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贺兵 《传媒》2016,(20):79-80
网络空间业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间,关乎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从全球网络空间发展格局来看,中美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和最大的网络主权国家,网络空间竞合关系相当微妙,问题处理涉及面广、影响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来看,如何在互异的网络治理观中"求同存异"、共破"修昔底德陷阱"、重构中美网络空间博弈新态势已成为增强双边互信、推动国际网络空间规则制定进程的大国新担当.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发展早期就有学者关注到了互联网技术对网络空间治理的影响.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公共政策和法律层面的网络空间治理,并对网络空间治理模式产生了分歧,尤其是"互联网自由"和"政府管制或法律规制"方面的争议.弥尔顿·L·穆勒的《网络与国家》提出政府-国家主义、网络-国家主义、政府-全球主义、网络-全球主义四种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数据主权关乎大数据时代的国家发展机遇与总体国家安全,成为激烈争夺的新资源、国家博弈的新领域。围绕网络空间治理模式、治理主体、治理方式等问题,相关博弈主要体现为“多利益攸关方”与“多边主义”的网络空间治理模式矛盾、非政府部门主导与国家主导的网络空间治理主体矛盾、网络军备竞赛的存亡矛盾等方面。依据不同国家的数据立法安排和利益诉求,可将全球数据主权分为严格数据主权模型、宽松数据主权模型和可选数据主权模型三类。因应全球数据主权博弈态势,我国可摒弃网络空间治理模式之争,采之以实用主义态度对待;暂缓推进以联合国为主导主体的治理方式,全方位拓展大国双边多边合作,利用网状外交让国家实质性参与网络空间秩序治理;改进可选数据主权模型,从态度、制度、程度等方面构建我国数据主权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4.
尤可可  宋梦茜 《传媒》2021,(8):93-96
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国家安全问题与信息化、智能化等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融为一体,传统单一国家主体的治理模式显然不再适用于当下国际环境.互联网诞生的50余年来,互联网治理模式经历了技术治理、联合国治理、国家中心治理模式的变迁,其有着三重制度动力:网络安全问题是其产生的原生动力;地缘政治斗争是其演进的核心动力;网络空间博弈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综合分析,本研究认为互联网治理超越了民族国家的范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这与全球史观"文明互动"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因此,如何加强网络空间的共同治理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9,(4):11-26
中外新闻学最初都是人文学科的旁支,新闻学专业大多起源于文学专业,新闻学缺乏受人尊重的学科地位。经过一百多年的学科建设,新闻学逐渐摆脱了"新闻有学无学"、"新闻是学非学"等问题的困扰,逐渐发展成一门人文与社科交叉的学科。然而,新闻学总体上还是一门理论门槛低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够聚焦,学术共同体达成的共识性理论不多。进入21世纪新闻传播权的分化使新闻传播逐渐向公共传播转变,新闻学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均出现了重大变化。当前新闻学研究需要不断创新研究范式,努力规划新闻学的理论谱系,重建新闻学在学术场域中的地位。中国学者应该充分发挥"新闻学想象力",不断从民族场域、国家场域转向国际场域、世界场域,努力为全球新闻理论建设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第50次大会6月23日在伦敦举行,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呼吁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形成七点共识,推动互联网治理迈向全球共治时代。鲁炜在演讲中指出,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互联网发展程度不同,带来了治理模式和方法的不同,存在着一些分歧和争议,但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愿望是一致的。正如ICANN愿景所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网络"。鲁炜指出,基于这样的共  相似文献   

7.
网络空间的三重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技术现象学的视角,以客体性、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三个范畴阐释网络空间的内涵。在客观的技术层面,网络空间作为通讯场,体现科学世界的数学结构;在主观的体验层面,网络空间作为感知场,体现意识世界的直觉结构;在主体间性的交往层面,网络空间作为意义场,体现文化世界的符号结构。这三个层面彼此依存而不可化约,使网络成为当代空间建构的代表形式。  相似文献   

8.
王斌  张雪 《编辑之友》2021,(1):70-75
网络数据分析平台以"闯入者"的身份进入新闻场域,并以技术优势影响新闻场域中的资本分布与惯习生成.新闻场域呈现出液态特征,该场域中的行动主体在博弈、协商、互动中重塑自身,推动了整个新闻业变革;新闻场域也不断与其他场域交融,从而使新闻场域达成新的动态平衡,同时也增强了该场域的可塑性与可渗透性.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2014,(1):8
本文试图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理论基础,来重新审视微博场域的本质特征。分别从微博场域的媒介规则、微博场域中的资本转化与博弈、微博场域的惯习三方面入手分析,得到微博用户的使用偏向于彰显风格与个性,而非公共参与,偏向于感性狂欢而非理性治理,偏向于私人化而非公共性,偏向于游戏性活动而非政治性实践等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网络空间安全共同体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既是国家安全需求,也是推动全球信息秩序向公平合理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网络空间安全共同体构建可从内部与外部两条逻辑主线入手,向内提升软硬实力把牢制网权;向外以“四点原则”“五点主张”为核心原则与工作重点,推动达成价值共识、寻求共同利益。路径上以网络强国建设为立足基石、以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价值指引、以网络空间安全中国方案为参考,在物质层、理念层、制度层向国际社会贡献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推动网络空间安全共同体构建。  相似文献   

