰写的《难忘的年代》一文后,时隔50载的故友陆续来信、来电。 最早来信的是,远在新疆工作的赵青同志,她在信中说:“看到你在《新闻爱好者》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万分激动。当年的情景仿佛又回到了眼前,我闭上眼睛又像是见到了那些穿黄军装的与穿灰军装的老朋友。开封中山路中段那所旧址仍记得很清楚:咱们分社在后院,河南日报在前院,同志们之间团结友爱的情谊,使我终生难忘。”家在许昌的赵岚同志来信说:“看到你写的文章,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害…  相似文献   

9.
我很想像许多人一样,能在报刊上发表一些通讯报道,可开始时,稿子投出去后,都是音讯全无,于是乎,人也就开始消沉了,对写通讯报道毫无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位朋友处发现了一位好老师——《新闻三昧》。于是,我迷上了它里面的“采写经验谈”、“新闻夜大学”等栏目,试着开始按上面介绍的经验去采访、写作,并根据不同报纸需要投不同的稿件。很快,我便开始在《铁道开发报》、《盘县特区报》、《六盘水时报》、《大众卫生报》上都有拙作发表,我终于偿到了成功的滋味! 我真的应该好好感谢《新闻三昧》这位老师。我怎样来表达谢意呢?还是让汪国真来替我说吧: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碰到上海新闻界几位关心我的同行,他们不约而同地问我:“老王,你是不是去过美国了?”我在感到奇怪之余,如实回答:迄今为止,我从未去过美国。这些同志是在看了我在1985年9月27日《上海政协报》上发表的通讯《顾维钧在纽约》和我在1985年11月9日、19日民革《团结报》上发表的近四千字的长篇通讯《乡思缕缕情悠悠——老外交家顾维钧在纽约近事》之后,想到有些细节的描绘,象是作者采访过顾维钧本人,因此猜测我是否去过美国。 1985年10月,《文汇报》驻美记者张治平同志为纪念联合国成立40周年而写的纽约通讯中说,他曾多  相似文献   

11.
意境的寻求     
亲爱的青年记者: 在给你们写这封信的开头,我想引用了玲同志给我的信中的几句话,也可以说是信中之信吧!她的信中说: “今天收到湖南寄来的《芙蓉》,一口气读完了你写的《微笑》。你写得多好啊!我们都微笑了,而且大笑了。”“艺术也需一点点远视。要有点虚,太实在了,反而有失之‘死’。虚中才有想象,意境,  相似文献   

12.
稚云同志:你好! 收到你的信,我很感动。首先你对我在《新闻与写作》所发表的那篇不成样子的所谓“写作知识”的文章(指本刊1985年第4期《略谈想象力》一文——编者),说了那么多的好话,实在使我惶恐。当然你所谈及的对《新闻与写作》的看法我有同感。你是一个山村的农民,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仍苦苦地眷恋着文学的心情十分令我动情。你在信中“恳求”我告诉你“成功”(其实我并没取得什么象样的成绩)的“秘诀”,这使我觉得很难,甚至比写一篇文章还要难。每个人的生活之路是那么的不同,而且世上有那么多的路,不一定每个文学爱好者都要以“笔耕”为生;因而这种所谓“秘诀”  相似文献   

13.
我写的一篇农村通讯《灾年》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出来之后,有些同志觉得这篇东西材料丰富,较为动人,要我谈谈采写这篇稿子的经验。过去我很少写通讯,谈经验是说不上的,现在只把采写的一些过程闲拉呱一阵吧,对别人不见得会有什么用处,谈得不好,切莫见笑。《灾年》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用前后对比比方式,报道了苏北人民一九六一年由于有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公社,怎样战胜了此一九二九年还要大得多的旱灾,而且获得了好收成。  相似文献   

14.
我写的《农民识字歌》,荣获全国农村读物二等奖。在发奖大会上,邓力群同志亲自给我们颁发奖状,并鼓励我们说:“以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的人从事农村读物的编写出版工作。”这使我受到很大的鼓舞。我是怎样写起《农民识字歌》来的呢? 一、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写农民之所需。我是农民的儿子,不能忘了没有文化的农民。早在1960年,我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回来,我感到,党和人民给了我荣誉,自己应该百尺竿头更上  相似文献   

15.
邓拓同志是我的福州同乡,又是高中同学,而且曾经一度同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我和邓拓同志开始经常联系,是在一九五九年《光明日报》的《东风》副刊改版以后。由于我参加编辑《东风》副刊,曾向邓拓同志组稿,并请求他给予协助。在这中间,邓拓同志为《东风》写了不少  相似文献   

16.
小朱同志: 《新闻战线》编辑部转来了你给我的信。你要我谈谈采写《在农村好形势面前》一文(载人民日报今年2月28日)的体会。1981年安徽获得了空前的农业大丰收,随之农村出现了一派大好形势。《在农村好形势面前》主要写的是如何  相似文献   

17.
老记者徐熊在《我是怎样学步走的?》一文中讲他写一篇通讯引起的风波:我的第一篇通讯在《新华日报》(华中版)上发表后闹了笑话,当时一些读者竟把我当成蒋帮特务。  相似文献   

18.
1989年8月26日,《中国商报》在一版报眼的重要位置,刊登了一位商业局长写给报社总编辑的一封信,来信反映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控制物价工作成绩显著。在编辑所加的按语中提到,报社欢迎包括各级领导同志在内的广大读者,经常写信反映情况,交流信息,加强报纸与读者的联系。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广大读者(包括通讯员),给报社写信也是投稿的一种方式。在广大读者中,除少数通讯员外,很多人把写新闻看成是很神秘的事,不知怎样写新闻,或者没有写新闻的习惯,但是,写信总是不成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胡绳同志在一九八二年四月十二日《光明日报》发表的《致友人书》中,强调在历史研究中必须有一个坚定的哲学基础。对此,杨献珍同志在给文化部党校副校长孟一川同志的一封信中深表赞同,并认为也完全适用于文艺工作者。我们认为,胡绳同志和杨献珍同志对史学界和文艺界提出的这个要求,也完全适用于我们的编辑人员和广大作者。现将《光明日报》今年六月二十四日发表的杨献珍同志的信及胡绳同志《致友人书》的摘录一并转载,以望能引起同志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1989年,是范长江同志的80岁诞辰。回想40年前,他担任人民日报社长时的音容笑貌,一如既往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不久前,我在《新闻研究资料》第45期上,读到夏衍同志所说的《长江的道路》一文。文中最后说,“我最后一次见到长江,是1965年彭真提出二月提纲的时候,以后开了一个全国文教工作会议,这次会上我最后一次碰到长江。”在这最后一次见面时,夏衍同志曾问长江:“你现在写什么,他说他现在有一件平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