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义”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儒家将它作为自己的思想纲领,而且墨、道、法等家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本文主要探讨“义”的起源问题,认为“义”起源于原始的祭祀活动。通过探讨,使读者认识到“义”作为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原则,是起源于原始祭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2.
音乐与诗,似一对孪生姊妹,相伴而生。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其劳动的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产生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所以论及诗歌,就不能不提到音乐。所谓“诗”亦“歌”。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封建社会时期是青少年读书仕进必读的经书之一,也是研究我国周代历史最原始、最可靠,存在的争议问题最少的重要史书。《诗经》虽然是《十三经》中存在争议问题最少初一部经书,但从前清以来,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没有完全统一的学术问题。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就的基础上,从历史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继续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新的见解。本文拟探讨三个问题:孔子是否删“诗”?如何正确理解《诗经·国风》部分反映的民俗?关于《鲁颂》反映的史实的时代。一、孔子是否删“诗”?孔子删《诗…  相似文献   

4.
"稗官说"质疑兼论"小说起源于《左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古代小说起源的研究,歧见很多,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是“稗官说”,但是“稗官说”并不能说明小说的真正起源。古今探讨小说起源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争议,主要是对“起源”的认识不一致造成的,另外对小说起源的探讨,应该放在“作为书面作品的小说”这一点上来探讨,从这个角度出发,小说起源于《左传》,因为《左传》是最早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叙事作品,它所创立的叙事规范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所应该有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类艺术遗迹分析入手,探讨原始人艺术活动背后的动因,阐述原始宗教在艺术起源中的重要作用,并对“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提出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人类最古老而又最瑰丽的艺术花朵。我国的诗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诗国”之称。过去,我国许多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从诗开始的,它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而且能激发孩子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孔子曾说:“书以道事,诗以达意”、“不学诗,无以言”。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我们要把学校办成一所诗的学校,我想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  相似文献   

7.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在鉴赏古典诗歌时,如能从“诗眼”人手,一方面可以体味诗人创作时的艰辛与欢愉,另一方面也是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的一把钥匙,读者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对诗眼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8.
Poetry诗     
诗是什么?威兼&;#183;华兹华斯说诗歌是“起源于宁静中回忆的情感”。而在这首小诗中,诗人运用了形象的思维,把诗与读者身临其境的自然联系起来。说它如芳香的玫瑰,如清丽的蓝天、如发光的萤虫、如涛涌的大海,借助了排比、对偶、转折与衬托的修辞手法,让读者能感受什么是诗歌,同时又构成了一首蕴含精妙意境的小诗。  相似文献   

9.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是一种最 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诗人情感的倾泻,也是诗人智慧 的结晶。鉴赏好的诗歌,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丰富阅历,美化心灵,陶冶情操。在诗歌 鉴赏教学中,我以为要着力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三美”:反复吟诵,领会诗歌的情感美。诗歌鉴赏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认知 、想象、记忆、思维。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赏诗,首先得读懂诗。通过反复 诵读,整体认知,理解诗文的词义、句义,把握诗的内容。其次,通过反复…  相似文献   

10.
人类艺术最早起源于人对形式及体式的追求,诗人对诗的形体的重视出于人的构形本性和艺术的本性。诗体具有制订做诗法的意义,既是呈现诗这种特殊文体的表象特征的“诗的图式”,是诗区别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的表面形式的重要标志;更是呈现诗的形式规范及写作规范的“诗的法则”,是诗歌写作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的写作迥异的重要原因。诗体在历史上曾受到极端重视,  相似文献   

