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该教的教得不太好,不该教的教得又太多”,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文教学健康活泼发展。哪些是“该教的”,哪些是“不该教的”?如何把握?确实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了。  相似文献   

2.
胡立根老师的文章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为什么要有语文教师”的问题。这个问题与“为什么要有语文课”一起,构成所谓“语文科立科合法性辩护”。“为什么要有语文教师”“为什么要有语文课”的问题,应该分两个层次来看:一是语文科本身的特殊性,二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本身做得怎么样。语文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它很容易做“无用功”,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语文教师,也没有做好,做的事大都属于“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不该教的教了无数,该教的又没有教”这一类情形。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小学阅读教学耗时多收效微的弊端被人们所诟病,其原因众多,但不可否认,一线语文教师对“教什么”缺乏理性认识和实践抓手是主要症结所在。众所周知,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均为“文选型”教材,大量的名家名篇选入教材后,哪些内容需要教、值得教、应该教,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某一篇课文而言,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没有定性和定量的规定,以致我们的一些语文阅读课堂,要么漫无目标“无序教学”,要么纠缠内容“得意忘言”,要么重复已知“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4.
所谓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就是解决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以往由于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模糊、理解偏颇和把握不当,导致在具体的教学中该教的没教不该教的乱教,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效甚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以来的语文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是“非语文”与“泛语文”的现象。究其原因,从理念方面说,是语文教师的人文意识过强,语文意识过弱;从课堂操作上看,是语文教学一直难以走出“教课文”的弊端,而进入“教语文”的境界。那么,“教课文”与“教语文”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呢?本文通过对人教版二年级(下)《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设计及其教学中有关情况的评析,谈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6.
如何创造出“教得灵活、学得轻松”的教学氛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语文教学中,我抓住了“重基础知识教育、重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这一基础环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相似文献   

7.
如何创造出“教得灵活、学得轻松”的教学氛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语文教学中,我抓住了“重基础知识教育、重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这一基础环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教作文、改作文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头戏。教了十多年的语文,也教了十多年的作文,可心中依然非常困惑与茫然:作文该怎么教?“作文是教出来的,作文是改出来的”这一传统作文教学观念一直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占着主导作用。打教语文起,这种思想也一直在指导着我。于是想方设法“教”,挖空心思“改”。可是,学生的作文依然不见起色。  相似文献   

9.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作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一思想的领悟和应用:“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基础;“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教”也会自学;“教”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不教”也能自觉。  相似文献   

10.
当前语文教学中,确有许多教师对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困惑不解。面对新的课改理念,他们茫然无措,无所适从,教学方法非“左”即“右”,只有形式而少有实效的课堂现象屡见不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不甚理解,二是对语文课的基本特征尚不清楚,于是教学中机械照搬模式,邯郸学步,结果迷失了自我。语文课该怎么教?语文课堂教什么?这成了摆在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大问题。而相比之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故本文就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略谈浅见。语文课堂教什么?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研究“教什么”比研究“怎么教”更重要,因为它涉及语文教学的本质问题.语文教学应该不教“泛语文”的内容,不教“伪语文”的内容,不教不可教的内容,不教学生已懂和易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了“怎样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针对一篇课文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3.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教师备课时的必然思考,但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首先,部分教师重视“怎么教”忽视“教什么”,致使课堂形式新颖但内容庞杂零碎,语文知识与能力并没有在学生的心田中扎下根来;其次,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部分教师把握不好“教多少”和“怎么教”,该讲的不敢讲,该问的不敢问,致使学生对应当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方法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4.
马兰 《学语文》2014,(3):40-41
语文课到底“教什么”是每个语文教师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针对一篇课文设计好“教什么”,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 “教什么”归根结底,决定了应该“怎么敦”,并影响着“敦得怎么样”。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几乎每堂课都有明确、具体、独立的知识和能力定位,  相似文献   

15.
高培权先生在《语文学习》2006年第10期发表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以下简称《辨析》)一文,文中列举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三类现象,借此批评“用教材教”这个理念“缺乏科学性,谈不上先进性,实在难以操作,只能使人难识语文教学的本真,陷入表面的虚浮”。由此,他提出了用“走进教材”和“走出教材”来代替“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见解。而钱林波老师认为,高先生对自己所要批评的对象认识得并不全面,甚至存在着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16.
"简简单单教语文"已经是时下对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和模式。"简简单单"其实并不简单,它是要经过长期教学实践与思考之后才能形成的对语文教学的深刻认识,是高度凝练的教学思想,是超越语文教学技术所步入的教学艺术境界。“简简单单教语文”,重点应落实在“简”上,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闲惑所在.这牵涉到语文教学的目标、特点、效率以及教学走向。本文重点谈一谈小学语文“不教什么”的问题,因为只有弄清楚“不教什么”,语文教学才会有效乃至高效。那么,什么内容不需要教呢?  相似文献   

18.
我的教案封面写有两句名言:“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当初写这两句话,主要是因为它把自己所教的语文,说得是如此大气,几乎等同于生活,自然会令人腰杆挺直起来,增添几分豪情与自信。静下来仔细想想,疑窦顿生: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这是新媒体微信传播的一篇短文,我们连作者都无法找到。但谈的却是一个让我们语文教育界感到汗颜的、尴尬的话题。看了这封试卷我们就该知道:语文是什么,语文的试卷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哪些该教,哪些不该教,甚至能就发现过去多少年我们对传统教育的"妖魔化"(如死记硬背)是多么愚蠢和狂妄。  相似文献   

20.
当新课改中“小组讨论”、“表演”、“课件演示”等花哨的教学手段“乱花渐欲迷人眼”时,当浮光掠影的课堂教学背后不断地暴露出学生基础的薄弱时,我们不禁困惑了,迷失了……语文究竟该怎么教?听了于永正老师关于“简单语文”的讲解后,我的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原来,语文也可以简简单单地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