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凯 《家教指南》2008,(2):20-20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爱,但是现代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确?爱的付出与爱的回报是否匹配?爱的结果与爱的初衷是否等同?您“真爱”孩子吗?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一项调查对父母与孩子的“互爱”认同度做出了这样的“结果”:80%以上的家长认为自己很爱孩子,但只有30%的孩子予以“认同”,大多数孩子对家长的爱,不仅不觉得是爱,相反觉得“讨厌”。这个调查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笔者一时还无法判断,但引起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到底应该是如何“模样”呢?有人说,你的档案在别人的心里,同样,父母的形象在于女的心里。当“我期望中的爸爸妈妈”这一既严肃又有趣的话题出现在一群中学生面前时,你想象他们俨然成为“考官”,对自己的父母“评头论足”时,会是一副什…  相似文献   

3.
闻慧 《家长》2009,(5):30-31
如果您已为人父母,那请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您是否跟“另一半”在孩子面前吵过架?是否只为孩子一次体育成绩没达标就烦躁不安?夫妻双方是否都一心扑在事业上,每天很晚回家?是否对孩子无缘无故发过火?是否只给孩子物质关怀而忘记了爱的付出?如果您对以上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可以说:您不算称职的家长。  相似文献   

4.
曾经听到有的老师抱怨: “现在的孩子真不好教育, 我为他们操碎了心,爱他们胜过爱自己,可是他们就是不领情,真让人伤心。”的确,这是做老师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但不知在伤心之余,老师们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真的爱我的学生吗?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不是多此一问吗?哪个老师不  相似文献   

5.
看着孩子迈入中学的大门,父母从心里高兴,孩子终于长大了。可面对长大的孩子,您是否想过:他还会像地去一样听话吗?会和您手牵手出去吗?会在您怀里撒娇吗?不,他们已进入到一个“半成年、半儿童”的特殊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自我意识更强,而且在心灵深处会产生叛逆。面对这一切,您做好准备了吗?任小艾的一些建议会带给您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父母爱和教育爱,但对父母来说,有两种不可取的、势必遭到失败的爱,这就是溺爱和粗暴的爱。首先谈谈父母爱中的溺爱。父母之爱是一种无私的,高尚的情感。他们把一切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可惜的是有些父母爱得不当,爱得过分。他们常常为自己的孩子每一言行击掌欢呼,笑逐颜开,但却从不考虑这是什么言行,会得到什么结果。常见有的父母在爷爷奶奶在场的情况下问孩子:“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给谁吃?”孩子答道:“给我吃。”对此有的父母并不介意,甚至还认为孩子“聪明”。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懂得在人与人的共同生活中有“可以”、  相似文献   

7.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8.
宁宁上幼儿园经常迟到,有时9点来到幼儿园,还没吃早饭。为此,老师和宁宁的妈妈交换意见“:9点吃早饭会影响孩子吃午饭,希望您早点儿把他送来。”宁宁的妈妈每次都答应,但坚持不了几天,又会重蹈覆辙,老师问宁宁的妈妈“:您8点左右将孩子送来有什么困难吗?”宁宁的妈妈说“:我每天10点钟上班,宁宁爱睡懒觉,所以我会晚送他。”如果您是宁宁的老师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面对经常迟到的宁宁,您有什么好办法吗?  相似文献   

9.
爸爸妈妈们,当您的孩子长到三四岁的时候,你一定正在考虑是否送他们去参加团队活动吧,比如兴趣班、运动队什么的!这真有点让人左右为难。如果送他们去吧,他们似乎还太小了点,会在团队活动中“找不着北”;可不送他们去吧,又怕错过了他们学习的好时光,再说别人的孩子都参加了。不过,现在不用发愁了,就让我们来看看国外教育专家是如何给您解疑的吧!  相似文献   

10.
请赞美孩子     
作为父母或老师的我们是否经常为孩子不爱学习发愁呢?我们是否经常为此而责备他们,甚至“诉诸武力”呢?显然,当孩子厌倦学习时.惩罚比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要容易得多!原来,我们也是爱偷懒的“大小孩”。  相似文献   

11.
<正>下面给您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男一号和男二号都是我2011年刚毕业的两个学生。他们很聪明,从分数上来看,他们绝对是班中的佼佼者。按理说您应该会觉得他们非常棒了是吧?但我不这么看,我觉得分数不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根本标准,应该看孩子的分数是否具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地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  相似文献   

