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纪之交 ,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介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一个大众传播媒介竞争的新局面正在出现。南京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江苏省广播电视学会、常州有线电视台于1999年10月下旬联合在江苏常州举办了“21世纪大众传播媒介竞争新格局”学术研讨会 ,就21世纪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国际背景、我国媒介竞争新格局、媒介产业化趋势、媒介新技术与未来发展等问题各抒己见 ,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分析。世界传播业发展背景下的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内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传播产业的异军突起 ,与…  相似文献   

2.
1999年10月下旬南京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江苏省广播电视学会、常州有线电视台联合在江苏常州举办了“ZI世纪大众传播媒介竞争新格局”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大新闻媒体、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院系以及新闻科研机构的近百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员就ZI世纪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国际背景、我国媒介竞争新格局、媒介产业化趋势、媒介新技术与未来发展等问题各抒已见,进行了广泛和深人的探讨,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分析。世界传播业发展背景下的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竞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孙旭培,论证了在我国组建电子传播产…  相似文献   

3.
以是否在传播过程中使用机器媒介为划分标准, 可以把“大众传播”这一概念分为广狭两义。狭义的“大众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媒介必须是“机器媒介”, 而广义的“大众传播”所使用的媒介可以是“机器媒介”, 也可以是“非机器媒介”。这就扩大了现有的大众传播一词的词义, 传播史的研究范围不再仅仅是古腾堡印刷机之后的书籍、报纸、杂志等三大印刷媒介和电影、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四大电子媒介, 还可以是古腾堡印刷机以前的一切面向大众的传播形式, 这就极大程度地拓展了大众传播史研究的领域, 有利于在整体上把握人类大众传播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寻找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正是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大大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速度,大大拓展了语言传播的范嗣,大大增加了语言传播接收者的数量,大大丰富了语言传播的内容,使社会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种信息产业机构,其职能与作用的重要性已是不容置疑.媒介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从大众媒介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十分根本性的问题,不同时期对此问题做出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媒介体制.随着近年来广播电视机构的加速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机构的主要职能已从单一的政治宣传工具向信息传播机构方向转...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广播电视在新世纪面临激烈竞争在新形势下 ,广播电视产业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来自因特网的冲击近几年来 ,“电视速亡论”时有耳闻 ,“电波媒体不敌网上媒体”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 ,“电视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恐龙”的论断也已经不太新鲜。有人把电视称为危机四伏的“朝阳产业”。因特网对大众传播媒介带来了全新的冲击。一方面 ,因特网上的电子函件、众多的网址和种类繁多的信息服务 ,与大众传播媒介形成新的竞争领域 ;另一方面 ,大众传播媒介纷纷上网传输 ,把因特网作为一种新的传输和体现方式。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习…  相似文献   

7.
林玮 《新闻知识》2001,(12):11-13
所谓传播,在传播学研究中一般被分为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四类。实际上,从"假于物"与不"假于物"这一角度,还可以把它们简化为两种,即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其中,"假于物"与不"假于物"是一大关键。换言之,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最为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多出了一个东西,这就是:媒介机器。借此,大众传播媒介完成了从"面对面"到"面对机器"的根本转换。对此,从关于大众传媒的形形色色的定义中,就不难看出。美国传播学者沃纳丁等人指出,在传播学者的研究中,不论对"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定义,其中都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谭力  刘宁 《新闻窗》2012,(4):76-77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而主持人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它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可以说,主持人语言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优劣,甚至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广播电视作为以声像形式传播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比其他传媒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以我国十几种少数民族语言为载体的民族广播电视,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广播电视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改革开放30年来,  相似文献   

10.
郑艺 《新闻爱好者》2011,(22):94-95
电视传播与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电视是信息时代的主流媒介,是推进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在电视媒介传播信息的所有符号系统中,语言是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基本载体,可以说,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是电视媒体承担的双重使命。反过来看,"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播媒介是本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出现后才产生的概念,它是指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等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具体分为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大众传播学所要集中研究的是其中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亦即新闻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的演变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  相似文献   