11.
宣田恬 《声屏世界》2022,(2):99-101
社交媒体、移动和互联三重革命正在影响中国的网络空间,庞大的信息数据使得用户的媒介接受习惯正在变迁.近年来,微博升堂现象在社交平台上泛滥成灾,用户信任被消费,平台吸取"毒流量"现象明显.文章基于该现象,对微博舆论场域构建提出了策略.文章表明,微博舆论场域构建与客户端、媒体、用户离不开关系,微博平台的转型将推动舆论场域的良...  相似文献   

12.
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出发点,基于对南方Z市政务微信编辑的深度访谈,本文研究认为,政务微信生产实践宜理解为新闻场域与政治场域两种文化逻辑之间的融合与冲突,理解为其间各行动主体之间的博弈。具体地,政务微信的融合形态有四,即,"忠"且"传","忠"而不"传","不忠"而"传","不忠"且"不传"。融合中的冲突性元素源于各自相异的场域逻辑,显现为融合中的行动主体--行政领导与微信编辑--在投入与效果、有为与无为、代际差异三方面的博弈。不过,两大场域在目标上可能的一致性,即,政治安全前提下的市场致效,使得政务新媒体仍存在有机融合的空间。基于此,本文尝试性地将我国政务新媒体实践概括为"博弈性融合"。  相似文献   

13.
传播媒介超越技术客体角色,成为媒介化社会多元治理格局中的行动主体,深刻重塑了传统的政治运行秩序和社会治理样态。媒介化治理在我国经历了批评报道、民生新闻、网络问政、政务新媒体等实践演进过程,逐渐被吸纳为国家治理的宏观话语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操作经验。未来的媒介化治理研究,需要拓展全球场域的国际传播治理视野并规避媒介中心论的叙事误区。  相似文献   

14.
王飞  孟晖 《新闻世界》2023,(4):7-10
现代化理论指出,技术和经济发展会引起社会领域的变革。因此,现代化不仅指技术、经济等物质层面现代化,而且精神层面社会领域变革治理也要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在党的领导下,着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网络技术发展促进了网络现代化,另一方面,引起相应的社会变革,特别是衍生或引起了网络违法犯罪以及网络空间生态乱象,网络空间治理也需要现代化。我国网络空间治理应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精神,不断提升网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下我国网络舆论空间处在剧烈变动期,各方行动者在网络空间中的冲突尤显剧烈,各自持有不同的舆论经营和行动策略.本文从我国近年"舆论场"研究的主要面向入手,借鉴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尔的场域理论,尝试建构网络舆论空间的理论模型,对转型期的中国舆论场冲突现象作分析解读,以寻找复杂多元舆论场域之间的整合之道.  相似文献   

16.
根据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总统由民间间接选举,因此现代总统历来都对大众传播媒介青眼有加。作为新媒体主要形式之一的社交媒体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全球不同社会阶层话语博弈的虚拟场域。在以美国总统大选为背景的场域中,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在表达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这两种社会阶层的话语博弈也凸显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公共领域也逐渐成为舆论引导、思想引导的主要阵地。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建设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作为拥有全球最多网民的网络公共领域,网络空间中的正确引导方式更凸显出其重要性。而通过让野蛮生长的网络舆论形成合力,不仅会为现实中公共政策的执行提供助力,也有助于社会道德观念的维护。本文尝试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切入点,对网络公共领域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网络空间领域中,"被遗忘"的需求日渐凸显,通过解构档案价值与被遗忘权之间在记忆、伦理、数据、法制等视角下的取向矛盾,阐析被遗忘权行使于档案利用过程中的等效代换、限度修改、数据保护及授权征求四类折中原则,依循法规确权、主体分域、数据分层、安全防护四方面提出可行路径,为档案利用工作中纳入被遗忘权理念寻求可调空间.  相似文献   

19.
李洁  杨木生 《出版广角》2016,(23):60-62
"互联网+"的兴起、发展与普及,给中国的政治生态、经济结构和社会文化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网络空间治理体制不健全、法制建设不完善和网络安全技术不发达等问题,对政府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的问题日益突出,党和政府对网络空间治理也愈发重视.网络空间的治理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并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文章总结并分析"互联网+"下的网络空间治理出现的问题,旨在寻找创新型的网络空间治理机制,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的范围由传统的自然空间延伸至认知空间,网络空间认知域安全面临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情感等诸方面的挑战,网络空间认知域已成为国家安全防护的新领域。从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安全和认知域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网络空间认知域的特点和当前所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提出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网络空间认知域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