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从语言学家对krashen习得/学得假说的异议看到习得和学得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进而认为krashen在此理论基础上创立的自然教学法对外语语法教学的忽视是不妥的,并从语法教学的意义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2.
克拉中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给语言教学带来一派生机,也引起不少争论。区分“习得”与“学得”,并研究它们的特征和作用是有意义的。“习得”与“学得”的关系是自然语境与教学语境、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外因与内因、归纳与演绎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习二语,需要“习得”与“学得”的二元视角并将两者相互整合,以求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人类掌握语言的两种不同方式———习得和学得之间的异同 ,结合语言教学的实际情形 ,分析了习得、学得与记忆、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指出语言教师要根据语言学习的实际情况 ,发挥习得和学得各自的优势 ,相互补充 ,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学家对krashen习得/学得假说的异议看到习得和学得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进而认为krashen在此理论基础上创立的自然教学法对外语语法教学的忽视是不妥的,并从语法教学的意义和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5.
除了基本的研究方法问题,二语习得理论建设过程出现了众多问题,如:理论层出不穷,相互矛盾,对理论的出发点和目的梳理不清等。本文拟对主要的第二语言习得观点和理论建设的关键问题如研究方法、研究范畴、类型划分和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作概括性的介绍,并建议各种理论可以相互"融合",构建互补,以解释二语习得的不同维度。  相似文献   

6.
继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区分出“习得”(acquisition)和“学得”(learning)概念 ,并提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习得”比“学得”更为重要的语言习得理论以来 ,二语习得研究者们对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学习系统和方式有许多评价。本文通过对二语习得中如何掌握语言三要素过程的分析 ,论述“学得”与“习得”在二语学习中的关系及其各自所起的作用 ,并指出“学得”与“习得”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相互使用 ,互相渗透的。  一、关于“学得”与“习得”的有关论述   2 0世纪 70年代StenhenD .Krashen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有关英语冠词的形义匹配格局,即由冠词和名词组成的六种形式的名词短语(the N,a N,φN-s,the N-s,φNu,the Nu)与三种指称类型(定指、不定指、类指)之间的匹配格局,分析了"冠词+名词"结构形义匹配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强化的关系,并根据"冠词+名词"结构形义匹配格局和形义匹配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强化关系对冠词的各种用法的习得难度进行了推断。本文为冠词习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冠词习得研究走向深入和细致。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在某种意义上讲,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与那种语言相关联的文化。因此,深入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意识,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文化能力,是今后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潜意识与二语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与潜意识是两个相互联系、并列存在的信息接收、加工和存储系统。在一定条件下 ,它们可以同时处于工作状态 ,但它们的工作模式是不同的。语言能力的获得是意识与潜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潜意识系统习得语言 ,是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和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于虹 《教师》2011,(17):71-71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和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这与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相互吻合。因此,从理论上说,概念隐喻知识的引入有助于英语词汇习得。本文在讨论了概念隐喻的基本内涵基础上,考察概念隐喻的引入对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词汇能力的影响,以期为非英语专业学习者改变词汇习得方式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学与思的关系是互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学思应当有机结合,不可偏废.孔予这种学思并重、学思结合的为学之道,今天仍然值得人们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适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适应关系研究主要是采用符合心理测量学原则的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适应性量表,通过随机取样和整体取样,对某市高校3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城乡差异;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大学学业成绩有很大的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适应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虚拟学习空间与真实学习空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学习空间与真实学习空间的区别,宜以学习空间所涉及的人、物或事在学习中是否为真正触及到该人、物或事的本身来划分。从这个意义上说,虚拟学习空间并非远程教育(特别是网络教育)领域中专有的术语,传统的课堂教育也有利用虚拟学习空间的问题。两种学习空间各有优点与缺陷,只强调或忽视任何一种学习空间都是不恰当的。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虚拟学习空间肯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利用,但真实学习空间的利用始终不应放弃,更不会消失。它们之间存在着互补性,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与条件取长补短地交替利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上)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不仅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更要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珍视探究中学生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当然,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唯一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学习方式就是落后的、过时的、应该抛弃的。实际上,不同学习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5.
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不仅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更要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珍视探究中学生的个人观念、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当然,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唯一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学习方式就是落后的、过时的、应该抛弃的。实际上,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6.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的本真所在。在区域层面上优化教学,就要将自主学习作为核心要义来实施,并通过教研部门与基层学校的互动来概括自主学习的公共策略,实现从自主学习的意识唤醒到自主学习习惯的强化。这些基于实践概括的策略贯穿于整个学习流程,教学优化则寄寓其中。  相似文献   

17.
为意义建构学习设计教学--学习与教学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学如何影响学习。教学与学习是彼此互相联系的过程,从而促成学习者发生改变。学习可以比喻为“反应增强”或“知识获得”或“知识建构”.这三种比喻所建议的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势所在。学习时发生着三种记忆.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与之相配备的三种基本学习过程分别是选择、组织和整合。教学必须帮助学习者选择相关的信息.组织信息和整合信息。也就是说,有意义学习依赖于在学习中的积极认知加工或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8.
Norah Shultz describes Arcadia University's unique learning communities that support student interactions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world outside th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19.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综合分析研究了在网络环境下适宜成人英语学习的协作学习方式。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支持,交流沟通,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协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因此,协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大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先秦典籍在汉代流传 ,经过了汉人不同程度的整理 ,甚至改造。传世的“群经诸子”,主要是汉人的文本。汉王朝一系列的重大举措 ,有利于儒学占主导地位 ,从而形成中国学术史上的“经学时代”。“经学时代”之形成 ,除了社会政治的“外因”,也有学术本身及发展的“内因”,那就是 :各学派的“同源异流”、“其务为治”,以及彼此间的“相生相灭”、“相反相成”,发展为各学派均“兼综”他家的自我调适。从而形成新的学术“整合”。汉代新的学术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实际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