12.
陈言 《山东档案》1999,(6):28-29
在知识和信息的价值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途径.广播电视事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在整个社会生活与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苏联当前关于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大众传播和宣传工具”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中可以了解到苏联这方面研究的基本情况、所达到的水平和一些基本的观点及概念。从本文的中心内容可以了解到,苏联是把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结合为一个系统进行理论研究的。而这就是西方的“大众传播媒介”系统,其理论基础是传播学。苏联在引进这个概念的基础上作了改造,形成其“大众传播和宣传工具”的概念,并将这一已确立的概念写入苏共党章。苏联引进并改造西方“大众传播媒介”理论的理由是,西方的这个概念不提传播的主要方面——内容,而正是内容方面有一定的方针目的,必须成为列宁所说的“集体的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故应加宣传,更为正确。本文作者维·瓦·叶果罗夫是苏联历史学博士、教授、苏联国家奖金和苏新闻工作者协会奖金获得者,现任苏中央电视台文学戏剧总编辑部主编,著有多种关于广播电视理论和实践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电视传播与播音主持艺术教育 电视是信息时代的主流媒介.是推进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在电视媒介传播信息的所有符号系统中,语言是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基本载体,可以说,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是电视媒体承担的双重使命。反过来看,“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我有幸作为涂昌波这部专著《广播电视法律制度概论》的第一读者,披阅之后,觉得获益匪浅。人类社会最初的大众传播媒介是印刷媒介,即书、报、刊,前些年人们所说的一些国家的新闻法或新闻出版法,其实都是规范印刷媒介的法。印刷传播的技术条件比较简单,影响也相对有限,所  相似文献   

16.
从1990年代到2010年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业处于黄金时期,新闻、电视剧、纪录片、综艺和娱乐节目,构成了几代人的记忆.从学科发展来说,媒介技术和传播实践也使得特定的知识体系与学科建制的确立有了可能: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刷术推动下报纸的繁荣催生了新闻学;二战后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穿透”了社会与文化的方方面面,乃是欧美两陆传播研究(功能主义进路的大众传播学、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和文化研究)生长的历史语境.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将传统新闻学与新引入的传播学并置,渐成枝繁叶茂的“新闻传播学”,也与媒介技术和传播实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陈燕 《新闻爱好者》2012,(10):12-13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对传统民俗文化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其生存状态和传承形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分析了陕南民俗文化的内容、形式、传播环境及传播媒介的变迁,探讨了大众传播媒介对陕南民俗文化变迁的影响,指出大众传播媒介在促进民俗文化广泛传播,使其更具传承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传播的片面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2001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力丹 《新闻界》2002,(2):8-12
2001年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平稳发展的一年,较明显的热门话题有以下四个:媒介经济、网络传播、广播电视、新闻法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大众传播业的全面铺开,以及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业的冲击,研究的重心明显地朝向“媒介经济”这个话题,涉及的具体问题颇多;其次,由于网络传播受到全球网络经济泡沫的影响,人们反而更为关注它,因而“网络传播”依然是这年的重点话题。随着广播电视业的集团化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其的研究势头依然高涨;新闻业务的急遽扩张,在新闻侵权与诉讼方面出现了较多涉及法治和新闻职业道德的问…  相似文献   

19.
范明献 《新闻界》2007,(1):73-74
人际传播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频繁、最常见的传播类型。不同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体间的亲身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具有直接、双向、互动的特点。电视传播,虽然身为大众传播媒介,但作为视听合一、声画并茂的电视媒体,正如同学者所言:“迄今为止,电视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便于展现人际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20.
李子晨 《新闻世界》2011,(3):101-102
传播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活动,人类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知道的事情告诉别人,与别人反复交换意见,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谓的大众传播活动。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此共生的有关"媒介、受众、效果"关系的博弈也日益凸显。笔者从媒介、受众、效果三者的关系入手,谈谈自己对大众传播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