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家庭德育的重要论述在理论上有两个重要渊源:其一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中的家庭德育;其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德育.其理论内涵主要有:在家庭德育的定位上,强调家庭的社会功能与文明功能不可替代;在家庭德育的性质上,将家庭定义为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在家庭德育的方法与路径上,注重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家庭德育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中小学德育现状,提出当前高校德育与其进行有效衔接的措施;结合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的特点,提出高校德育与社会及家庭德育资源有效结合的途径.最终实现提高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王楠 《当代教育论坛》2007,(21):100-102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古代便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最初的德字象征的"两人同心",以后发展演变为"二人以心相见"或"二人相见以心"都是德育与心育联系的最好佐证.而正是基于这种根深蒂固的联系,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始终缠绕在德育的根蔓之上,形成了许多关系模式的理论,许多学者也正致力于促成二者更进一步的交融.但是这些论点的提出和发展是否真正看出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联系,是否真正有助于二者的正常发展,需要我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三位一体"是一种联合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对学生全方面开展德育的教育方式。从创新德育教学方式;学校与家庭结合,开展家校互动;学校与社会结合,开展区校互动这三方面来论述初中生"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体系之建立。  相似文献   

5.
现代家庭德育承载着个体品德养成、家庭道德发展乃至服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使命。但当代中国家庭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只有基于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家庭道德变迁规律以及当代青少年成长规律来充分认识中国家庭德育建设规律,成功探索出现代家庭德育方法论,才能让广大家长家庭德育改革坚持"理念先行"、家庭德育功能坚信"美德可教"、家庭德育实践秉持"无教学的教育"、家庭德育成败明晰"责任大于能力"。家长只有掌握了现代家庭德育方法论,才能开展家庭德育具体方法的综合创新与正确运用,最终担当起教养子女道德社会化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6.
德育与心育     
薛永宽 《班主任》2004,(8):9-10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重点解决的是人的社会倾向性问题,即"个体品德的社会化".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心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其个性的教育.心育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心育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教育、耐挫力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等.尽管德育与心育在教育的侧重点与内容方面不尽相同,但二者是有内在联系的,弄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实践上如何把握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面对家庭德育"教不得法",社区德育"鱼 龙混杂",学校德育"一维独撑"的严峻现实, 1998年始,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北 京市的部分德育工作者把德育从学校延伸到 家庭与社区,从而确立了"区域性学校、家庭、 社区'三维一体'大德育运作机制研究"课题 (简称"'三维'德育研究")。 现代德育学指出,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 成和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并对他们 自身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有依存关系。学 校、家庭、社区"三维"德育机制有序运行, 能够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和强大的德育合力, 促成大德育环境全面优化,从而对学生思想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 增强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我国德育改革要实现从"物性化德育"到"人性化德育"的转变,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受关系向共生关系的转变;要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回归生活世界;要使学校德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校德育、社会德育与家庭德育相结合,使生活德育与情景德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德育与心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两个侧面,分别从教育实践视角阐释了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哲学概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以"自我—社会"哲学模态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并在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互为内因和外因,使思政教育实践在矛盾运动规律的辩证统一中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德育价值性与心育知识性相统一、德育统一性与心育多样性相统一、德育主导性与心育主体性相统一,既是对新时代思政教育"八个相统一"的根本遵循,也是对德育与心育历史演变的概括与延续。  相似文献   

10.
学生积极同伴关系的构建是以充分的相互认同为基础,这种认同体现了同伴间互信、互爱以及共同的爱好和相互尊重。健全的人格是建立这种认同的前提。健全人格的培养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课程是学校在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德育资源基础上凝练而成的具有学校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多年来一直引人关注,近年来学校德育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而心理教育又与德育相脱离。通过对二在内容、目标和方法等方面的分析,发挥心理教育对德育的积极作用,将二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达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2.
增强德育实效性亟待突破三重困境,即由知性教师向德性教师转变、由片面德育向全面德育转变、由知性德育模式向参与实践性德育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陈忠 《九江师专学报》2005,24(3):104-108
本文就未成年人的群体社会态势、未成年人的“时年”特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接受”情境,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关系诸方面,探讨了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可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渗透民族文化的主体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教育的根基在于民族文化,渗透民族文化的教育既授人以生存的手段和技能,又导人以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既使人懂得何以为生,又使人懂得为何而生,拥有人所特有的意义世界。民族文化、道德教育在建构人的意义世界中具有重要作用,关注道德教育向民族文化回归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职大学生中出现较多道德失范现象,其行为屡屡冲击道德底线。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学校教育失误方面的原因、社会环境影响方面的原因、及学生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培养学生的根基、培养学生的道德防线,强化主要道德规范教育入手。要做到道德教育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道德教育与促进道德内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工作需抓住以下三个关键:一、理解,基于“人性向善”这一价值预设,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因此班主任要以一颗童心去理解学生;二、帮助,教育毕竟是一项师生之间双向的精神活动,应该是充满人性,充满温情的,这就要求教师怀有一腔热情来投入工作,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学生;三、引领,作为班主任,对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个体的培养都应该有一个理想的追求,这个追求就是班集体和学生个体发展要达到的高度。班主任只有抓住这三个关键,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主体育德--学校德育的通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令人困惑的现状,反思德育低效现象后面深层次原因,研究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树立"主体育德"德育理想和建设"主体育德"德育模式是学校德育到达高效彼岸的"通途".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变革和和谐发展需要构建新的德育体系,遵循新的德育规律,提高德育效果。为此,提出德育目标要突出时代性和现实性,德育内容要强调适应性和超越性,德育方法要体现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德育评价要坚持客观性和科学性,以体现出德育体系的现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全面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迫切要求.通过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类校园文化活动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德育管理:必须坚持科学的德育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管理是我国当前德育实践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以科学的德育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德育管理,要突出德育管理的人文性、把握德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科学地确定德育目标、着力提高德育质量和有效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不断推进德育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