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将交换类型分为两种:物物交换是自然和正当的,物币交换是不自然不正当的,前一种交换是为了自用,后一种交换是为致富。而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又认为,货币是使得所有物品可以衡量和可以平等化的唯一尺度,肯定了货币的正当性。亚里士多德对交换和货币的矛盾看法在于,他是从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两个不同视角看待交换和货币的,这正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和经济伦理学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可通过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必须是单务合同或者简单的双务合同,并以货币、物品或者有价证券为标的。经过公证的债权文书具有证明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可以作为法院的执行依据。  相似文献   

3.
货币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扩大了的物物交换阶段、一般等价物交换阶段和货币阶段。与商品交换发展相适应,货币也相应地经历了朴素商品货币阶段、金属货币阶段和凭证货币阶段。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货币也必然会发展到更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 ,中间虽然只有“货币”两个字之差 ,但是 ,它却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物物交换变成商品流通“商品———商品”属于物物交换形式。它是早期商品经济状态下的交换方式。人类社会早期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交换本身是一种不经常、不固定的行为。当时没有也不需要有货币。物物交换形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它们的递进标志着商品经济的向前发展 ,也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向前进步。“商品———货币———商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错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有效性不尽如人意,表现为基础货币可控性降低、货币乘数不可测及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等。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实证分析货币错配对当前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结论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降低,原因在于我国存在的债权型货币错配。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自它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以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1.价值的表现形式的变化.商品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在货币产生前是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的,这时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交换价值.它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它必须是现实的商品;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一般都由货币来表现,这时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价格,即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时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只需观念中的即可.2.等价交换原则的变化.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货币产生前,商品和商品直接交换,所以交换双方比较的是两种商品的价值量是否相等,这时的等价交换原则是指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要相等,即“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另一种商品的价值量”;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出现了用货币交换商品和把商品换成货币,即买和卖.但不论是卖是买,这时买卖双方比较的是这种商品本身的价值是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实行商品制度和货币交换。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货币和货币交换的原理,对于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贯彻党的有关商品货币方面的政策,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货币交换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社会既然还实行商品制度,也就还存在货币交换。与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万能”,资本家利用货币作为购买劳动力、进行剥削的手段不同,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行和管理货币的大权掌握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手里,货币成为管理生产、经济交流、实现产品分配的工具。国家严格禁止将货币转化为资本,并取缔高利贷活动。但是,同商品一  相似文献   

9.
需要范畴是马克思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基于资本论的视阈,通过考察需要与分工、交换、货币、资本几个重要范畴的关系来重新审视马克思的需要范畴。需要的扩大是分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的差别是交换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需要的一体化是货币异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新需要的不断创造是资本流通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分工、交换、货币、资本都是人的社会关系,它们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方式满足着人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货币产生之前,人们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交换,随着交换的发展,物物交换发生了困难,逐渐形成了利用某种物品作为交换的媒介。“贝”是我周最早的货币。商周时期,贝币流通的领域很广。不过,并没有脱离实物货币的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金属货币,初期的金属货币无一定形态,交易时要称重量。鉴定成色,方能使用,可称为金属称量货币。以后,由于商品交换日益扩大,为了方便交换,又把某种金属铸成一定成色和重量,这就是金属铸造货币。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大量使用各种形态的青铜铸币。但当时我国处于分裂状态,各地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都是自行铸币,所以货币种类繁多,主要的形制有铲形(布币)、刀形(刀币)、方形(爱金)、椭圆形(蚁鼻钱)、圆形(环钱)五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布、刀、贝等币,统一了全国的币制。规宅:黄金为上币,铜钱是下币,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货币起源于何时?最早的货币形态是什么?这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也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显然,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远古,人类的生产仅能维持自身的生存繁衍,但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出现后,部落内部或部落之间的交换才成为可能,当然这种交换只能是物物交换。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层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彩陶及一些原始装饰品,其中包括海贝,表明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已经出现。在商品交易中,一些受人欢迎、普遍需求的商品起着价值尺度及交换媒介的职能作用并最终从商品范畴中分化出来,成为正式的货币。《史记·平淮书》云:“太史公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以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确是真知灼见。以殷商考古所发现的币类来看,绝大多数是海贝。这些海贝本来只有在沿海的居民才可能直接得到。贝的光泽会增加装饰美,并且体积小,携带方便,不易被损,因而在交换中就较易取得货币职能。关于海贝是否是实物货币,钱币学界历来有争论。我认为海贝不是实物货币,虽然它是由实物直接转化而来的。海贝与兽皮、布帛等实物货币比较起来,质地坚硬,小巧玲珑,不用分割,携带方便。有着自身价值及天然货币  相似文献   

12.
西汉货币结构问题是秦汉货币研究的新课题。过去诸多学者比较注重在钱币的重量、大小、形状以及钱文方面的研究,对货币结构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甚少,本文就西汉货币结构的演化、它同社会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结构的关系进行探讨,旨在揭示西汉货币  相似文献   

13.
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而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货币危机,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会干扰汇率制度的正常运行,还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宏观经济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是新兴市场国家,存在严重的债权型货币错配,并且越来越严重。文章基于我国1987-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错配减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据此提出了从减轻货币错配的角度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货币的起源,认为货币有两条主要的发展路线,其一是由物物交换发展为利用一般等价物交换,一般等价物后固定为金银,然后发展出铸币;另一条路线是由生殖崇拜物贝壳发展到仿制贝壳,再到铸币。从这两种发展路线说明价值的两种来源: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两种价值都产生了铸币。本文认为在历史上货币价值的产生早于信用的产生。由货币的发展过程说明本质上货币是价值和信用的复合体,起初人们看重的是价值,后来价值的成分逐渐减少而信用成分逐渐增加,最终发展成为纯信用货币。  相似文献   

15.
贝币的出现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在商丘的商族人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展原始的物物交换活动.物物交换中,商族人的劳动所得之物海贝逐渐成为受青睐的中准物、继而成为通货.商朝建立后,海贝成为国货.春秋时期,海贝作为宋国的通货与金属贝一同流通.海贝最早成为中国的货币,海贝作为交换物最早起源于商丘,因此商丘是中国货币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6.
资产,指的是中小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它可以是货币的,也可以是非货币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学校所有的也可以不是学校所有的。只要有利于中小学校目前和未来教育、教学、教研与经营管理活动有效运营,学校也不必负担什么费用就可以使用它们,便构成了中小学校的资产。  相似文献   

17.
货币本质的"不可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的本质属性是其他一切商品同它相交换并用它的价值来衡量、即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为此,马克思把货币界定为同其他特殊商品相对立的一般商品.所谓超越货币本质"一般论"与"特殊论"的对立,是不能成立的.同时,本文从逻辑学的角度对货币的定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货币是交换的媒介,也是交换的产物,而交换是生产分工的结果,没有按人、按地区、(当然也包括氏族)的分工,便不可能出现交换。自己生产、自己吃饱用完无余,就无交换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分工达到一定水平,个人或氏族、地区、生产的产品自给有余或产品单一、对外人外地不同产品有此需求,交换便应时产生。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型的会计计量属性,由于其表现形式多样、内涵公允,所以在中间货币媒介消失后的非货币性交易中,将公允价值作为交换资产的主导计量属性,有关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才能够达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公允、合理反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1.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①一般等价物就是能够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并能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②货币与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