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训练过程,主要是对运动员机体施加一定负荷的刺激。这种刺激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打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产生新的适应。从而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向更高水平转化,获得新的平衡。这种训练适应的前提条件就是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所施加的负荷安排的科学性。训练负荷太小,运动能力提高不明显;运动负荷过大,不仅不能提高运动能力,反而会产生劣变现象。采用生理、生化指标,对优秀网球运动员进行运动负荷的监督与控制,收到了良好效果。使运动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冰上运动的特点和对人体平衡的浅析,探讨普通大学生速度滑冰运动的平衡和训练问题,提出了陆地平衡能力训练、冰上适应性和辅助性平衡能力训练以及速度滑冰专门性平衡能力训练,为冰上课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动对大鼠骨骼肌形态和代谢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鼠为实验对象, 观察研究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形态及代谢机能的影响。16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 安静组 (n=8), 运动组 (n=8)。运动方案为跑台训练, 持续 8 周。研究发现, 运动组骨骼肌形态无异常变化, 肌纤维横截面积稍减小, 变化不显著。运动训练后, 骨骼肌及血清 IGF-I水平明显升高。此外,运动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有所下降, 而腓肠肌ATP酶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1) 运动训练有效调解了体内的蛋白质代谢平衡。(2) 运动训练可以改变骨骼肌及血清IGF-I水平, 并对其蛋白质代谢产生一定的作用。(3) 运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骨骼肌代谢酶活性, 从而影响其代谢功能, 以满足不同类型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项力量是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由于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的特殊性从而决定的特殊力量,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科学地分析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所必需的专项力量,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根本措施。研究目的:针对竞技健美操的专项特点,在评定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下肢快速力量的基础上,探索能提高专项技能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结合教学训练的实践。结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技术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快速力量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结合。建议:在发展核心力量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力量训练:设计一些与竞技健美操专项技术动作用力方向、用力技术特点相近的练习手段。增加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影响人体感觉关节位置、运动及平衡的能力的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提高维持静态和动态稳定性的能力,改善“空间感觉”和动作的空间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测试等研究方法,应用国际“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评价基本运动能力训练对智障儿童体育游戏形式变化、想象力、记忆力、思维、整体智商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走步、跑步、投掷、爬、立定跳远、平衡等基本运动能力训练后,智障儿童的智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大众健身平台的构建。随着国内体育健身热度的持续高涨,健美操运动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为有效培养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良好的身体形态,让运动员掌握全面平衡的健美操运动技巧,教练需要注重其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基于此,笔者以高校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作为研究对象,阐述各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相关思路和相关策略,并总结健美操运动员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从而不断促进高校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篮球训练中核心力量的训练是一种较为全新的训练理念,因为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以一些篮球运动员可以借助核心力量训练改善篮球训练中的不足。一方面核心训练中的核心力量训练可以让篮球运动员保持身体的平衡,预防损伤。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自身的运动特点,通过器械与非器械的核心力量训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篮球运动技能。因此,核心力量在日常小学篮球训练中也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肌力平衡是影响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梳理肌力平衡相关研究,归纳肌力平衡的概念和内涵,从动作控制的角度探讨其内在机制,并探索在运动损伤检测及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结论:1)肌力平衡是机体为适应内、外部刺激,神经肌肉系统高效维持静态姿势和以最佳模式完成动态动作的能力,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特性及生理功能是维持肌力平衡的内在机制;2)肌力平衡是高效完成动作控制的关键,肌力失衡是动作模式受损的诱因;3)运用等速肌力、力量及跳跃动作测试评估肌力平衡可以预测损伤风险;4)通过单侧力量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及核心区训练可有效改善运动中的肌力平衡。亟待探究不同项目运动员肌力平衡与运动损伤、动作模式及不同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基于肌力平衡探究特定运动技术的肌肉工作机制,挖掘肌力平衡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治疗条件的2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10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Bobath技术、运动再学习疗法,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法进行训练,每天60min,B组按照A组相同训练计划每天训练30min,加用悬吊运动疗法进行训练30min,持续治疗20个工作日,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erg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并且B组Berg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提高幅度较A组显著。结论:悬吊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刘晨 《精武》2014,(4):20-21