11.
诗是最严谨、最纯粹、最精微的文学形式 ,要培养高尚雅致的审美情趣 ,诗歌是最好的载体。但诗歌教学又往往是最难激发兴趣、获得趣味的教学 ,它没有“故事”的情节吸引 ,更没有“卡通画”的感管刺激。因此 ,诗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和浅显的感官满足中跳出来 ,获得一种纯正的文学趣味 ,从而实现“陶冶情操 ,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那么 ,什么是诗的趣味呢 ?试以初中语文第四册《古代诗词五首》略作说明。《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回师至碣石山所作。全诗意境恢宏 ,气势雄浑 ,情感奔放 ,有“天行健 ,天子以自强不息”的情…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起源于劳动的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在我国被普遍承认已四十余年。这个观点对教育的社会性作了肯定,无疑是有其理论建设意义的。但是,目前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这种笼统的概念化的说明。稍加深究,便觉得这种说法含糊。首先,说教育起源于劳动,其立足点全在于劳动经验的“传递”。例如:“制造工具并在集体中参加生产劳动,一定要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掌握生产知识技能的。由于这些品质都不是从儿童天赋中自然成长起来的,是须从学习中获得的。原始的人类遂有目的,有意识地向青年一代传授生产斗争经验。……”无论“起源于生产劳动与生活的需要”也好,或“起源于非生物经验的传递”也好,都是起源于“经验传递”。但是,教育本身便是以“经验传递”为显著特征的。因此,说教育起源于劳动无异于说教育起源于教育。其次,教育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是性质迥异的两个问题,但起源都归结为一。人类起源于劳动,音乐、审美、教育……等等起源于劳动。可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都带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起源。那么,教育的特殊起源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什么?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诗歌有许多精彩的论述,“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中外名人对于诗歌也各见仁智。艾略特在《诗歌的作用》中说:“诗歌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最敏锐的感觉。”诗评家吕进先生认为“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  相似文献   

14.
赋为诗体论     
关于赋的归类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清末大学者刘熙载在他的著作《艺概》中则明确提出“诗为赋心,赋为诗体”的论断。本人认为此说甚为精当,可谓至论。本文从赋起源于诗歌、赋有诗之特质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人对王维诗歌的研究是通过文学的途径,以文析诗,以诗析诗。本文旨在以画家的视角,探讨绘画手段在王维诗中运用的方法,从绘画手段入手,对王维诗歌“诗中的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多年以来 ,高考作文一直与诗歌“绝缘”。本来读诗写诗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 ,也最能表现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如诗如幻的年龄特征 ,但我们历年的高考作文偏偏来个“诗歌除外” ,这一规定违背了中国非常重视“诗教”的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们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承。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 ,中国的诗歌传统一脉相承。可以说 ,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光辉灿烂的瑰宝。古代文人写诗抒怀 ,以诗酬答 ,以诗相赠 ,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事。可是当代文人中还有多少能写诗?还有多少人能写点像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巫乐是音乐的起源”这一论题进行了否定,认为人类的一切文化遗存都是由生产派生出来的。提出。音乐起源于原始生产,并从音乐的一些基本要素声音、节奏、乐器等方面加以阐述,充分肯定了人类生产过程中的模仿在音乐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巷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孔子是“诗教”的最早也是最积极的倡导人和身体力行者。两千多年来,“诗教”的传统绵延不绝,虽然近几十年来在“诗教”方面走过弯路,但由于诗是传统瑰宝,有着不可阻挡的魅力,所以“诗教”越来越受重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是:对语文课本中的不少诗歌,怎样教才能充分发挥诗教的陶冶功能?诗歌教学与一般课文的教学应该有怎样的不同?笔者在教《石壕吏》一诗时,曾做了一些尝试,改变传统的古诗文教法,试图变换课堂形式,把《石壕吏》改写成剧本.让学生当一回编剧。  相似文献   

19.
棋有棋眼,诗有诗眼。棋有眼则活起来,诗有眼则更具有艺术表现力,使诗歌意象染上诗人的情感色彩。在书法作品中,我认为也存在“眼”,它包含两个方面:对单字结构则存在字之“眼”;对于整篇章法则存在书之“眼”。以下试作一些初步探讨。象“诗眼”是最能显示诗歌内涵真谛的最关键之字句的意义那样,“字眼”可以认为是一个字中最能反映书家艺术个性的最神彩的一笔,“书眼”则为一幅字中意境、神采最佳的部分。先就字眼而论。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书家都力图使每个字都能写出反映自己的笔画特  相似文献   

20.
一、遨游古诗词,感受古典文学的妙中国在世界文学史上素有“诗国”美称。诗歌的起源几乎与人类的起源样久远。早在3000年前,我们勤劳、敢又睿智的祖先就热情洋溢地唱出自己嘹亮的歌声,并且用文字记录来,这就是诗歌。可以说,诗歌是我中华民族的瑰宝。如果让小学生在歌王国里遨游,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到文学的熏陶,同时,对他们的言行起着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诗也会吟。”读汉乐府诗,感受古代层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及其对阶级削和压迫的反抗;读屈原的诗,感受的辞彩瑰丽,想象奇伟,富有浪漫主色彩;读南北朝民歌,既感受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