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碧岩录》是宋代文字禅的代表作,具有重要的宗教、哲学、文学、美学价值。《碧岩录》通过对禅宗公案和颂古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诠释,指导学习者参究公案,找出公案中的禅机,从中体悟生命的“意义”。从现代诠释学的角度看来,《碧岩录》的诠释具有超越性、实践性、创造性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与具体作品,对研究者以往涉及较少的中国古代文言公案小说进行新的观照和审视,将文言公案小说视作一种与白话公案小说相对应的、独特的文人话语,在对其内涵和外延重新进行准确界定的基础上,对文言公案小说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及其文学特性进行较为深入的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公案”内涵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公案文学的外延问题分歧极大,根本原因是各家对古代“公案“概念的内涵界定不一。现代学者对公案小说、公案戏(剧)所下定义,存在内涵过大或过小的不足,其“过大“者,不能涵盖古人认可的全部公案作品,原因是将种概念的本质属性误用为属概念的本质属性;其“过小“者,可将古人归在非公案类的作品涵盖进来,原因是本质属性总和的数量不够。对其不足之处加以调整,结合古人分类的实际,可将古人“公案“概念的内涵界定为4个本质属性:即“取材于案件“,以“成案“和“判案“为情节的基本构架,以及“表现公案主题“。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西方侦探故事大量风行,而本土的公案类文学并没有如一般人所推测的那样消失.相反,近代的中国公案文学呈现多元流传的生存形态.小说、唱本、评话等公案形态互相激发,题材互鉴,曲曲相生,由此形成文人视野下公案小说的启蒙姿态、大众视野下公案类唱本的坊间姿态及表演视野下公集评话的艺术姿态等多元形态.清末民初,北京、上海等地大量出版的公案石印本小说再一次呈现强大的叙述魅力.近代文人对公案等传统元素不断借用与着重,其背后隐含着的是对民族身份的自我认同,其深层原因则是民族集体审美心理的呈现.  相似文献   

5.
《林公案》是记叙林则徐的晚清小说。此书虽名为“公案”,也常与其他公案小说合集出版,但其写法独特,与当时流行的侠义公案文学有很大区别。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作品众多,以塑造侠客义士为重点,情节多离奇曲折。《林公案》则颠覆了这种写作模式,林则徐不是线索人物,而是实际主人公,书中没有塑造众多的侠客形象,也不以侠客义士为中心展开情节,而是真实描写了林则徐的为官事迹,特别是他在水利、漕务和禁烟上的贡献,表现了林则徐的民本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林公案》的创新写法和纪实性使其成为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一种变体,应归类为历史演义小说。  相似文献   

6.
中晚唐闽中文学团体作为一支新生力量与韩愈及其所倡导的古文运动颇有夙缘。韩愈散文所呈现的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颂哲尚古、维护儒家道统的思想成为其创作的基石,韩愈散文"雄健宏伟,浑浩流转"创作风格在其创作实践中被奉为圭臬,但囿于时代、地域,闽中文人对韩愈散文创作接受的同时又有一定的偏离。  相似文献   

7.
在《希腊古瓮颂》中,诗人济慈带领读者走进首尾相连的古瓮画面,引领我们进入艺术审美的圆形境界,而这圆形思维的发生地又是在回环式的诗歌结构中。以中西圆形理论解读济慈《希腊古瓮颂》妙契天和的圆形境界,不仅为《希腊古瓮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把整首诗的内容和形式、主题和结构联系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对传统诗学中的"通变"问题,方东树提出"善因善创",要求诗家既要善于继承前人创作精神,又要以此为基础加以创新,并提出具体的继承、创新的方法或角度。这一看法继承了诗学史上通变观念,旨在实现诗文创作的个性化。它与方东树的诗体正变论一起构成《昭昧詹言》诗学批评的基本思路,体现了桐城派包容并蓄,融通开放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奥运颂     
奥运金光照中华,神州锐气四海夸。金牌有心昭华夏,健儿壮志放光霞。共为炎黄桂冠戴,同向慈亲掬红花。最是党恩诚可仰,无限深情颂万家。(作者单位:福建仙游县赖店锦田学校)奥运颂@傅仰虞$福建仙游县赖店锦田学校~~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陈州粜米》是一出公案戏(也叫勘狱戏).公案戏是元杂剧中最富有社会意义,现实性最强的一部分。它毫不掩饰地揭露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展示了元代社会的混乱、政治的黑暗、人民遭受迫害生命毫无保障的真实状况.元杂剧的古白话语言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在词法上有所区别,元杂剧剧本的构成也与现代戏剧有所不同.为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一)理解《陈州粜米》的社会意义与文学价  相似文献   

