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究肥胖对大学生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的影响,为肥胖大学生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和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肥胖大学生,对照组为正常体重大学生,运用quarkb2型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测得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氧脉搏、肺通气量等指标。在运动场测得受试者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m跑和1 000m跑成绩,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测试数据作差异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大于对照组,而最大摄氧量相对值表现为对照组大于实验组。无氧阈表现为对照组大于实验组。氧脉搏绝对值表现为实验组大于对照组,相对值为对照组大于实验组。肺通气量绝对值表现为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而相对值表现为对照组大于实验组。对照组的四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均明显好于实验组。结论:①由于多余体脂的影响,肥胖大学生的有氧耐力比较差。②肥胖者的最大摄氧量、最大氧脉搏绝对值高于正常体重者,是个体为克服过多体脂造成的过重负荷而表现出的生理性代偿。③肥胖大学生的骨骼肌对VO2max的利用率比较低。④肥胖是影响大学生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的一个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验法,比较高校女生12min跑和800m跑体能测试方法。结果表明:采用12min跑锻炼,能增强学生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水平,且方法简单易行,有利于调动女大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对于少数无氧耐力素质较好的女生,800m跑同样可以提高耐力水平。建议以12min跑测试项目为主,800m跑作为测试的补充项目。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足球联赛体能测试12min跑的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庆彬  孙波 《体育科学》2001,21(1):34-34
依据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12min跑不应作为体能测试标准及训练的手段。所谓12min跑来自于日本科研人员的相关研究,其本来意义即根据本人12min所跑的最大距离来推算其最大摄氧量,它是测定人体耐力的际准。对2000年职业联赛第1轮山东鲁能泰山队与云南红塔队比赛进行的现场测试表明:无论哪个位置的运动员在所测的15min内所跑动的时间均不超过5min,并且多数跑动只是短距离的冲刺或慢跑。这就是说,持续跑能力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并不是特别需要的。而由于最大摄氧量的遗传度很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6名男中跑(800m)运动员进行运动场的800 m全速跑全程的遥测气体代谢和成绩的测试,探讨气体代谢中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成绩的相关性实验发现,遥测气体代谢中的平均VO2/HR、VE、Vt BTP指标与运动员成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有应用于体能评定的可能性,从而为体能评价方法的更加成熟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地区不同项群优秀青少年有氧能力,寻找不同项群有氧能力特点。方法:选择上海市2003—2014年一线、二线运动员测试数据库,从中筛选88名16岁以上男性,年龄为(17.5±1.2)岁,103名15岁以上女性,年龄为(16.4±1.1)岁,均为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对其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Z分值等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各项群间有氧运动能力特点。结果:耐力项群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显著高于隔网对抗(P<0.05)与格斗对抗(P<0.01)。男性各项群间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无显著差异;女性耐力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显著高于同场对抗(P<0.01)、隔网对抗(P<0.01)与格斗对抗(P<0.01);女性同场对抗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显著高于格斗对抗(P<0.05)。结论:耐力项群最大摄氧量绝对值高于其他项群;体能主导类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高于技能主导类项群;同场对抗项群最大摄氧量绝对值优于相对值,其余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绝对值同步。为科学训练提供有力数据支持,教练员可以结合项群有氧运动能力特点,判断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水平,从而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提高整体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心血管功能评价指标的同质性和有效性,对16586名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其中12202名大学生既参加台阶试验又参加800/1000m跑,而且为了得到最大摄氧量的数据,又选取参加台阶试验和800/1000m跑的学生195人进行12分钟跑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台阶测试得分和耐久跑成绩得分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1);男女大学生的台阶测试得分与耐久跑得分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男生r=0.347,Sig.=0.000;女生r=0.240,Sig.=0.000),但都呈现低度相关;台阶测试和耐久跑指标之间同质性低;男大学生最大耗氧量与台阶试验测试值、台阶试验得分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h=0.417,P〈0.001);男大学生最大耗氧量与1000m跑运动成绩及得分之间也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2=0.616,P〈0.001)。女大学生最大耗氧量与台阶试验测试值、台阶试验得分无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3=0.163,P〉0.05)。最大耗氧量与800m跑运动成绩及得分之间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4=0.464,P〈0.001)。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高三年级女生施行耐久跑单元教学法结合娱乐教学的实验研究,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体能有了显著性提高,实验证明耐久跑单元教学对提高高中女生800m跑成绩有着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12分钟跑与20米往返跑预测最大吸氧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48名大学新生为对象(体育系男、女生,美术系男、女生各12名),比较研究了直接法、12min跑及20-MST三种方法测定和预测最大吸氧量。结果表明,12min跑及20-MST均能有效预测大学生VO2max,12min跑更适用于有训练对象;20-MST具广泛适用性,对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均适用。  相似文献   

9.
PALIER测试对足球运动员有氧能力评定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PALIER测试中随递增强度的增加,受试获得的最大吸氧量相对值与测试中的强度呈高度相关。表明该测试能够较好地反映运动员的实际运动能力,同时与12min跑成绩的显性相关表明在运动实践中该测试可用于评定和监测个体最大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辽宁省自行车队6名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得到其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及其对应的心率,结果显示:经过一个训练周期,这6名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有提高但不明显,而相对值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无氧阈绝对值和相对值有显著性升高。表明最大摄氧量的相对值与无氧阈的综合运用在训练中更为有效,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了提高;该训练周期为有效训练。  相似文献   

11.
