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交往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人不与他人交往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如果形成的是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使人心情平静、舒畅,而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就使人感到紧张、焦虑或孤独寂寞。故与人交往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也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个性的基本途径。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的完成与否与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前高校教育应给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职生今后要适应市场,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之外,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特别是要学会与人相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中国社会,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大部分成功者不仅仅是南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明和T作能力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永胜 《职教通讯》2012,(17):69-70
分析了一个和谐班集体应具备的特征,即群体乃至个体内部心理的和谐、人际关系及人际心理的和谐、人—事心理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等,并对创建和谐班级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职生今后要适应市场,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之外,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特别是要学会与人相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中国社会,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大部分成功者不仅仅是由于技术熟练、头脑聪明和工作能力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沟通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能力。所以说沟通并不是人生来就具备的,而是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得来的。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各种关系,如经济,法律,道德,宗教,血缘以及心理等关系,这些关系统称为社会关系。其中,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的经济关系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关系。它对其他的社会关系包括血缘关系,心理关系都有重大影响。而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心理关系是一种直接的关系,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这许多的直接的心理关系统称为人际关系。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就是我们本身具备沟通的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成长过程中,这种潜在能力收到压制,所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个人要想出色完成工作目标,实现自我价值,就要克服种种沟通障碍,在沟通实践中学会如何更好的与人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把人的智力分为智商和情商,情商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能力:了解自我情绪的能力、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情绪的能力、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情商被称为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主要因素,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全面,智商已不再是用人单位关注的中心,而学生的情商却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焦点,学生有一定的智商只是具备了就业的可能,但在工作中能否被认可、被重视,还要看情商的高低。  相似文献   

7.
《职教论坛》2008,(3):37
李天鹰在《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7期撰文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企业成本的削减和经营的合理化,使得日本社会不得不对原来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的工资体制进行重新思考,这也使就职与就业的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这种严峻的经济状况下,用人单位期望新录用的人员不用培训就具备较高的应战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这些素质与能力是作为社会人、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整个素质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向学校和教师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的、和谐的精神状态,而健全人格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的良才。  相似文献   

9.
校长的人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全是靠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如同人们心理上的纽带和桥梁,显示着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在学校这个群体中,校长作为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的最高领导者,完全有必要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去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勿庸置疑,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过去我们根本不能将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之一的人际关系“学说”引用到管理中来,谈人际关系,人们容易跟搞不正之风的人所信奉的“关系学”联系,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的人际关系,是指在一定的群体背景中,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由个体的个性进行调节,并伴随着情感上的满意或不满意状态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学。这些关系可以是亲密的,疏远的,但都是心理上的距离,统称为人际关系。管理实践表明:校长只要建立了融洽的人际关系,就会使工作明畅、生活舒欣;否则,工作处处被动、畏难,心情抑郁,工作效率不高。因而,笔者认为校长应该认真地研究有关学校管理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并使其稳健,和谐地发展,从而激起全体师生员工的热情与士气,提高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贫困学生与非贫困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健康、和谐友爱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贫困学生增强交往能力,健全人际交往心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要从事共同活动 ,因而彼此之间必然建立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 ,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关系、政治关系等的反映。班主任教师同领导、师生产生的这种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 ,称班主任的人际关系。它是一个班主任教师做好工作的基础。那么 ,班主任教师怎样去协调与领导、师生的人际关系 ,从而做好班级工作呢 ?一、建立和谐的班主任人际关系的意义1.和谐的班主任人际关系有利于密切领导、教师间的情感。情感有加大心理倾向影响认知的作用 ,从而取得“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即班主任教师的人际关系良好 ,则教师们对他领导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有一条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规则:一米线。它的含义是人们都有自己的隐私,人际交往中应当尊重人的隐私权,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不要去打探别人的隐私,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交往中突破了一米线,就会给交往的对方造成心理的恐惧,使其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相似文献   

13.
情商(又称情绪商)一词是由美国心理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术语,它是在近几年被提出的心理学概念。情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主要指的是一个人除了具有一定的认知智力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对他人情感的认知能力,具备善于理解他人,善于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有相当高的自我管理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程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良环境。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重视社会交往,学会文明交往,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自尊自重,不卑不亢,善于理解、尊重和帮助他人,并以真诚、谦和的态度来发展和保持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其实也是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高低的表现。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学生都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种种问题,而人际关系的障碍反过来又影响了个体的发展。以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拒的心理状态。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其身边各种社会领域里与人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各种联系纽带。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能否有效适应社会的标志,也是个体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会交往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此外应采用多种途径和措施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交往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人不与他人交往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如果形成的是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使  相似文献   

18.
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生理以及行为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所处环境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适应能力就是指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是个体融人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幼儿的适应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幼儿自身的特点。幼儿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溪市红塔区第三幼儿园通过实施“交流幼儿生活班级”,为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特定条件环境下,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彼此接触、交流、沟通,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由于远离家乡和亲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又处于充满活力和热情的青春期,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吸引、感染,因而渴望交往并与周围人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成为普遍而强烈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社会角色不同,在知识水平,道德观念、心理习惯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而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沟通上的障碍。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消除人们沟通上存在的障碍,这样才能实现新时期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