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元月9日,工人日报发了一篇“随感录”:《到底谁“恶心”?》批评了有个小报记者大模大样闯进北京一家皮鞋厂,连找几位领导,要买双便宜皮鞋。声言“弄好了给你贴贴金,弄不好让你恶心恶心”。文章指出,这种丑恶行为,才实在令人恶心。笔者读了,深有同感。类似的事例,笔者也时有所闻。  相似文献   

2.
通讯员采访记者,本身就是一件难事.何况你又是《解放军生活》杂志社堂堂的副主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当笔者拨通你的电话时.你一听使哈哈笑了起来:“写我?我有什么好写的?”也许是出乎你的预料吧,当笔者突然闯进你的办公室,面对面向你发起“进攻”时,你仿佛一下子乱了方寸:“真的,我真的没什么好写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10月16日,是中国当代新闻记者的代表人物范长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5月7日,笔者接到家住北京的范长江的长子范苏苏的电话:“我将来重庆寻找父亲当年在重庆战斗生活的足迹,能否与你见一面。”“当然可以。”笔者说,“早就想见你一面了。”从2004年以来,笔者与范苏苏都是在书信问和电话上来往,还没有谋过面。  相似文献   

4.
“你觉得你学习好,就把自己当成‘夜郎’了.夜郎自大,谁佩服你?”这是笔者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其实,“夜郎”是“国”不是“人”,这句话中,错把“国”当成“人”了. “夜郎自大”是个成语.汉代班固的《汉书·西南夷传》:“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相似文献   

5.
湖南“神童”冯昊16岁就通过了研究生考试。4月16日,某报以《“成年人”难熬青春期躁动》为题报道了他的学习、生活。但笔者发现,记者竞向冯昊提出了很多恋爱方面的问题,如“你想找女朋友吗?你追女孩子失败过吧?要找女朋友,是不是找你的同龄人?”……  相似文献   

6.
景兵 《新闻传播》2004,(11):46-47
“你怎么全塞在袜子里边?”“哎哟,你别那么说!”“肯定是假的。”“你要不要吧?说那么多话!”“哎呀,你袖子里面、袜子里面全捅着呀?”“工商来了给我全没收了,我不就赔钱了吗?”“那就是因为你是假的嘛,真的人家没收你干吗?”“你拿回去填了不是国家的钱嘛。”……以上是北京电台在录音新闻《挖墙脚的人们》中暗访倒卖假发票的票贩子的一段实况录音,每当有人提起这篇获得1993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报道时。这段精彩的对话就如同活生生的画面一般清晰地浮现在笔者的眼前。  相似文献   

7.
讽刺与幽默     
《新闻天地》2009,(8):59-60
帐单寄给上帝 米洛头昏、恶心、卧床不起。睡了几天也不见好转。他只能硬着头皮来到住院处。 米洛对住院处的护士说:“我是个穷人,请你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好吗?”  相似文献   

8.
范学贵 《档案与建设》2021,(1):85-87,84
2020年10月28日清晨,笔者搭上海至苏州的火车,去看望金坛县老领导沈啸森。一见面,见沈老夫妇俩精神挺好。一个101虚岁,一个98虚岁,二老相加199。沈老听力不佳,我们只能笔下交流。手写板上,他写道:“你精神可驾(嘉)。”笔者写道:“谢谢鼓励。”他写道:“我癌症开刀己20年了。”笔者写道:“现在是百岁老人了,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9.
商潮中,竞争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各种商号和产品名称的角逐就是其中之一。君不见,大街小巷,商号林立,商品繁多。它们的名称一个赛过一个,“级别”一个比一个高:你叫“××王”,我叫“××大王”;你挂“××中心”牌子,我悬“××城”招牌;你叫“皇家俱乐部”,我叫“皇都娱乐城”……一个个八面威风,不可一世。这些见诸于街头巷尾的名称,笔者不想说三道四。遗憾的是,它却像流行病一样传染给了一些堂堂正正的新闻单位,他们在新闻报道和新闻广告中  相似文献   

10.
杯弓蛇影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这个成语出自《晋书·乐广传》。晋朝乐广有一位交往甚密的朋友生病了。乐广急忙寻问病情,朋友告诉他说:“上次在你府上吃饭,我才举起酒杯准备喝酒,就看到酒杯里有条蛇,顿时一阵恶心,很不好受,喝下酒回家后就病了”。于是,乐广又在上次酒宴的大堂置酒,再把这位朋友请去。饮酒时,乐广问朋友说:“酒杯中还有你上次所看见的东西吗?”朋友回答说:“是的,和上次  相似文献   

11.
笔者是一家企业的宣传干事,每年总要接待不少记者。当然,大多数记者品行正、作风硬、素质好,给所到单位职工留下了好的印象,也成为我们这些“土记者”的榜样。但是,也有那么一些“无冕王”,动辄开口许愿:给你写个报告文学,给你  相似文献   

