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通过对2000--2010年天津市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描述了天津市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分布和变化趋势,总结了天津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常住人口规模增长与年龄结构变化对教育资源分配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预测天津各年龄段学龄人口的变化趋势及未来教育资源在各级教育中的分配。同时,梳理了天津市三大产业的人力资本结构现状,结合天津市“十二五”规划中对各产业的发展要求分析了三大产业今后的人力资本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深入研究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发展状况 ,不仅是人口普查资料开发利用的一项主要内容 ,也为分析与评价人口、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互动关系提供了条件。一、人口文化素质综合评价指标的界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 ,是这个国家或地区长期以来发展教育和教育产出积累的结果 ,通常用全体国民平均受教育的基本水准来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国际惯例 ,分析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准的综合指标可以分为预测型指标和历史型指标两类 ① 。预测型指标即“预期学龄”(预期教育年 ) ,指“某一儿童预计将来可以接受教育的总年数”。这…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规模,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适应人口发展的状况。教育事业的发展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在社会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人口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学龄人口的数量,决定了教育规模的最大限度。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国家和地区,其基础教育规模的大小与相应的学龄人口的数量是一致的。因此,人口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学龄人口的发展变化,对教育规模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今后十五年中,我省面临着逐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宏伟任务,它直接涉及到相应阶段学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发展变化,本文拟依据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精神,分析今后十五年我省学龄人口的发展变化对中小学教育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盲点之一:忽视人口动态对教育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关于《基础教育、人口与发展》的报告指出:“人口是对一个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教育体系造成冲击的基本因素。然而,这不是一个单向过程。发展和教育依次对人口以及对人口动态产生影响。”[1]在这里,姑且不探讨教育对人口的影响,而是把着眼点放在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上。人口及人口动态是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影响教育的人口及人口动态因素有:人口整体规模、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人口增长率、人口迁移、学龄人口变化等。人口及人口动态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影响各类教育的需求、影响各类…  相似文献   

5.
盲点之一:忽视人口动态对教育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关于《基础教育、人口与发展》的报告指出:“人口是对一个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教育体系造成冲击的基本因素。然而,这不是一个单向过程。发展和教育依次对人口以及对人口动态产生影响。”[1]在这里,姑且不探讨教育对人口的影响,而是把着眼点放在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上。人口及人口动态是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影响教育的人口及人口动态因素有:人口整体规模、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人口增长率、人口迁移、学龄人口变化等。人口及人口动态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影响各类教育的需求、影响各类…  相似文献   

6.
经预测,在2012-2020年间,苏州3-17岁学龄人口将呈逐年增加之势,至2020年增长将超过30%,这将对苏州教育资源配置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有效应对未来学龄人口的变化,苏州教育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机制创新,大力扶持民办教育;构筑人才高地,整体提升教师素质,以促进教育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福建省乡村乐龄学堂学员305人,使用社会支持量表、健康老化量表进行问卷测查,采用SPSS 22.0版本进行资料统计分析,检验研究假设。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居住情形及乐龄学龄在社会支持各层面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教育程度、乐龄学龄、社会支持与健康老化具有交互作用。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健康老化的影响,不是孤立存在的,还受到人口变项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发布,我国正式迈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征程,积极应对未来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做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之下的教育发展规划是我国教育界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利用24个国家1997—2019年的数据,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一国学龄人口占比对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影响,并对2021—2035年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投资比例进行预测,主要研究发现:拥有更多学龄人口的国家,其学龄人口占比对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正向影响效应越小;2021—2035年间,随着我国学龄人口进一步减少,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将小幅提升,2025年达到3.98%,2030年为4.23%,2035年为4.34%。  相似文献   

