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唐代所称之“礼”既指体现礼的基本精神和原则的“三礼”,又指唐代统治者根据政治需要与社会变迁因时变通制定的“新礼”。唐令的制定完全体现了中国传统礼的宗法等级原则和精神,唐令的许多规定直接来自于礼的内容,而这个“礼”,主要是指以“三礼”为代表的古礼。唐代“纳礼入令”不仅表现在唐令与礼(三礼)的内容的一致性上,而且也反映在唐令与礼的冲突问题上。唐代礼令关系的另一面,即唐礼与令的衔接关系。唐令与唐代礼典的这种衔接关系一方面取决于唐令的制度法性质,同时也是由唐代礼典的礼仪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汉语字辞典应有“○”“□”的地位“○”“□”在中国的古籍中,始见于《礼记·投壶第四十》,是鲁国和薛国举行射礼及投壶礼时作为鼓乐谱出现的。行射礼时全用,行投壶礼时半用。严格地说,“○”和“□”不是汉字,它不具有汉字的形音义的特点,也不符合六书的造字规律...  相似文献   

3.
荀子所谓“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并不是指没有审美对象,其审美对象是伦理道德之“礼”。在其观照方面,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的审美心境,其中的“虚”与“藏”、“壹”与“两”、“静”与“动”是辩证的关系,并由此进入“大清明”境界。“元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是一种精神态度,“大清明”是一种境界,而“虚壹而静”是持有这种态度、达到这种境界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习武之人讲究“站”“坐”“行”要有“型”、有“范”,有习武之人的“精气神”,即“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里不妨借来说说科研的事。一、“站如松”。说的是习武之人要有站桩的功夫,立地要有根基,如青松一样挺拔、不动摇。对科研来说,站得住是要有根基的,倘无根基,“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势必站不稳、立不牢。这个根基就是科研的基本功。它包括知识根基、材料根基、经验根基、思想根基。搞科研不是玩“空手道”,必须要有知识奠基。  相似文献   

5.
《旧唐书》卷190上《杜审言传》载:“乾封中,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预选”。按:“天官侍郎”乃武则天光宅元年九月以后由吏部侍郎所改,“乾封”是高宗年号,不当有此官。疑“乾封”为“登封”之讹。《旧唐书·苏味道传》云:“证圣元年,坐事出为集州刺史,俄召拜天官侍郎。”可知苏味道拜天官侍郎远在光宅元年以后。按苏味道“坐事”被贬的原因,《旧唐书》卷90《豆卢钦望传》有专门记载:“时李昭德亦为内史,执权用事,钦望与同时宰相韦巨源、陆元方、苏味道、杜景俭(全)等并委曲从之。证圣元年,昭德坐事左迁涪陵尉,则天以钦望等不能执政,……乃左迁钦望为赵州刺史,韦巨源……为鹿州刺史,陆元方……为绥州刺史,苏味道……为集州刺史。”上述诸人所贬,《旧唐书·则天皇后纪》作”证圣元年春一月,戊子”。《新纪》及《新宰相表》均作“万岁登封元年正月戊子”。按则天证  相似文献   

6.
读完任彬先生的佳作——《“不怕辣”中的意趣与学问》(见《成才》1995年第1期)后,油然想起了一副民间流传的苏东坡讽刺势利眼的趣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其由来大意是:传说苏东坡(一说是郑板桥)一次微服游玩莫干山游累了,便到山中小寺稍息。寺中主事老僧见来人简朴陌生,就泛泛地说:“坐!”对小和尚喊:“茶!”两人落座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礼仪教育》是武汉市“九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1996年启动以来。经过三年的研究,现已按期完成,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目的与意义: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内容十分丰富。“礼”与“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指社会制度、法规、规范,“仪”是行为表现形式,“礼”是“仪”的标准,“仪”是“礼”的具体化、形象化。不同  相似文献   

