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历史记忆就是以图片、文字、影像等媒介形式将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特定的信息方式保存下来.媒介是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而文本化是其表现形式.文本是通过文本化来实现的,文本化的过程涉及"记忆"的媒介建构和如何建构的问题.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媒介建构反映的是影视剧文本呈现的历史是"真实"的也是"当下"的,这和我们持有的历史观念以及所处社会情境有关;如何建构反映的是"历史心性",这与影视剧文本生产过程中信息的选择、重估、遗忘以及创造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影视剧生产与置入式广告的交光互影,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事实.其观念与历史的发展脉络,在中西方语境的交错中,建构起"画面置入"、"台词置入"与"情节置入"三种模式,其在典型国产影视剧中的呈现趋向多元,观众与专家的反馈也趋向成熟.而在建设性批判(Positive Critique)的框架下,可以发现:多层次的外部环境与诉诸于专业代理机制的中间环节,对影视剧置入式广告的发展起到了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3.
郝君 《声屏世界》2017,(5):28-30
进入新世纪以后,河南电影的创作发行基本保持着稳步上升的状态,环顾新千年以来的河南电影,"草根情结"成为其内容创作的永恒话题.这种"草根情结"不仅体现在电影里对边缘人物生活状态的勾勒描绘上,也体现在对当今河南电影现实处境的一种无奈与自嘲.与此同时,河南的"草根"电影也开始逐渐呈现出一种类型化的创作势头,这种类型电影的尝试,是对河南电影产业发展的一种有益促进与尝试,也成为河南电影有别于其他地域电影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六.立足于视听艺术的本体,周华斌教授在影视剧艺术本体和载体、影视合流、视听艺术的媒介特性和艺术个性等不同层面对"大戏剧"这一戏剧美学观念展开了全面的分析,阐述了包括影视剧艺术在内的"大戏剧"观念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牛玮一 《东南传播》2021,(10):89-91
"他者"概念自诞生之初便蕴含着与"自我"相对的意涵,经常被贴上愚昧、卑劣的标签,信息时代的讯息发达并未有效解决"自我"和"他者"的矛盾,尤其是在跨文化传播中,地球村内部依旧充满新的冲突和暴力.一方面,"我们"通过对"他者"的确认和排斥来完成对自我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新闻传播,也在不断对"他者"进行不平等的形象建构,记者作为新闻制作过程中的生产主体,把握着新闻生产的重要渠道,在"他者"观念这种二元对立思维的影响下,"他者化"报道的思维依然存在,并且直接影响着"他者"的媒体形象建构.跨文化传播本质上是不同文化间的精神文明交流过程,只有破除"他者"观念的二元对立思维,才能将跨文化传播变为一种共享、开放的传播形式,从而获得打破各文化间交流困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试析当前“红色经典”影视剧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红色经典"影视剧引发了新一轮的收视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由叙史与写诗的对立统一,叙事模式的继承与发展、叙事亮点的挖掘、叙事时间的转移、细节叙事的彰显五个方面入手,从当前"红色经典"影视剧的叙事策略揭示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樊程 《视听》2021,(1):50-51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大众口味愈发多样化.中国电视产业逐步繁荣,表现当代女性生活状态的影视作品更是不断涌现.其中,"致命女性"这一类型化的女性形象所蕴含的女性意识值得关注.本文以国内首部女性情感悬疑剧《危险的她》为切入点,聚焦女性题材如何实现类型化构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消费文化环境下的影视剧植入式广告为研究主题,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下,把握植入式广告的结合点。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对比研究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理想"的共同达成是影视剧和植入式广告在观念上的结合点,消费诉求点上的一致是两者实际的结合点。研究建议,广告文本与影视剧内容文本必须寻找消费诉求点上的一致,才能完成意义的转移与受众关注点的切换。  相似文献   

