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是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切、余切公式,以及倍角、半角公式的基础。统编高一数学教材在推证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时,是先证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再来证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然后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它  相似文献   

2.
一、三角中的关键词——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  相似文献   

3.
李碧 《广东教育》2013,(11):23-24
一、考点归纳1.能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能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在学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后,接下来就是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而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习后面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重要基础,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及正切公式都是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上变形得来的,所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证明与推导作为基础公式,得到了广大高中教师与学生的高度关注.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各版本教材的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方法,能提高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记忆能力,能帮助学生有效解决恒等变换问题.  相似文献   

5.
金国林 《数学教学》2010,(7):6-6,18
三角恒等变换是三角学得以大放异彩的一个基础,众多眼花缭乱的优美等式都可以简单地利用诱导公式和一个基本恒等式推演而得.人教A版必修四第三章从两角差余弦公式开始了各三角恒等变换的推导历程,因此本公式是整个三角学中的一个核心公式.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考虑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在高中数学必修4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选择第一章(三角函数)讲授结束后,讲授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最后讲授第二章(平面向量).但在第三章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证明过程中,用到了向量的数量积表示,因此,造成困惑笔者想到一种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证明方法,再利用诱导公式可以得到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一、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笔者在单位圆中用三角形等面积的思想来证明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在公式的推导过  相似文献   

7.
由于考虑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在高中数学必修4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选择第一章(三角函数)讲授结束后,讲授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最后讲授第二章(平面向量).但在第三章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证明过程中,用到了向量的数量积表示,因此,造成困惑.笔者想到一种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证明方法,再利用诱导公式可以得到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71):14-15
挖掘学生的有效经验,落实知识的探究过程,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抓住诱导公式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并精心设计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提炼规律、探究公式来源及推导方法,体验公式的推导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单元背景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一课沿用诱导公式的研究思路,利用单位圆的几何性质,探究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材分析本章三角恒等变换是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相关知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作为本章第一节内容的第1课时内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作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第一个公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学习其它10个公式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串联整章的作用.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索与证明.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运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求三角函数值.  相似文献   

11.
1.怎样掌握两角和与差、倍角、半角的三角函数公式,并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化简、求值、证明等问题? 当我们掌握了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以后,其它两角和与差、倍角、半角的三角函数公式即可由它推导出来,并得到如下的公式系统表:  相似文献   

12.
三角函数是重要的初等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三角函数公式是研究三角函数的前提,而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推导所有三角函数和与差公式的基础.在文献[1]中利用群的表示和复数理论证明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本文又给出了这个公式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的3种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13.
1 教学目标 (1)理解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公式的推导来揭示公式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交流、探索、发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多种证明方式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相似文献   

14.
从教材内容来看,本单元主要涉及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以及倍角公式,教材首先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证明了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然后以此公式为基础,利用三角变换逐步推导出其它的三角公式.应该说,教材这样安排,一点也不浪费时间,从逻辑上看,也是非常严密的.但在一部分学生的眼里,这些三角变换似乎只是“符号、字游戏”或“一大堆符号的代换”而已.由于对公式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所以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几乎是机械的.从和角公式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些公式均脱胎于几何命题,所以,借助几何图形帮助学生认识和角公式及其证明是本单元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推导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是在单位圆中构造α、β、-β、α+β的终边,借助于两点问的距离公式,经化简后而得.证明思路虽巧,但推导过程较繁.本文借助向量工具给出该公式的一个简洁证法.  相似文献   

16.
徐峰 《中学教研》2007,(9):26-28
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能初步应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景素材,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能用多种途径推导公式,通过交流合作,体会向量方法的工具性,了解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探究的乐趣,培养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数学必修4的三角函数中,三角函数定义、三角函数线的表示以及诱导公式、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都是以单位圆为模型,不仅表达简洁,而且形象直观,使用方便,更易于学生理解.因此,充分挖掘三角函数与单位圆的内在联系,利用圆的几何特征以及圆的参数方程,  相似文献   

18.
中等数学里经常用到单位圆,譬如大家熟知的用单位圆中的某些线段来表示三角函数值,以及用单位圆来推导诱导公式和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等,本文拟就单位圆的其他妙用,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9.
在原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都属于主干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基本要点之一.新课程将向量作为工具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又将三角恒等变换独立成章,意在培养推理和运算能力,新课程删减了余切、正割、余割和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以及反三角符号等内容,也删除了用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作复杂的恒等变形,避免了三角问题解决中过份的技巧性训练.2010年高考三角试题继续贯彻了新课程的上述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学习了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及三角恒等变换,因此高中生从代数上求解tan 75°并不困难.比如利用两角和正切公式、正切半角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与两角和正弦、余弦公式结合、互余关系与两角差正弦、余弦公式都可以解决.以下借助两角和正切公式可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