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刊登在徐州日报2013年8月21日的《五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睢宁县改革试点的考察报告》,它涉及的是社会热点、难点医改民生大问题,无疑就是一篇为时而著的新闻作品。它以题材重大、主题鲜明、导向正确,赢得了"中国新闻奖"评委们的厚爱,被评为调查性报道一等奖。从采访写作上来看,它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赞赏。  相似文献   

2.
鲁颖 《传媒》2018,(7):46-48
党的十九大是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更是检验媒体战斗力的关键时刻.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满足日益多元的受众需求,在"命题作文"中展现勃勃生机,是摆在每一个党媒面前的难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深挖本地元素,创新报道手段,饱含深情地展现了杭州五年来的发展印记和百姓获得的幸福感,政治性与可读性并重,既凸显主流气质,也秀出了亲民颜值,较好地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反腐小说”是近年来颇引人注目的一种文学现象。唐人白居易有句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腐小说”之畅销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与现实意义,也是中央下大力气治理腐败的举措在出版上的回应。为此,我们刊发了《应势而生的时代课题── “反腐小说”出版现象剖  相似文献   

4.
荣获第1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通讯作品<中国大豆还有"戏">,是一篇意外之作,同时又是意料之中的.  相似文献   

5.
我曾经写过一篇<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见本刊今年第二期),想来想去,另一种与此相关的现象--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也值得注意,于是作此文. 这里的新闻作品是广义的,包括消息报道、人物通讯、工作通讯、单位和企业经验介绍,乃至言论摘编、贺词口号等等.那么请问:这些东西怎么会"广告化"呢?  相似文献   

6.
朱建华 《青年记者》2016,(19):48-49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媒体要与时代同行,至少在语言上要能够做到与时代同步.不可否认,网言网语也是时代特性的一种具体反映,网言网语“倒灌”媒体的情况值得警惕,但如果对网言网语简单地持“一刀切”式的否定态度,也并不可取.新闻工作者要做到“改文风”,这在客观上也要求写作时的遣词造句能够合乎时代节拍,可以适当使用一些符合价值观与导向的网言网语.  相似文献   

7.
在报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态势下,独家新闻、深度新闻是增加媒体竞争力的法宝,除了新闻版面,副刊的新闻性愈来愈被看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台为事而作”,与时事结合,适应时代发展、富有新闻元素的副刊文章,其社会价值和关注度,比一篇无关时局的文艺作品更吸引读者,更符合新闻纸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张怀俊  张涛 《新闻知识》2006,1(11):39-41
黄远生是民初名记,被誉为报界之奇才。在短短的五年新闻职业生涯中,写下了大量广受欢迎的通讯作品。邹韬奋曾回忆学生时代为远生通讯着了迷,说“每天跑进阅览室的时候,心里最盼望的便是《时报》上又登出了远生的北京通讯”,并认为“当他替《时报》作特约通讯的时代,实在是《时报》最有声有色的时代”。老一辈新闻学黄天鹏谈及远生通讯当时的影响时说,“自黄远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优秀的、有着时代烙印的新闻作品总是有意识地引导着社会主流价值观,而优秀的人物通讯与主流价值观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选取不同时期的优秀人物通讯对其体现的主流价值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今 年5月31日晚8时 ,新华社向全国各地播发了由我采写的一篇消息———《“悄悄话信箱”解开了学生心里疙瘩》。6月1日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纷纷予以刊播 ,众多省、市报、台也同时采用 ,我所在的闽北日报在头版头条配短评醒目发表。有关一个山区小县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只小小“悄悄话信箱”的消息 ,何以能产生如此良好的传播效果?选材 :赢得时机非偶然古人讲的“文章合为时而作” ,专指文学作品。尽管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的体裁截然不同 ,但在“合为时而作”的地方上却是相通的。步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11.
贾刚为 《新闻实践》2005,(12):54-54
新闻竞争,核心是内容竞争。内容竞争,就是要有好作品,要有新闻精品。不同的新闻体裁都可能出精品,其中传统分类中的通讯,更能够出传世之作。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通讯的精品之作呢? 一、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扎实的采访本领 精品之作往往是时代造就的。记者如果没有很高的政治敏感性、政治素质,就不可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也就不可能写出新闻精品来。  相似文献   

12.
第四届(1989)全国地市报好新闻评选于7月21日在北京揭晓。共评出一等奖作品42件,二等奖作品76件,三等奖127件。这些新闻作品总的特点是:地方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抓住了时代的脉搏,突出了正面宣传的报道方针,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积极影响。获奖消息和通讯多以反映过去一年中各条战线所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出现的新事新风为主题,作品以生动活泼、短小精悍见长。如湖北陨阳报的通讯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度“湖北新闻奖”报纸通讯作品从整体水平上看,比2000年有长足的进步。下面,结合本次通讯作品获奖的情况,从三个方面作一下评析。 一、特点:题材广泛多样 信息新颖丰富 获奖通讯以其对深化改革和社会风情的现场的触摸与近距离的“拍照”,为我们真实地录下了一年来深化改革中风云际会的全景图画。概括说,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在重大题材的报道上,能力提高,表现手法成熟。 2001年的通讯作品在选材上着眼于大,关注国家  相似文献   

14.
杨建民 《新闻知识》2002,(10):21-22
通讯类作品是好年新闻奖评选的双头戏,几乎占总参评作品的三分之—。通讯类作品的质量,在整个参评作品中有一定代表性。对通讯类作品的评析,既有助于提高评选质量,更有助于促进通讯类作品的写作。本文拟就2001年参评陕曲新闻奖通讯类获奖作品作一浅析,共商对通讯写作的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未来的社会是计算机、通讯网络与影视媒体紧密融合的社会.本文重点探讨文化类多媒体作品如何进行情感体验的交互设计.交互的实质是人类行为的互动.核心是创造有意味的"体验".因此文化类多媒体作品的交互设计,应当给予情感体验更多的关注.让个体在互动中具有主动建构性,可以构筑起属于自己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语出白居易的《与元九书》。《与元九书》是白居易与元稹论诗的信,也是白居易论诗的纲领,是他创作政治讽逾诗的经验总结。他在信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合:应当。时:现实生活。著:写作。白居易从文学同现实的关系着眼,认为文学不仅消极地反映社会生活,而且应当和当前的政治斗争相联系,积极干预生活。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明确结论,作为自己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原则。后世的现实主义作家,也多以此命题为准绳,遂成为众人熟知的创作箴言。  相似文献   

17.
获2004年“湖北新闻奖”的通讯作品,能紧扣时代科学发展主题,紧紧贴近现实生活,更新新闻信息传播的观念,探索新的报道形式,探寻新闻创新之路,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与进步。本文从三个方面作评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通讯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进入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新华社2009年2月24日播发的长篇通讯<走向希望的春天--来自地震灾区的报告>一文,在第20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通讯类作品最高奖特等奖.在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这篇长篇通讯由于它立意高远,主题重大,播发后被中央和地方媒体广泛传播,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20.
高雅 《视听》2021,(1):45-46
21世纪进入"她"时代.中国影视作品既被"她文化"影响,又推动着"她文化"进步和发展.随着中国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性别意识的崛起,"她文化"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女性题材影视作品的出现为中国传统影视业固有受众市场划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打破了传统作品中"男性化"倾向明显的态势,并对传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