浅析高校女生800米跑畏惧心理的原因及攻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芳 《体育世界》2007,(11):98-99
800m跑对于高校女生来说是一项身体负荷较大、锻炼价值较高的有氧代谢项目。尤其是对发展耐力素质、提高心肺功能有良好的效果。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具有特殊意义。但是从平时测验来看,女生对800m跑往往表现出畏惧心理状态。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校女生对800m跑测试的心理变化,笔者对本校大一9个班的267名女生进行了问卷式调查。其中178人有畏惧心理状态,仅有64人不怕,其他25人说不清。调查结果表明,对800m跑存在畏惧心理的比率高达66.6%这就说明有相当数量的女生对此有消极和抵触情绪。本文通过对这部分女生的调查,分析造成畏惧心理的成因,找出解决办法,目的在于提高女生800m跑的能力和成绩,为800m跑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不同方式的摄氧取值以及不同强度的测试次数建立相应的速度-摄氧预测方程,比较各方程所得最大累积氧亏的差异,对最大累积氧亏的测试方案进行简化设计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论证.方法:15名男子1 500m跑运动员在标准田径跑道上分别完成1次递增负荷测试、1次1 500 m跑测试及2次持续各5回合、每回合10 min的恒定负荷测试.以10回合恒定负荷测试中8~10 min的摄氧取值建立的预测方程为标准,比较4~6 min、6~8min固定时段的摄氧取值以及遥测稳态摄氧取值对建立预测方程的影响,并比较减少不同次数的高负荷、中等负荷以及低负荷测试对建立预测方程的影响.结果:遥测稳态摄氧的判定时间在4 min 12 s~8 min 46 s之间,以遥测稳态摄氧建立方程所计算的需氧量和最大累积氧亏与标准值无明显差异(P>0.0167);减少中间负荷测试的次数≦3时,对速度-摄氧方程的预测效果无显著影响(P>0.0167);以安静站立时的摄氧量作为预测方程的截距,并减少最低两级负荷以及中间两级负荷测试构建预测方程,其所得的最大累积氧亏与标准值间的一致性边界为-2.22~4.77 ml O2/kg,仅有6.7%的值处于一致性边界之外;简化方程所得最大累积氧亏的时间相对值(ml O/kg/s)与1 500m跑的成绩有显著的相关性(r=-0.561,P<0.05).结论:设定安静站立时的摄氧量为截距,减少4次负荷分别为70%~80%及100%~105%无氧阈强度的恒定负荷测试,以遥测稳态摄氧取值构建预测方程,可在保证最大累积氧亏计算准确性的前提下,大幅节省测试耗时.  相似文献   

13.
林艳 《中华武术》2021,(1):50-51
800米跑是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中耐力跑初中女生测试项目,呼吸不畅、头昏眼花、四肢僵硬等"极点"现象对女生800米成绩的影响较大,为了找出产生"极点"现象的原因,本文以初中女生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初中女生800米跑"极点"产生的内外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发现初中女生800米"极点"现象产生原因所在,根据存在的内外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为提高初中女生耐力素质提供训练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长沙市120名中学男生进行台阶试验、1 000 m跑、12 min跑、跑台最大摄氧量(VO2 max)的测试,计算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寻找评价心血管功能的有效指标.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男生的身体形态指标、耐力素质、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呈现递增趋势,且存在板显著性差异(P<0.0001);但初二年级男生的台阶指教低于初一年级,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2)台阶指数与VO2 max、VO2 max/kg、1 000 m跑、12 min跑的相关系数低(|r|<0.2);1 000 m 跑与 VO2 max的相关系数r=-0.662(P<0.0001);12 min跑与VO2 max的相关系数r=0.625(P<0.0001);3)台阶指教与身高、体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69、r=0.336.结论:1)台阶指数作为评价学生心血管功能指标,与VO2 max、VO2 max/kg的相关性低,且不能有效反映以VO2 max为代表的心脏功能增龄性变化规律;2)同为心血管功能评价指标,台阶指数与替代项目1 000 m跑的相关性低且具有较大范围的差异;3)建议用12 min跑取代台阶指数,作为评价中学生耐力素质及心血管功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任爽  刘静  王宇  吴卫东 《健与美》2023,(8):134-136
文章致力于探究非运动员或未经系统训练的人群最大摄氧量与肺功能的关系,了解不同水平受试者的器官功能与素质差异。具体表现为通过招募本校非体育专业身体健康的女大学生20人(20.76岁±1.67岁,161.59厘米±5.2厘米,54.42公斤±4.81公斤),进行最大摄氧量(直接测定法)、肺功能(肺功能仪测试)测试,应用SPSS22.0软件对受试者最大摄氧量与其他不同指标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进一步以最大摄氧量的正常值为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个组之间的差异。经研究分析得出:(1)肺活量与最大摄氧量的相对值(r=0.318)和最大摄氧量绝对值(r=0.325)显著正相关(P<0.05);最大通气量(MVV)与最大摄氧量相对值(0.596)、最大摄氧量绝对值(0.558)和肺活量(r=0.702)显著正相关(P<0.01)。(2)最大摄氧量偏低组和正常组两组之间各个指标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最大摄氧量偏低组与正常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t=-12.12)、最大摄氧量绝对值(t=-9.03)、呼吸商(RQ,t=2.87)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6.
