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三舍刘氏",曾有数位学者给予关注。吕妙芬先生说,"刘邦采、刘文敏所属的刘氏家族对于阳明学在安福地区的发展也有极大的贡献",安福北乡彻源邹氏与南乡三舍刘氏是明代安福讲会的主要组织者。张艺曦先生也说:"王学势力在江西迅速窜起,但分析其进入吉安并能深植地方的关键,还在于取得当地势家大族的同情和信任。诸如安福的刘氏家族、邹氏家族的拥护,  相似文献   

2.
福州龙山刘氏是有名的世家望族,从清代至民国直至近代,都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民国福州巨富"电光刘"即出自该家族。龙山刘氏子孙世代皆好藏书,为福州藏书世家,本文结合其族谱,对刘氏家族中有名的藏书家作个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在湖北襄阳有这样一个刘氏家族,位不至高权不至重,但颇受襄阳人的尊重和敬仰;官不显达名不富贵,但他们的义举堪让襄阳人为之憾动.一个多世纪来,这个家族的六代人以教书育人为已任,半个多世纪中,这个家族的三代人把其珍藏的几千件珍贵文物和历史名人书画典籍,悉数捐赠给襄阳市档案馆、襄阳市博物馆、襄阳市图书馆等.教书为生的六代人不可能是一个物质足够富有的家族,可这些足以让这个家族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豪的珍贵文物古玩、名人典籍字画、历代古书古币是怎样从一代又一代刘氏家族人的手中无偿地捐赠给了档案馆等有关部门,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和胸襟?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和行动?带着种种疑虑和不解,怀着满满的尊重和敬畏,我翻阅了所有有关刘氏家族的文字记载,走访了有关刘氏家族中还健在的知情者,慢慢揭开了这三代人历经半个多世纪以来那令人唏嘘不已的捐赠情怀……  相似文献   

4.
陈东恩 《浙江档案》2005,(12):12-13
周恩来总理一贯重视我国的宗教工作,对浙江的宗教寺庙遗迹,以及其他文化设施的保护建设,他倾注了诸多心血.早在全国解放前夕,周恩来就指示人民解放军在作战时要注意保护各地的重要文物古迹.i949年5月7日,他致信中宣部,望前线解放军部队,对位于浙江北部太湖沿岸南浔镇的刘氏嘉业堂藏书楼等要"特予保护,以重文化".由于周恩来的指示,这批多达六十万卷的珍贵藏书终幸免于难.后来,江南名刹灵隐寺,以及天台山国清寺等著名佛教寺庙,同样受到周恩来的亲切关怀和细心保护,在浙江大地均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5.
湘潭市档案馆最近征集到一套<刘氏十三修族谱>.谱中记载着刘氏家族4000多人的历史,其中近代以来有3位人物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第51代刘方山尧和他的长子刘揆一、次子刘道一,他们为中国民主革命写下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家族谱系中的御龙家族,刘氏家族的家法族规体系严谨,结构严密,特别是其劝学式、劝导式、劝诫式、劝惩式、劝谕式等五种的贤达家训,深刻体现了传统中国礼法结合的社会伦理形态及社会成员间重和谐、轻狱讼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陈煦元(1821-1889),原名熊,字竹坪,因为一生行善,时人称之为"陈善士".陈家世代居住于浙江省湖州南浔镇,是当地望族.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陈煦元正是这一时期只身赴沪,迅速发家,成为当时享誉沪上的浙商巨贾.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家族谱系中的御龙家族,刘氏家族的家法族规体系严谨,结构严密,特别是其劝学式、劝导式、劝诫式、劝惩式、劝谕式等五种的贤达家训,深刻体现了传统中国礼法结合的社会伦理形态及社会成员间重和谐、轻狱讼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地处浙江南浔镇的嘉业堂藏书楼,不仅以丰富的藏书著称于世,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外。我国历代私人藏书楼刻书,古代以江苏常熟毛晋的“汲古阁”为最多,近代则以嘉业堂刻本最为有名。毛晋系明代晚期著名的藏书家兼刻书家。毛氏家族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曾刻有世称“汲古阁”本六百种。嘉业堂的楼主为刘承干(字翰怡,1882年生,1963年卒),他从1910年开始,在广泛搜罗古籍的同时,还注意觅集各种书版,加上自己雇工雕刻,据统计,嘉业堂藏有书版三万至四万块,先后印有线装书近三百部,约三千卷。查现有嘉业堂刻本,知刘氏印书大概开始于聚书后的第三年——1913年,最后刊刻时间可能是1930年。以后,刘氏家道逐渐走向衰落,这个不图营利的私人刻书业便告自然终止。现仅就嘉业堂藏书楼刻书的一些特色,分析论述如下: 一 丛书是资料性很强的参考文献。刘承干认识到:辑印丛书,能起到保存古籍、便利应用的作用。因此,刊刻大部头丛书是嘉业堂印书的重要方面。刘承干将购得仁和塘栖朱氏结一庐的丛书版,再加上自己所刻,汇印成《嘉业堂丛书》。刘氏说过,“购得朱氏结一庐丛书版,益以所自刻者,汇为《嘉业堂丛书》,此为校刊丛书之始。”曾协助刘选购图书的学者叶昌炽,在其遗著《缘督庐日记》中述及  相似文献   

