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是祖国的北部边疆,横跨我国三北地区,北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人口总数2300万,现有中小学15394所,其中农村牧区中小学13229所,占85.94%。全区中小学生约360余万,其中农村牧区学生210余万,占58.40%。全区共有民族中小学2461所,蒙古族学生67万余名,其他少数民族学生11万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占全区学生比例近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蒙古国当今的那达慕形态及其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蒙古族那达慕的传承发展有所启示。那达慕文化是以蒙古族为主的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搏克、射箭、赛马为核心内容的"男儿三艺"是蒙古族那达慕的象征性符号。它是游牧文化的精华,能够展现出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服饰特色和饮食文化等,为我们研究蒙古族传统文化以及弘扬那达慕文化提供依据,努力加快那达慕文化的发展对蒙古族地区经济繁荣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蒙古国把那达慕当作国家节庆的主要仪式,学者研究和国家投入力度较大,重视其民族特色的传承,这些都值得我国学习借签。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有少量分布。蒙古族人民生活在有着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有着独特的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蒙古族过的是游牧生活,狩猎是他们特有的技能,并且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它曾是蒙古先民维持生存必要的经济形式之一。后来,牧养的牲畜成为他们经济生活的主要依靠后,狩猎作为衣食来源之一,布鲁作为重要的狩猎工具被一直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4.
射箭文化是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文化项目,构成了蒙古民族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柱,对于民族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挖掘和弘扬这一文化对于蒙古民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对蒙古族射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的研究,从而对完善现有的蒙古族射箭项目的发展提出建议。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传播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将直接影响该地区人民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然而由于民族地区地域的边远性,经济生活的薄弱性,发展的不平衡性,从整个教育发展的大环境看,蒙古族学校体育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在对12个盟市...  相似文献   

6.
张磊 《体育世界》2014,(5):18-19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是草原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民族。而“那达慕”这项体育活动是最能反映蒙古族民族特点和审美情趣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那达慕”同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已经成为了蒙古族人民自觉遵循沿习传统,使得一些蒙古族民间体育活动长期开展下来。本文通过对“那达慕”这项体育文化在蒙古族各地开展和举办的情况研究,使其能够对一些地区的经济、文化等起到一定良好的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就是要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向市场。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必须走综合创新产业化道路,才能获得新生。蒙古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具有可行性。蒙古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要发展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业、赛马产业等。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省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自治乡)为研究对象,对迁徙蒙古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演进与发展的成因进行研究与分析。阐释云南省迁徙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演进与发展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迁徙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演进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以及在今天仍然被沿用或有所变异、有所发展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形成了今天的蒙古族传统体育.蒙古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之间彼此交流与适应的必然结果.它是蒙古族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化并相互结合的过程,也是蒙古族传统体育不断实现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国际化的过程.本研究认为:蒙古族传统体育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社会化是蒙古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基础;科学化是发展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根本措施;产业化是蒙古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方向和道路;国际化是蒙古族传统体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蒙古族搏克文化进行了研究。历史上搏克在蒙古族的政治、军事等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搏克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中广泛地开展着,是人们庆典活动的主要内容。搏克的竞赛方法反映了公平竞争、珍视机遇、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搏克的服饰实用且华丽,是勇士的象征、也是搏克文化的标志符号;搏克舞步反映了蒙古族崇尚自然、崇拜英雄的民族信仰。作为象征符号的"将嘎"具有深厚的文化寓意,"将嘎"的传授仪式庄严、隆重,运用特纳的象征人类学理论对传授仪式的结构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学校体育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霍瑾 《体育科学》2002,22(1):10-11
蒙古族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体现了党和民族教育政策的正确性。蒙古族学校体育在教学研究、教材建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果。在发展素质教育战略的今天,蒙古族学校体育教育要转变观念、锐意改革,必将在21世纪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通海兴蒙乡蒙古族700多年前因战事从北方迁至通海,在与汉、白、回、彝等族群混居时形成独特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虽在云南诸族中独树一帜,但也传承了老祖先的根基,试问扎根异乡几百年又能存蓄传统者有多少?如此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的确引人入胜,本文截取兴蒙乡蒙古族个别文化元素进行描述与分析,是为后续研究作铺垫。  相似文献   

13.
深厚的草原文化为民族杂技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元素,民族杂技剧《成吉思汗风》就尝试把蒙古族的情感表达、审美习惯、民族精神融入到杂技创作中。杂技虽然是以技巧展示为主的艺术,不长于叙事表达,但用意境表现剧情、用音乐传达情绪、用舞美再现历史、用表演刻画人物,不仅避免了单纯的技巧,也使杂技晚会有了主题思想。通过《成吉思汗风》的创作实践和艺术探索,我们尝试着为民族杂技的深入发展开辟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反映蒙古族群众的现实生活状态以及情感内涵,反映出鲜明民族特征,对其进行挖掘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蒙古族体育文化内涵,而且会对其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及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产生一定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梳理了青海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五个民族分布的地理环境特征,通过分析其历史发展空间、生存空间以及文化空间,揭示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彰显的文化内涵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阐释了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区域下形成特有的民族体育文化特征,认为地理环境对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发展空间,各民族形成的传统体育项目正是适应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其发展与各区域历史文化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郝延省 《体育科技》2023,(5):79-80+8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蒙古骨牌的产生、演变与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蒙古骨牌是元代蒙、汉文化相交的结晶;伴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发生演变,发展成为体系丰满、内涵丰富、形式多彩的蒙古族传统牌戏,为我国北方民族棋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骁强尚武的民族性格和中西民族文化的汇聚造就了维吾尔族长于歌舞尤重百戏的特殊天赋西域地处丝绸之路中枢,自古以来就是中西交通,商贾贸易、文化交流、民族移徒的汇集地,故其地可称谓中西人种陈列所,氐羌族系、汉族、伊兰种人、雅利安人、塞种人、月氏、马孙、铁勒、柔然、突厥以及  相似文献   

18.
安代舞是蒙古族传统舞蹈形式,经过时间的演变,现今的安代舞的动作与体育项目动作相近,安代操由此简化而来,安代操其浓郁的民间本色和豪放的民族特点,倍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不局限于人数,不拘泥于动作,无论低高年级学生,都可以随着音乐做起安代操,对强身健体,愉悦心情有积极作用。民族地区的体育课教学应与民族特色相结合,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德才兼备,体能健全,适合时代发展的全面人才。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具体的小学生学习安代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蒙古纪行     
张文东 《围棋天地》2006,(18):71-72
日前,应蒙古国围棋协会的邀请,中国围棋协会派张文东、金同实和纪瑞出访蒙古,为中蒙围棋交流做先期的准备工作。访问期间,受到了蒙古国家体委主任哈兰巴特尔、蒙古国围棋协会会长那仁巴特尔,以及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高树茂的热情接待。  相似文献   

20.
三语教育广义上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对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借助民语、汉语和外语等三种语言和文字所开展的教科教育,是民族地区一种特殊的多元文化教育形式。狭义上指以民语或汉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进行的外语语言教学,单纯以掌握外语作为教学目标。本文所讨论的是以汉语为主要媒介语言,针对以蒙古语为母语的蒙古族学生进行的日语教学。教学过程教师用汉语授课,学生用蒙语理解,教学目标又是外语日语,涉及蒙语、汉语、日语三种语言,是为“三语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