11.
七律·回归颂郑文白下迫盟启祸殃,狼吞虎咽面存亡。井冈赤帜高高举,华国义声处处扬。尘垢百年忻澡雪,繁荣奕世庆隆昌。一邦两制昭模示,台海伫看聚一堂。七律·回归颂@郑文...  相似文献   

12.
《西风颂》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鸡西大学学报》2008,8(3):138-140
试图系统梳理《西风颂》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情况,分析《西风颂》在中国广受欢迎的主客观原因,考察其对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济慈主张“想象即真实,即美”。在《希腊古瓮颂》中,他借着想象,展开了诗心与古瓮的对话,化美为媚,“复活”并“创造”了具有永恒意味的“希腊古瓮之美”。《希腊古瓮颂》很好地体现了济慈“元原则、无道德观念、无自我”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14.
《希腊古瓮颂》是济慈脍灸人口的颂诗之一,诗中的“美即真,真即美”观念尤为世人关注和争论不休,本文拟就诗人所主张的美,真以及美与真的关系,结合他的《希腊古瓮颂》,《忧郁颂》及其书信来揭示这个命题的深刻含义,并认为诗人美学思想的核心乃“美即真,真即美”。  相似文献   

15.
颂碑文是碑文中的重要类型。北朝颂碑文从北魏初期开始出现,是汉人碑文与鲜卑刻石记功传统的共同产物。太和以前,颂碑文以散句为主,平实质朴。太和以后,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夸饰铺陈的手法以及用典、骈偶成为其主要特色。北齐、北周分立之后,又呈现出华丽和质朴生动的区别,而到庾信创作中达到南北文学融合之后的颂碑文高峰。  相似文献   

16.
天安巨手昭城楼,黎庶扬眉四九秋.地利天时人望好,外交内治国威遒.去年香港回归颂,来岁澳门雪耻收.切盼台湾情意动,阋墙怨泯整金瓯.  相似文献   

17.
建安颂文在颂美传统的影响下,虽然仍是"廊庙文学"中政治话语的一部分,但也出现了一些美细物和托物言志的平民化、日常化作品。作为一种四言为主的韵文形式,建安颂文仍有较强的拟古、崇古风尚,但其语言上的骈俪化和颂序的大量出现,体现了颂文文体的发展变化和各种文体之间的互相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阿契贝怒斥康拉德是一桩事关非洲文学历史进程的著名公案,可是在中国并未得到充分理解。文章从赵海平分析该事件的文章入手,指出其有只知局外人康拉德、不知局内人阿契贝之病;然后将批评的视角调整至非洲文学一方,截取阿契贝对人的描写数例与康拉德比较,以显示他们对原住民的态度;最后谈论阿契贝挑战康拉德的意图,以及重新讨论这场争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法律与文学的角度看“三言”公案故事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的司法精神,探讨古代法与情、法与理的关系,揭示其理法结合、调争息讼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古代法制文学加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对当代法制文学创作和欣赏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应进一步从内容到文体等多方面拓展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范围 ,追溯“公案”渊源 ,突破“公案”题材束缚 ,研究揭露封建家族法规和封建伦理道德的作品以及人民盼望整治社会治安、惩治社会公害的作品。要对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采取范围广阔、视角多维的方式方法 ,逐步使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形成体系 ,为我国第一部《中国古代法制文学史》诞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