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在数学应用题里,往往有些量是变量,有些量是不变量。以不变量为标准量,就容易找到未知量与已知量的数量关系,从而解答也就不难了。举例如下: 一、和是不变量例1 有两袋米,如果甲袋倒10千克米到乙袋,这时,甲袋的米是乙袋的4/5。如果乙袋倒10千克米到甲袋,那么,甲袋的米是乙袋的2倍。甲乙两袋米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分析甲乙两袋米的总和是不变量。这个量作为标准量。当甲袋倒10千克米到乙袋时,甲袋米占两袋米的总和的4/5÷(1 4/5)=4/9。当  相似文献   

2.
[题目]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各有年历卡若干张,如果甲给乙13张,乙给丙23张,丙给甲3张,那么他们每人各有年历卡30张。问:原来三人各有年历卡多少张?  相似文献   

3.
数学擂台     
《数学小灵通》2014,(7):F0003-F0003
1.如下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中,AB长8厘米,阴影部分比三角形EFH的面积小12平方厘米,求HB长多少厘米。2.甲、乙、丙三人分一袋花生,甲先拿走总粒数的1/5多6粒,乙又拿走了剩下的1/5多9粒,其余的都给了丙,结果三人分到的花生粒数都一样多。这袋花生共有多少粒?  相似文献   

4.
在解答小学数学问题时,往往会碰到一些难于打开思维闸门的题目。我认为只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揭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便能达到化难为易,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例1:甲数除以乙数,商7余5,如果甲数扩大6倍后,商正好是45,甲数原来是()。这道题难度较大,被除数、除数均属未知;被除数扩大6倍后,恰好能被乙数整除。用这样两个  相似文献   

5.
[题目]把一堆糖果全部分给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原计划甲、乙、丙三个小朋友所得的糖果数之比为5∶4∶3。实际上,甲、乙、丙三个小朋友所得的糖果数之比为7∶6∶5,其中有一个小朋友比原计划多得了15块糖果。那么,这个小朋友是谁呢?他实际所得的糖果数是多少块?  相似文献   

6.
一、案例描述苏科版数学补充习题七年级上册P69页第3题: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1只,我的羊的只数就是你的羊的只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1只,这样我们的羊的只数就一样多了.”问两个牧童原来各有多少只羊?  相似文献   

7.
正一、案例描述苏科版数学补充习题七年级上册P69页第3题: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1只,我的羊的只数就是你的羊的只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1只,这样我们的羊的只数就一样多了."问两个牧童原来各有多少只羊?我让同学们分小组合作交流,大约五分钟后,景星主动走到黑板前面向大家说到:第二句话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1只,这样我们的羊的只数就一样多了."表明甲比乙本  相似文献   

8.
题目:甲、乙、丙、丁、戊共有480粒糖果。甲给乙一些糖果,给的糖果数恰好等于乙手里的糖果数。乙给丙一些糖果,给的糖果数恰好等于丙手里糖果数。依此类推、直到戊按照甲手里的糖果数给甲同样多的糖果。最后五个人的糖果数相等,问原来各有糖果多少?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知,最后每人是480÷5=96(粒),用倒推法解较为简便列表分析如下从表中可明显看出五人原来各有的糖果数如下。甲:141,乙:93,丙:90,丁:84,戊:72。筌原来各有糖果多少个@肖正利  相似文献   

9.
一个比,如果它的前项、后项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比值将发生变化。解决这类比的变化问题,需要我们抓住题目特点,采取灵活的解题策略。1.几个相比量的总和不变例1援将一堆糖果全部分给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原计划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是5颐4颐3。实际上,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数的比为7颐6颐5,其中有一位小朋友比原计划多得了15块糖果。那么这位小朋友是  相似文献   

10.
在《代数初步知识》这一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知道了字母与数的关系:字母具有任意性(一般性),而数具有个体性(特殊性).有些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较隐蔽,这时如果我们能适当地引人字母,用字母代替有关数量(这些数量多为未知的),那么就能使数量关系清晰明朗化.此即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所在.不妨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例1有甲、乙、丙、丁四位小朋友,已知甲比已大4岁,丙比乙小2岁,丁的岁数恰为甲与两岁数的平均数,问已与了谁大?相差几岁?在这个问题里,虽然知道了四位小朋友年龄之间的关系,但要想求出四位小朋…  相似文献   