8.
浅析太平天国的立国精神支柱--拜上帝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上帝教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洪秀全对西方基督教改造的结果。它对于动员和组织民众起来革命起了巨大作用,即“革命理论的外衣”。在天国政权建立后,作为“君主专制的光环”,拜上帝教并未有效地巩固天国的统治基础。但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看,太平天国运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立国精神支拄——拜上帝教,尽管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但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成为后人继往开来,走向胜利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张旻  刘宁 《阅读》2011,(11):4-8
亲爱的同学们,“阅读快车”又要出发啦!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它位于古城南京的秦淮河畔,就在著名的夫子庙景区内。夫子庙小学是一所极具特色的学校,以“开笔礼”“成童礼”“状元礼”远近闻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快快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去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10.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先秦各家在构筑自己思想体系时必须面对的传统思想资源。孟子正是在改造传统孝道的基础上,走了一条“以孝释礼”的道路,即把主要用来标志贵贱、等级身份的宗法之礼转变为表达血缘情感的孝道之礼。  相似文献   

11.
徐灿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名相似,清代陈廷焯曾说:“闺秀工为词者,前则李易安,后则徐湘萍”,将其与李清照相提并论,在创作上,徐灿与李清照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两人所处时代不同,所持词学观念不同,徐词与李词在诸多方面又有所不同。文章以李清照作为参照,重点就词的内容、风格方面淡淡徐灿词的新变。  相似文献   

12.
《老妇还乡》女主角的形象塑造在该剧占有重要地位。从女性形象的角度来分析这部戏剧作品,对老妇克莱尔这个女性形象作出新的理解;分析其悲惨遭遇及心路历程,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地位的低下及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3.
构建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学校运动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的确立,原先那种中学运动会的内容、形式已不能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而重新构建一种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符合学生需要、兴趣,并能让大多数学生得到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运动会模式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运用录像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随机抽取了十运会女足决赛36场比赛中的12场,进行射门情况的统计分析。分别从射门的进攻手段、射门效果、射门区域等方面与八运会女足决赛的射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女足整体的进攻能力较差,明显低于八运会时的水平;女足队伍中年轻球员技术不全面,竞技能力不强,特别是缺乏优秀的前锋队员。并据此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更好备战即将在我国举行的2007年第5届世界杯和2008年奥运会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唐大明宫中的金銮殿是一处重要的建筑物,不仅是皇帝在大明宫中的寝殿之一,同时也是皇帝宣召翰林学士商议军国大政的场所,重要的诏敕以及密诏大都在金銮殿起草。唐玄宗召见大诗人李白也是在这里进行的。在大明宫中皇帝与宰相议决军国大事的场所是延英殿,却在金銮殿宣召翰林学士,并授与起草内制的大权,从而形成了以金銮殿为中心包括翰林学士院在内又一个政治决策中心。此外,金銮殿还具有举行宴乐、君臣诗赋唱和、编撰典籍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农村"一事一议"制度的实践困局及其存在的制度缺陷进行了分析.由于"一事一议"制度设计中存在二元目标冲突削减了村庄精英集团的行动动力,农村多元权力结构制约制度的公正实施、村庄利益集团操纵投票导致了"少数人暴政"的危机、激励机制缺失引发了集体行动困境等问题,使"一事一议"制度在实践中陷入了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困局.因此,要走出实践困境,必须从目标矫正、权力规范、选择性激励机制提供等方面进行制度改进.  相似文献   

17.
在第10届中、日、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上,中国青少年女子篮球队的表现不尽人意。总结其差距,可概括为:一流的身体条件;粗糙的篮球技术和专项素质;急待提高的篮球意识、团队精神和思想文化修养。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我国青少年女篮运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北宋道学运动的兴起 ,主要是由于赵宋统治集团之“文治”取向和“以儒立国”国策的确立 ,以及朝野互动以求“推明治道” ,从而引发儒学学风从实证化范式向哲理化范式转型的结果。张载道学 ,正是在这一学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张载关学学风之特质体现为 :“勇于造道”、“志道精思”的道学建构 ;“道学、政术”不二的政治主张 ;“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道德修养方法 ;“以礼为教”、“敦本善俗”的社会教化使命 ;关心民生、多方“营画”的经世致用作风。张载关学学风的现代意义 ,可从学术思想史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两个面向把握  相似文献   

19.
主题班会是聋校各种德育教育方式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班会作用不容小觑。它是一种集体教育活动,又是聋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渠道。提高聋校班会课的功效性要以系统性和针对性并举为指导,精心选题;班会内容和形式贴近聋生生活,关注聋生需求;组织过程中充分发挥聋生自我教育的自主性;在进行集体教育的同时,以个别教育为补充,使聋校主题班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运动会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的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在校园体育实践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通过对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和校园文化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功能,阐明大学生运动会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