跆拳道运动专顶平衡能力是指在跆拳道运动中,运动员为了提高击打效果,在即使身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仍能迅速、准确、协调的控制身体姿势并完成击打动作或躲闪防守动作的能力。它是发展和完善运动技术,提高跆拳道运动员协调能力及比赛成绩的基础能力。本论文通过对平衡能力的作用及训练手段的研究,希望能使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加重视平衡能力的训练,同时对有效指导教练员科学的训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体育师友》2017,(6):22-25
文章综述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的影响。经过系统的运动功能训练,运动员的功能动作筛查评分明显改善,存在的肌力不平衡和关节运动受限等问题予以解决,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重新塑造。文章将为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依据,在制定跆拳道体能训练计划时,应最先参考身体运动功能筛查(FMS)所检测出的身体弱链、肌力不平衡和关节运动受限等问题,制定相关的矫正训练计划。在恢复运动员各关节正常的灵活性、稳定性后,接着进行动作模式力量训练。最后将运动能力训练与技术、战术结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角度,分析传统力量训练特点及存在问题,并解析了核心力量训练的特点。认为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本质不同在于,核心力量训练中增加了一个"不稳定因素",就是为了提高运动员身体的平衡稳定性,不仅增加了力量训练的难度,而且为传统力量训练增添了鲜活的因素。核心力量训练理念的引入更新了传统力量训练理念,创新了训练方法和手段,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在提高运动员协调、灵敏和平衡等能力方面的不足。今后如何将基础性的核心力量训练与专项训练相融合,将有待于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平衡能力是速度滑冰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平衡能力的好坏关系到技术和体能能否得到最大的发挥与体现,是速滑运动训练不能忽视的重要训练内容。身体的平衡能力由神经、肌肉、运动三大系统协调运作,其好坏取决于身体对来自前庭分析器、肌肉、肌腱、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以及视觉等对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与人的力量、耐力、灵活性和协调性关系密切。长时间规律系统的平衡能力训练,会提高速滑运动员对平衡能力的控制性。  相似文献   

14.
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的平衡支撑能力训练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速滑运动是技术性很强的体能类项目,平衡支撑能力是速滑技术的基础,尤其是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更应加强平衡支撑能力的训练。认为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应注重基本功训练,平衡支撑能力是速滑技术重要的基本功,是早蹬冰技术的基础,并分析总结了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速滑运动员王曼利进行平衡支撑能力训练的方法,主要介绍了其应用平衡球训练平衡支撑能力的主要方法,以及冰上平衡支撑能力训练方法,旨在为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训练的教练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文献,选定与研究相符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选取国内实证类文献10篇,国外实证类文献6篇,共计16篇。了解治疗脑瘫患者的运动干预康复手段,分析其干预方法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国内一般采用核心稳定运动干预、抗阻训练、悬吊运动训练以及柔韧训练为主;国外采用向后行走训练,机器人辅助训练,平衡训练等多种训练干预方式。国内外在对其进行运动干预之后,显示对脑瘫患者粗大功能、痉挛状况、步态步速行走能力以及肌肉肌张力、平衡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针对脑瘫患者特殊的体质情况,借鉴先进干预手段以及多种运动方式相结合的治疗康复手段,促进患者临床康复。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理,设计更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刺激肌肉的康复,改善脑瘫患者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看高校运动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奇志 《体育科技》2003,24(2):18-21
通过分析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以及高等学校运动训练的现状 ,找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从而提出高校运动训练以及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运动项目成绩的提高,都离不开对其项目特征深入理解,从而明确建立本项目训练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根据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过程,选择有效地训练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运动成绩。本文尝试分析定向越野运动的项目特征,探索其内涵,以期对从事定向运动训练的教练员、教师提供建设性意见,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竞技体操训练科学化体系的建立、运动训练时机、运动训练时间效益、动作技术创新四方面分析了科学化对竞技体操运动训练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得出只有科学化才能促进竞技体操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房施龙 《体育世界》2014,(9):126-127
定向运动是一项具有智能性运动项目,在该运动中注重体力与智力的结合我国自2012年由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计及科技部联合颁布并实施《关于创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试点》的意见,定向运动作为重点推广项目受到诸多人关注,本文基于核心力量训练对定向运动员平衡能力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核心力量训练对定向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具有较好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最近几年,许多教练员、运动员把一些发展核心肌群的力量练习作为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核心肌群是指围绕在身体重心周围的多块肌肉, 它的主要作用是平衡稳定身体.核心力量训练可提高肩、臂和腿等远端肢体上的肌肉工作效率和身体平衡能力.核心力量训练更多地模拟实际运动的动态特点,对运动员来说比较符合运动技术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如果核心肌群得到良好的锻炼, 则可降低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损伤的几率.从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和运动医学的角度解析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核心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