11.
数学形象思维及其教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数学形象思维的客观性 人类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从前提(已知条件)过渡到结论,其思维活动方式,很可能是极不相同的。例如:有甲、乙两个牧羊人,如果甲给乙5只羊,那么,甲、乙二人羊的头数相等;如果乙给甲5只羊,那么,甲的羊的头数将是乙的两倍。问甲、乙二人各有多少只羊? 这里,一般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形: (1)借助图解的视觉化形象来进行思考(方框图略);(2)借助数学语言、符号来进  相似文献   

12.
刘裕娟 《文教资料》2005,(26):125-126
案例.下面以《解简易方程ax+b=c的练习》这节课的教学片断为案例,试行分析如下:在练习完解方程后,出示一思考题:甲袋有a千克大米,乙袋有b千克大米,如果从甲袋倒出8千克装入乙袋,那么两袋的大米同样重,下面哪几个等式符合题意?(1)a-8=b+8;(2)a-b=8;(3)(a-b)÷2=8;(4)a-b=8×2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你们想不想战胜它?(生:做出胜利的手势,都异口同声说想)先看第(1)个等式a-8=b+8(生:a-8表示从甲袋取出8千克,b+8表示往乙袋装入8千克,正好符合题意,两袋的大米同样重)。同学们都毫无疑问表示赞同,第(2)个等式a-b=8(生:a-b表示甲袋比乙袋多的千克数,8…  相似文献   

13.
甲、乙两人共养鸡55只。如果甲卖掉自己养鸡数的3/5,乙卖掉自己养鸡数的3/10,则两人余下的鸡的只数相等,问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只鸡?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遇到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题目,有时会束手无策,不知从阿想起,有时思路被阻断想不下去。遇到这些情况,我注重从下列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去想。一、借助图形探索思路例甲、乙两辆汽车共拉苹果若干筐,其中甲车拉的苹果占60%。如果乙车给甲车12筐,则乙车余下的筐数占总筐数的25%。甲、乙两车各拉多少筐苹果?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有这样的一道思考题:有甲乙两袋米,甲袋装米10千克。如果从乙袋中倒出13给甲袋,两袋米就一样重。乙袋原来装米多少千克?对于这道题目的算术解法的教学,我先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分析,学生基本都能够作出以下的线段图:似此能够正确  相似文献   

16.
题目:(古代问题)有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1只,我的羊数就是你的羊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1只,我们的羊数就一样了."两个牧童各有多少只羊?  相似文献   

17.
甲小朋友不小心弄坏了乙小朋友的玩具,一般情况下,此时小朋友的表现会是这么两种,一种是乙小朋友大哭大闹,弄得甲小朋友惊慌失措,事后甲小朋友对乙小朋友不满,认为乙小朋友小气,瞧不起甚至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有个数学家叫张丘建,曾留下数学名著《张丘建算经》。小时候他就才思敏捷,计算能力超群,许多有学问的人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也难不倒他,因此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朝中出了“神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著名数学家夏侯阳的耳朵里,夏侯阳有意收张丘建为徒,但不知他是否真有数学天赋,便出了道考题:有甲、乙两个和尚为修寺庙分头去化缘,半个月后他俩化到些银两回到寺庙。此时若乙给甲10两银子,甲比乙所多的是乙余下的5倍;如果甲给乙10两银子,那么二人的银两相等,问甲、乙各化到多少银两?小丘建略加思索便有了主意,他说:“根据‘若甲给乙1…  相似文献   

19.
盈亏问题     
数学课上,徐老师拿出一袋QQ糖对同学们说:老师想把这些QQ糖奖给几个课堂表现良好的同学,如果每个同学分4粒则多6粒,如果每个同学分5粒则少8粒,谁能算出老师想把这些QQ糖分给几个同学,一共带来几粒QQ糖?老师就奖给他5粒QQ糖。话音刚落,班上的智多星林劲曜马上脱口而  相似文献   

20.
本栏责任编辑肖钅监铿有些应用题如果根据题目的特殊结构,用扩倍的方法往往能迅速找到解题途径。例1:甲、乙两仓库共存粮140吨,甲仓的16%和乙仓的20%正好是24吨。甲、乙两仓库各存粮多少吨?分析和解:将甲仓存粮数和乙仓存粮数都扩大5倍后:甲仓的80%+乙仓的100%对应于120吨由此可知:甲仓存粮的(1-80%)是140-120=20(吨)所以,甲库存粮为:20÷(1-80%)=100(吨)乙仓库存粮为:140-100=40(吨)答:甲、乙两仓库各存粮100吨、40吨。例2: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98人,一次大扫除,两个班共派出18人去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其中五(1)班派出本班人数的15,五(2)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