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选官制度史上的一次创举。在屡经更迭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以其"选士公平"的特点得以发展和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成为历代统治者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并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官员休假制度从西汉开始定型,当时人称之为"休沐".休沐制度保证了官员有一定的空暇时间去做各种事情,也为汉唐官员们进行文学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从而给文学提供了一种有助发展的可能性.然具体到各个朝代,此制度对文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
正一、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科举取士制度是指朝廷允许普通士人和官员一样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分别任官的一种制度,产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并伴随封建社会的终结而终结。根据资料显示。"科举"这一名称是从"分科举人"这一概念中产生演变而来的。开皇十八年七月,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笼络人心,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  相似文献   

4.
沈凌  李国卿 《文教资料》2006,(16):83-84
“保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保证官员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充分发掘优秀人才,统治者对“保举”规定了严格的责任制度,即“保举连坐”。“保举连坐”不仅在封建王朝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当今社会官员的任用选拔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元代致仕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经历了创建、发展到完善、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从世祖朝开始,一直到文宗时期才结束。元代官员致仕有其自身的原因,官员致仕后享有不同的政治、经济等待遇。总体上,元代官员致仕执行得较为顺利。  相似文献   

6.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代官制起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其特点表现为:一、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二、各级政权的组织比较严谨,分工比较明确;三、官员一律听命于中央,对中央政府负责。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流行沿革时间最长,考试程序最森严,考题样式最烦琐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从隋唐到清末科举制度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对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经历了268年的盛衰变化,在此期间,典章制度也不断变更。行政处分制度作为管理官员的典章制度之一,占有一席之地,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对有关清代行政处分制度研究的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和概述,可为清代行政处分制度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宋代的职官制度尤其复杂而多变。北宋前期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实行官制改革以前,文武百官用前代的职事官名称构成官阶,借以寄禄,同时保留了旧有的实际不起作用的散官,官员又都另外委派职任即差遣,致使官、职、差遣三者分离。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行政的三大特征:(1)形成了一套对教育发生深刻影响的选士制度;(2)重视教育政策在国家管理教育中的作用;(3)产生了专门的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及其官员。在此基础上,简要地论述了封建社会教育行政对我国当前教育行政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赋税制度的发展变化,说明从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土地商业化和私有化迅速发展并成为趋势,迫使封建土地赋税制度发生变化。虽然中国的基本经济结构仍保留着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形式,中国封建社会还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但资本主义萌芽毕竟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而且这种萌芽在不可遏制地生长着,中国的社会性质正在发生着初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历代封建王朝的监察制度,都发挥了重要的封建国家机器的政治职能,其监察机制几乎渗透到整个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生活之中。因此,史家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能相对稳定两千多年的政治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拥有一套完备的监察制度。相对欧洲封建社会而言,这是中国封建政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开始于商周时期,经过秦、汉、唐、宋、明、清等封建社会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契约制度。针对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和研究,可以明晰契约制度发展的轨迹,了解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对契约制度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完善当代的合同制度。现代契约主要有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文章根据这三要素从古代契约的主体、形式的变化和内容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了解社会变迁对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良赞 《文教资料》2009,(33):95-96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产、生活的必然结果,有其产生、存在和演变的历史渊源.其利弊得失,时期不同,不尽相同。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这一制度具有开创式的积极意义;至封建社会晚期.该制度的消极面不断显现,并居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红林 《老年教育》2010,(11):20-20
根据儒家的标准,一名优秀的官员应该政治合格、廉洁自律、生活检点。但在封建社会,这样的官员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赋税制度的发展变化,说明从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土地商业化和私有化迅速发展并成为趋势,迫使封建土地赋税制发生变化.虽然中国的基本经济结构仍保留着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形式,中国封建社会还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但资本主义萌芽毕竟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而且这种萌芽在不可遏制地生长着,中国的社会性质正在发生着初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求索 《考试》1998,(Z2)
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远古人类在我国出现开始,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这是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中国古代政治长时  相似文献   

18.
邢琳 《许昌学院学报》2013,32(3):135-138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法制成就最辉煌的时代,建立了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而完善的法律制度只有通过任官行法,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然而在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违法社会现象也大量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在司法运行中,县级官员的违法现象表现得非常突出,其原因是统治者自坏其法,官官相护,法律制度不能严格执行,结果助长了吏治的腐败发展,严重削弱了宋代法制的实现和社会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官员的公费用餐制度,可以追溯到汉代。此后,经过近10个世纪的逐步发展,到宋代终于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从西汉至五代十国,官员公费用餐制度初具规模,大致为官员在经过的地点,由地方官府负责供应公费膳食;京师各司和各州郡用一部分“公廨本钱”,供应官员和六宫  相似文献   

20.
诸子均分的财产继承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相承而不变的一种制度。这个制度推动了地权的分散,又促进了地权的集中,它对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小农土地所有制为内容的封建经济结构的长期延续,起着保证作用。诸子均分的继承制度是中国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这是农民阶级反抗阶级压迫、民族侵略的思想基础,同时它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累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中国一再重建,也是因为诸子均分的继承制度始终促成并保持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力量对比,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