13.
雨果曾说 :“人世间没有爱 ,太阳也会死。”我们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撒播爱的种子 ,不仅要引导他们正确地接受爱 ,更要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回报爱 ,使他们懂得只有大家都付出一点爱 ,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明天。皮亚杰说 :“物质环境会影响行为表现。”为了创造一个“接受爱、回报爱”的环境 ,我园始终坚持每月中为当月出生的幼儿集体过生日 ,此项活动已成为孩子们的情感、意识逐步社会化的“记录手册”。实践证明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生日活动有不同的反映 :小班孩子的聚焦点是分享充满诱惑力的大蛋糕 ;到了中班 ,分享蛋糕与让小朋友分享快乐…  相似文献   

14.
您家是不是有个行动慢吞吞的“小蜗牛”呢?您是否因为孩子行动速度过慢而责备过他,但事后又觉得愧疚,可等到下一次,孩子依然表现得很拖沓时,您又再次抑制不住无名火……催促,发怒,再催,更怒。我们确实理解不了一件5分钟的事,孩子要花盼钟完成。就像他们理解不了,成人明知道小孩动作慢,还不给予援助地一次次狂叫。如果大喊大叫有用,那买个喇叭好了。我想孩子并不需要我们发泄情绪般的催促,静下来看他们动作慢的背后,也许会找到不一样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群星璀璨     
谁说您早已年过半百,看起来,您分明是那么年轻。当您在书海徜徉,您好象一个纯真的孩子,来到了一片迷人的童话森林。在这里,您找到了“会眨眼的机械人”,遇到了“会说话的太空人”;您设想着和孩子们一起玩“烧不烂的纸锅”,一起看“美丽的火花”,一起构筑科学的新甜城。看着看着,想着想着,您的嘴角溢出了快乐的微笑,眼睛闪烁着青春的火花,心中又树立了一个新的路标:把发明创造的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一个个胜过“聪明的一休”! 岁月总是匆匆地流逝,多少年以后,当您的学生用双手营建美丽的共和国大厦时,他们都会说:感谢您——全国优秀教师、内江市中区实验小学的王素华老师!是您,在他们的心中早早地播下了爱  相似文献   

16.
王丹 《河南教育》2010,(2):31-31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威胁说不会再爱他“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我就不再爱你了。”这种威胁通常不能实现。因为孩子很清楚这是谎话。欺骗孩子一次,你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会认为你是个爱说谎的人。这样说会好得多:“我很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喜欢。”听之任之“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无所谓。”感觉到你们的漠不关心时,孩子马上会检验:“它”是不是真的。孩子在等待着,你们的指责是否会随之而来。因此,最好用朋友关系取代你们的漠不关心,哪怕是他的行为让你们很不满意。娇惯孩子“我可以自己做这些,我的孩子现在还做不了这些。”如果…  相似文献   

18.
怎样正确地向孩子示爱?要向孩子传达爱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变成孩子,设身处地,身临其境,而不是总要摆出家长架子,拿足家长作风。对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学院父母中心的指导者哈丽雅特博士说,您应该准备这样一张每日爱的检查表:1.告诉您的每一个孩子“我爱你”。2.通过温和的触觉来传达您对孩子的爱意。3.关心您孩子的行踪,注意到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和什么时候出去。4.告诉您的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5.注意到您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6.问孩子对您的意见。7.耐心而且彻底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8.对于年龄较大…  相似文献   

19.
0岁~3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而其中在1.5岁~3岁之间又是孩子尝试“说话”行为最为活跃的阶段——不管音调是否准确、词义是否恰当、意图是否能表达完全,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尝试着说上几句。因为是在这样一个“大胆发言”“大胆失误”的阶段,孩子们说出来的话有的时候会让大人感到非常有趣,比如,他们会把“小狗狗”说成“小斗斗”,把“三”说成“塞”,或者把“快来吃饭”简化为“来饭”。但有的时候他们的话又令人非常难以理解,往往是孩子“咕噜咕噜”说了一大串儿、又重复了好几遍,大人们却怎么也没法弄明白他的意思。每每遇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一年级的新生放学了,做父母的免不了要关切地问这问那,您经常向孩子问些什么问题?您是否问过:孩子,今天你高兴吗?孩子入学后,大概家长比较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经常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喝水了吗?”“学校的饭好吃吗?”“老师留的什么作业?”而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状况,很少有人会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高不高兴?和老师、同伴在一起愉快吗?他们喜欢你吗?其实这些都是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关键问题。孩子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情绪、心境的影响,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心境不佳,则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每个孩子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