跑节省化(RE)实验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跑节省化(RE)是在给定一个特定跑速下的稳定摄氧量,它反映了机体外周对氧的利用效率,是与耐力运动成绩紧密相关的指标。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外就已经对RE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认为其表达优秀耐力较之最大摄氧量有更大的贡献率。RE在国内只是近些年才逐渐引起学者们的注意。鉴于RE正逐渐成为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从跑节省化的测试方法、测试条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外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以后将RE运用到运动实践中以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24名男篮球队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跑台测试、因子分析法等,采用跑节省化、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对篮球运动员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员跑节省化的修正值在第一公因子中载荷最大,在第二、第三公因子中跑节省化相关指标的载荷量处于相对重要位置,在第四公因子中只有跑节省化时通气量;跑节省化、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三指标在评价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时,跑节省化指标优势明显。提示:跑节省化可以作为评价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8.
陈均  叶文 《体育师友》2015,(2):26-28
采用"增大步幅综合练习法"进行教学实验。以本学校初三(1)(2)(3)班女生共50人为研究对象实施教学实验,对实验前后的800米跑成绩、步幅、步频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在初三体育与健康课堂实施"增大步幅综合练习"教学方法能有效、快速提高初三女生800米跑成绩。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拖跑现象比较严重的女生。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足球联赛体能测试12 min跑的置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12 min跑不应作为体能测试标准及训练的手段。所谓12 min跑来自于日本科研人员的相关研究,其本来意义即根据本人12 min所跑的最大距离来推算其最大摄氧量,它是测定人体耐力的标准。对2000年职业联赛第1轮山东鲁能泰山队与云南红塔队比赛进行的现场测试表明:无论哪个位置的运动员在所测的15 min内所跑动的时间均不超过5 min,并且多数跑动只是短距离的冲刺或慢跑。这就是说,持续跑能力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并不是特别需要的。而由于最大摄氧量的遗传度很高,对于12 min跑的过分强调造成近几年来很多优秀运动员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练习12 min跑,更有甚者因此而告别足坛。当世界足球运动都在朝技术型迅猛发展时,中国运动员却不得不在很有限的春训时间内拿出近一半的时间抓12 min跑,忽视了其他主要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技术、战术、足球意识、心理素质的提高,这使很多国外专家感到疑惑。从1996年职业联赛与1994年世界杯赛的技术统计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足球真正缺乏的东西:攻防转换能力差,防守拼抢程度差,抢断成功率低,而体能差恰恰不是症结所在。从足球比赛的特点看,足球场上的跑动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快速起动、奔跑的能力及快速、合理协调的头顶能力,而田径场上的12 min跑则属于持续性、高强度的耐力跑项目,是不符合足球场上比赛的特点的。从供能特点上分析,一场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所需能量来源于3种不同的能量输出,其中磷酸原供能系统在整个比赛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其次是乳酸原供能系统,而有氧氧化系统的供能方式就不特别重要。体能测试的12 min跑所需的供能方式与足球比赛要求的供能方式并不一致。因此,以12 min跑成绩作为足球运动员的体能标准,在运动生理学上是找不到科学依据的。不仅如此,长时间的持续跑对足球运动的肌肉耐力从距离指标上看明显太长,况且足球运动员主要需要快速能源系统和在比赛各部分之间快速恢复的能力,以及反复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完全不同于田径场上的持续耐力跑。更为糟糕的是,经常采用这种长距离的持续跑,势必使足球运动员在肌肉收缩的募集方式、肌肉纤维的类型、参入代谢供能酶系、供能底物的选用、运动动作的节奏等一系列形态机能和生理生化特征向耐力型进行适应性转化,而这对完成足球比赛中各种快速爆发用力的关键技术动作极为不利。对足球运动员来说,应将集体配合以及技术、战术的合理运用、足球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同时提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在足球比赛中,没有技术的保障,就谈不上良好的素质表现,因此,身体素质训练应更多地结合技术训练进行。总之,12 min跑对足球比赛的体能要求所起的作用不大,在某些方面还有负面影响。从供能特点来看,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应重点放在爆发式的快速冲刺(20 m左右)、冲顶、堵截等方面,无氧耐力等素质训练应与足球技战术训练联系起来进行。尤为重要的是,足球管理与决策者应尽早理清中国足球的发展思路,给高薪聘请的外国教练提供宽松的环境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使中国足球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校女生三学年800米跑成绩的调查,经过体育统计量化处理进行对比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女生800米跑的成绩在一年内能大幅度的提高、反映出耐力素质发展较好。说明我校为了发展学生素质而采取一系列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