12.
“你平时读报吗?”出于对纸媒发展状况的关注,笔者从去年10月份开始,只要见到年轻人就找机会问这个问题。多数人的回答是“从不读报”。那么,问题来了,他们真的“从不读报”吗?  相似文献   

13.
常听基层通讯员议论“多写多发”与“少写多想”,孰是孰非,笔者认为,二者皆有道理,且有一定联系。“多写多发”是强化你的采写实践,只有多采多写,才能使你尽快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多写多发”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少写多想”则是提倡一种思考钻研精神,不要盲目蛮干.而要善于思索。很简单,如果你一年写了百余篇稿件,件件如泥牛入海,那么你就该“少写多想”了,也就是坐下来,冷静地分析你的稿件命中率低的原因.对照报纸找差距,这样对提高稿件质量大有好处。“多写多发”与“少写多想”既然都有道理,作为基层通讯员就…  相似文献   

14.
据笔者观察,一些机关报目前在新闻宣传中,存在着三种病态。一、不求真实一次,笔者到某县采访,请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同志谈谈情况,提供些新闻线索,一位同志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好了,工作性报道上的那些事,你有我有他也有,咱这里没有的,你把外地的嫁接过来就是咱的。”在另一个县,有位通讯员写了一篇稿子叫我看,我看后说,你稿子中有个情节是编造的,不符合常理和事实。他听了有些发急地说:“你这么认真怎么写稿,你若按真事一五一十地写,报纸准不采用。”某市有位通讯员给笔者打电话说,他写了篇现场新闻,想明天电传给我看看。我问事情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他说前天。我说前天发生的事情,你明天传给我看,然后再发往报社,如果内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文章中或专业会议上,经常有“中学图书馆人员素质不高”的提法。可惜,对形成这一状况的关键问题却避而不谈。中学图书馆人员平均文化水平并不低,关键在于思想上的症结没有解开。笔者因耳朵重听,离开站了几十年的讲台转到校图书馆工作。一位学生惊讶地问:“你课上得不错呀,怎么会到图书馆来?”我的孩子说的更明确:“总是你的课教得不好,不然为什么不让你上课了?”我  相似文献   

16.
新闻写作,通常是用第三人称(即“他”、“他们”,或“某某单位”、“这个单位”、“某某人”等)。用第一人称(即“我”、“我们”)这种方式较少。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用第二人称(即“你”、“您”或“你们”)这种方式的新闻报道山渐渐多了起来。一些报纸在实践中的积极探索是引人注目的。笔者对近两年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各级各类报纸刊物,逐渐走向自负盈亏的道路。于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千奇百怪的招式来。本文只例举个别报刊的几种“生财有道”的“另类”做法,供读者诸君与圈内人士参考。个别大报: “你出钱我就给你登”早几年笔者还在北京的一所全国知名大学读书时,因爱好写点东西,经常要往一些全国大报去走动。目的在于投稿。久而久之,我清楚了新闻出版界的一个“怪招”,即“有偿新闻”。也就是说,你只要给我钱,我们报刊就给你作宣传;无须核实新闻事件的确切与否,反正没有政治问题及思想问题,且是真人真事就行,那么可以任你放心夸张、粉饰,不管是个人的还是单位的“丰功伟绩”。出钱谁都可以登,不出钱谁  相似文献   

18.
刘伟湘 《图书馆》1989,(3):59-60
目前,在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中,“人性化管理”及“人际关系学”已逐渐受到重视,具体在图书馆工作中如何进行“人性化”管理呢?,笔者谈几点感受。一、体现合作精神,多讲“我们”。人与人之间有三种立场,一是“有我无你”的独夫心理,二是“有我有你”的对立局面,三是“你我合一”的整体精神。大多数人都清楚团体合作才能发挥相乘的最大力量,但人性中都潜在有“争功诿过”、“争强好胜”的意识,对“我……”、“你……”的提法总会有戒心。所以,作为管理者不要总是以领导者自居,开口就是“我……”“你……”,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产生一种隔阂。应该刻意训练,调整说话习惯,在同事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自然地说“我们……”,显示出相互融洽的环境气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9.
接受采访任务时,我们电台领导说:“程芳明这个同志值得宣传!”来到蓉江镇广播电视站站领导头一句话就是:“程芳明工作上无可挑剔!”可是,当笔者找到程芳明向她说明来意时,她却说:“我不值得宣传,不要写我!”这一推一挡的两种态度,更加激发了笔者深入采访的兴趣。和所有跟程芳明打过交道的人一样,笔者先感受到的是她的那一份——浓浓的广播情程芳明年幼的女儿一直有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停电。因为只有停电了,妈蚂才有时间去陪她。她曾经对程芳明说:“妈蚂,你再也不要做播音员了。自从你做了播音员,就没有带我去散过步,看…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无论业内还是业外,电脑创意这个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时间,你我大家皆为“数码大仙”。对于“创意”,笔者实在不敢高谈阔论,总觉得有些高深莫测,只求避开各路“神仙”,另辟蹊径,寻找一片轻松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