9.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启动以及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年龄,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婴儿潮"。人口政策变动将对学前教育适龄人口规模及分布产生较大影响,须提前规划。分城乡预测学龄人口是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的信息基础,本文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2013-2030年城乡学前教育阶段学龄人口进行预测。研究发现,2017年以前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机会窗口",若错过,则会在2017年迎来学龄人口高峰后面临异常严峻的挑战和困难;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期,城镇学前教育需求受人口政策影响更大,特别在2017-2020年间,城镇学前教育需求规模增速超过农村,尽管农村地区面临供需缺口同样巨大。在分析学前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变动趋势与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2005年1%人口抽样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在对不同夫妇的婚配概率和堆积释放生育估计的基础上,从全国、城镇、农村三个维度,对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五个阶段的受教育人口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在"单独二孩"政策下,我国受教育人口的规模有所增长,但长期总趋势是在波动中下降;学龄前儿童在2017年达到峰值,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龄人口经过不同的波动轨迹在2020—2036年间逐类达到高峰后转为下降;城镇在波动中增长,农村则单边下降;全国受教育人口的变动态势,主要受城镇受教育人口变动的影响;要特别关注城乡学龄人口的不同发展态势,为应对未来各级学龄人口变动预先做好充分准备;"十三五"时期城镇学龄前儿童的快速增长,是制定"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以撤并小规模学校为主要手段,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一项重大教育政策。通过广东省某山区县2003—2009年的学校布局规划数据,从物理距离、时间距离和文化距离的分类视角,运用GIS技术和Ordinal Logit模型分析农村学校撤并对学生上学距离产生的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撤并农村学校导致学生上学的物理距离和时间距离增加,偏远学生上学难问题凸显;对学生的文化距离同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在未来学校布局调整的进程中,县域教育决策者应将关注点从一味追求规模效益转移到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上来。要保证农村学生就近入学,设定上学距离的限制;促进学校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保证所有学生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采用科学的规划程序完善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必须采取以下策略,农村义务教育才能走出发展困境,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高水平的均衡发展。补偿农村义务教育,各种基础性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是根本;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扶持力度,确保农村教育充足办学经费是关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增强农村教育吸引力是基础;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政府公共教育责任是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流动,客观上导致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上海市作为外来非户籍常住人口最多的特大城市之一,解决非户籍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保障非户籍人口教育公平,促进城市健康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上海非户籍人口子女教育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下一步上海逐步解决非户籍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区域农民收入与其受教育程度的关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影响当前农民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教育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水平,本文在对云南省4200农户调查,并获得共计3432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和云南省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收入的影响作用,及不同县域的居民受教育水平与其收入水平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就县域范畴而言,初中教育对农民收入的贡献高于高中和中专,这对西部地区加大九年义务教育投入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Educational expansion, long a goal of many LDCs, has become a difficult policy to pursue. Growing populations, shrinking national incomes and higher marginal costs of schooling as schooling reaches more rural dwellers have caused policy makers to take a hard look at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educational demand and expans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ase of Peru where rural areas have yet to attain the nearly universal enrollment of urban areas. The study examines 2500 rural households to explore reasons why children do not attend school, drop out of school, and begin school at later age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monetary costs of schools (fees and other costs) have a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parental decisions regarding school attendance and continua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reveals that mother's education has a bearing on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al participation, particularly in low-income households. Sensitivity analysis also reveals that school attendance of low income and female children are most strongly affected by simulated changes in school fees.  相似文献   

16.
按照甘肃省委确定的区域发展新战略,研究我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几个问题:一是改革"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走"市州组团,县区成网,以城带乡,多级推动"的发展路子,拓展"三教统筹"的办学思想;二是强化各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三是破解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转移输出就业难题,推进城、乡区域合作,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相似文献   

17.
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是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的实践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常州模式,旨在为城乡人口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机会及资源,创新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全区域覆盖为方向的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以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权利为表征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市、县政府应该以合理科学的政策选择,赋予不同类别教育集团运行发展为动力支持,加强集团间办学经验的推广及共享;赋予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教育过程,以及外来民工子女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教师收入补贴等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The current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variability of school effects on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in considering two economically and socially distinct groups of children. The data came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from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China. Two standardised reasoning tests were used to assess fluid intelligence. The between-grade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disentangle the schooling effect from the age effec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chooling and age were 5.09 intelligence points per year, in which the schooling effect (4.37 points) was larger than the age effect (.72 points). The patterns of schooling and age effects were different in urban and rural subsamples. For the urban subsample, the schooling effect was smaller than the age effect for children from grade 1 to 3, but the schooling effect became larger than the age effect from grade 4 to 6. For the rural subsample, however, the schooling effect was always larger than the age effect. The effect of one year of schooling for rural children (5.59 points) was larger than that for urban children (3.15 poin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chooling effec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text where children are growing up.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zes recent household survey data from Gansu, a less developed province in Northwest China, to examine school attainment in a poor rural area of China. Censored ordered probit regressions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determinants of years of schooling. Child nutritional status, as measured by height-for-age Z-scores, and household income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completed years of schooling. Mothers’ education and attitudes toward children's education also have strong effects. Children of mothers with 6 years of primary education will go to school 1.4 years longer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whose mothers who have no education. Science labs in lower secondary schools appear to have positive impacts; providing a science lab is estimated to extend years of schooling by 1.8 years. Finally, teachers’ experience in lower secondary schools also has a strong positive impact on school attainment.  相似文献   

20.
自《科尔曼报告》公布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对于学生学业成绩来说,学校投入与家庭投入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依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利用我国东部和中部5省16个城市中小学校大规模测评数据,采用广义教育生产函数方法,运用两水平线性模型,分析了学校投入和家庭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代理变量)的影响效应。同时,采用Shapley值和Owen值分解技术,识别出对学校教育产出有较大影响的投入要素,得出以下4个方面结论:第一,除生师比之外,办学条件和教师质量等学校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第二,父母参与、父母教育期望等家庭投入要素对教育产出结果有显著的正效应。第三,对于小学平均学业成绩而言,来自家庭的相关投入更重要;对于初中平均学业成绩而言,则是来自学校的相关投入更为重要。第四,相比学校办学条件,教师质量对中小学校平均学业成绩变异的贡献度更大;而且,相比小学,教师质量对初中学校平均学业成绩变异的贡献度更大。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生产效率的5点建议:一是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优先保障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投入;二是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入义务教育事业;三是通过校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校本教研合作等途径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策略水平,尤其要重视提高初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水平;四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家庭教育的制度规范,强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督促父母积极参与子女教育生产过程;五是学校和社区应广泛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家庭教育实践培训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养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合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