9.
一、"兴奋转移理论"的内容 当前,如何挑选到如意的影视剧作品,如何知道哪些影视剧作品有市场号召力,无疑是各电视台频道管理者们最关心的决策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间以来,"内容为王"成为中国媒体发展领域的高频词.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内容为王"受到各种观念和论断的冲击和挑战,它所呈现的内涵和模式也在发生变化.面对现实和理念的双重变化,在变与不变之间,传统媒体在融合转型过程中该如何取舍,引发了媒体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排头兵,"十三五"以来中国出版积极探索和运'用多种途径,"走出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本文在分析"十四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背景、动因、机制等方面的基础上,回望"十三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经验、模式与路径,讨论中国出版"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十四五"期间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避讳"所包含的"信息回避"机制难以直接套用以信息论为基础的传播模型进行解释.本文提出,"讳文化"包含"沉默"这一特殊传播机制,并分别从历时与共时维度进行了"符用论"解释:共时维度上,通过改进的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分析"讳文化"的"语言、书写、行为"诸文本形态,可知其共通表意结构为"是-非似"(being&non-seeming);历时维度上,对"避讳"的"名-实"符号关系考察表明,"'沉默'传播"虽然缘起于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但对当今新媒体语境下的符号传播机制的分析依然具有启示."讳文化"背后的"'沉默'传播"包含的一般传播规律,对传播学具有普遍理论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韦诗业  龙琪秀 《传媒》2021,(19):87-89,91
"软传播"和"硬传播"皆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基本手段.伴随新媒体的推广普及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民族地区大众成为习惯接受"软传播"信息生产与消费的新一代大众,"软传播"场域也因此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主阵地.然而与"硬传播"相比,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软传播"相对不足.今后,应充分重视以"软传播"强化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行为认同,同时建构完善的引导机制、动力机制、反馈机制和调节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于萌 《传媒》2016,(23):50-51
近年来,随着《木府风云》《舌尖上的中国》《熊出没》《甄嬛传》《琅琊榜》等国产剧在国外的走红,"中国故事"正吸引着全球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尽管国产影视剧还没有进入大规模"走出去"阶段,但已经打破西方国家文化垄断的局面,开始塑造中国文化形象,在实现国产影视剧输出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徐慧颖 《视听》2022,(3):70-72
继大型户外明星真人秀纷纷走向疲软、令观众审美疲劳之后,生活情感类慢综艺崭露头角.其中,"她综艺"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众多综艺类型中精准营销的典型范例.从时代背景看,"她综艺"是"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时代产物;从传播思路看,"她综艺"在制作中围绕女性群体巧妙设计话题、安排情节、精准进行广告营销,收获良好效果;从社会效应看,...  相似文献   

16.
孟伟 《现代传播》2006,(2):54-56
信息社会媒介传播体现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具有小众传播的特征.这种小众传播以"族群"传播理念为核心,"族群"更强调传受主体之间所建立起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解释当代传播行为的一个核心因素.当代"族群(group)"①传播理念,既指实体意义上分化的小众和小众化媒介所应用的媒介理念,也指目前在传统大众媒介领域中,在节目内容选择、编排方式等方面可以推行实践的"族群(group)式"传播理念,两者一显一隐.目前广播领域中的"族群(group)"传播理念应用,一方面体现在类型化电台中,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其他综合电台中,强调节目呈现出一种小范围的私人交往的氛围.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的是"理论"图书馆精神"激情似火",而"实践"图书馆精神却"波澜不兴";"理论"图书馆精神是"富有"的,而"实践"图书馆精神却是"贫乏"的;"理论"图书馆精神提供的是重要的观念,而"实践"图书馆精神需要的是观念指导下切实的行动;"理论"图书馆精神是"解释图书馆",但关键是"实践"图书馆精神的"改变图书馆";"理论"图书馆精神要往下走,"实践"图书馆精神要向上去.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已经成为见诸各级媒体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然而,从新闻实践的现实来看,地市级媒体仍然存在着许多落后于时代的观念和做法.  相似文献   

19.
张姝 《传媒》2007,(12):50-51
2007年,是"主旋律"提出2 0周年.虽然很少有人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是"主旋律",但是一提起"主旋律"影视剧,恐怕很多人都会眉头一皱,脑海中浮现出正襟危坐,面目呆板,言语空洞的印象,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20.
罗幸  杨康 《传媒》2015,(21):42-44
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奉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苏珊·泰勒·伊斯特曼教授、美国查尔斯顿学院道格拉斯·A.弗格林教授创立的广播类型化理论,首次将"类型化广播模式"引入中国大陆并成功运行,"我要我的音乐"的频率口号深入人心.作为广西广播改革中成功转型为类型化广播的970女主播电台,2011年1月5日开播后,仅试播15周就迅速跻身本地区排名第二位,上升速度第一.从开播至今,连续多次拿下当地收听桂冠.那么970女主播电台又是如何通过对频率气质的打造而提升其品牌价值,稳固高收听率、高市场占有率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