10.
家法族规是清季民初家族法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提倡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的观念,首孝剃、睦宗族、远争讼、谨丧祭等,对此阶段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个体家族成员的品格塑造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刘氏家族的家法族规,为中国古代家族规训之显著代表。  相似文献   

11.
庐江刘氏家族是收藏世家。文章考述了刘秉璋及其子刘体信、刘体智、其孙刘国瑞、刘耋龄的藏弆种类和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2.
郭刘氏的"小脚"之路山东冠县,地处山东、河北、河南3省交界处,这里至今保留着古老的风俗.11月的天气有些寒冷,城里已开始供暖.但是在冠县斜店乡的农村,为了节省,很少有人家生火炉.  相似文献   

13.
铭文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文体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铭箴>篇对铭文的定义通行版本为"故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而唐写本、<太平御览>和<玉海>之引文,及元、明的一些刻本此一句的文字颇有异文,这直接关系到刘氏对铭文的看法.本文从<铭勘篇"原始以表末""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三个部分分析刘氏所论述的铭文均包含"褒赞"和"鉴戒"两个功能.因此刘勰对铭文的定义亦应如是,即"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责乎盛德".  相似文献   

14.
肯尼迪家族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惟一的"皇族".人们这样认为并不是由于肯尼迪家族的财富和政治地位,而是因为围绕在这个独特家族周围的高贵荣耀.从"二战"时的一个海军军官,到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5任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是这种荣耀的化身.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旨趣、文献来源、以及《汉志》著录和后人补《汉志》等方面来看,刘向文献整理的对象是图书而不是档案.《汉志》中虽有少量文献表面上具有档案性质,但其内容已不局限于简单的办事记录,而是具有思想上"盘根究底"或文采上"踵事增华"的超越内涵,成为了典型的"图书".澄清刘氏父子文献整理的实质,对于正确认识我国古代图书整理、档案整理、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浙江太湖吴兴,自古为文化渊薮,文人学者层出不穷,藏书家不知凡几。自清末以来,更是大家迭起,产生了当时海内四大藏书家之一的陆氏醑宋楼。民初又崛起声势直追四大家的张氏“适园”、蒋氏“传书堂”、刘氏“嘉业堂”,这三家不但都是吴兴人,且为吴兴南浔镇同乡,彼此或有姻戚之谊、或是通家之好,又都以富豪而好藏书,并且在开始收藏后短短数年或十数年中,即相继蔚然成家,颇为奇观。这其中,由张钧衡创立的适园藏书楼就是一典型代表。本文就其藏书聚散源流、藏书特点及刊印图书等作一考释,以绍介同好。  相似文献   

17.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尉氏刘氏"一系所载和《元和姓纂》等书记载颇多牴牾之处,由于资料缺乏,是非对错较难判断。本文据近年出土的刘煟墓志,对史书所述刘氏世系进行了校补。  相似文献   

18.
"情·罪"小说系列是章诒和先生以狱中结识的女囚为原型而写的系列小说,现已出版的两部《刘氏女》和《杨氏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12),引起了较大反响.女囚犯罪故事的生动性自不待言,就如同小说中所说:"入狱前是个搞戏的,而案情就是戏.凡社会矛盾冲突、家庭生计问题、个人情感风波到了非常尖锐、无法调和的时候,人所采取的极端手段就是犯罪.‘极端’二字就是戏剧性之所在,犯罪情节就是戏剧情节,犯罪技巧就是难得的细节"(《刘氏女》第47页).  相似文献   

19.
刘向、刘歆父子长期的图书工作实践,造就了他们在校勘学和目录学方面的成就.他们在图书工作上的实践创新,至今值得图书工作者学习与借鉴.为此,作者愿与同仁一起探讨刘氏父子在图书校勘和编目方面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83年12月,在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后人(曾孙辈)和肥西县民政局、文化馆等帮助下,我在安徽省肥西县南分路口乡一老农处发现了一套保存完好的《刘氏宗谱》,内载刘铭传事迹的篇章甚多,其中不少是至今不被人所知的新史料,对深入研究刘铭传和纠正以往在刘铭传研究上的明显舛错,颇有益处,特绍介如次。 一、关于《刘氏宗谱》。这次发现的《刘氏宗谱》,为民国癸未年(1943年)六次续修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