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潘志贤 《青年记者》2009,(19):80-8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日新月异。互联网及手机等各类电子产品的不断进步,更是为提高整个社会的开放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新闻媒体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们稍作留意,就会发现新闻从业者群体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个别新闻从业者素质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2.
新闻敏感是记者宝贵的素质,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敏感性是敏锐地发现新闻以及对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是每一位新闻从业者必备的素质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和提高新闻从业者的新闻敏感性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传播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新闻从业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在新时期下,社会的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了一些影响,对于新闻传播领域来说,出现了新闻从业者道德的缺失现象,还有一些腐败行为的滋生,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因此,若要发挥好现代新闻传媒对社会及公众的积极作用,就迫切要求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闻从业者培训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精准培训是提高新闻从业者素质的有效手段。本文立足实际,对“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从业者精准培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提高精准培训的软硬件水平;二是要科学制定培训内容;三是要改进精准培训的考核机制;四是要重视培养新闻从业者的全媒本领。  相似文献   

5.
新闻行业是社会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它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力量。新闻从业者的责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公众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本文从当今中国新闻从业者素质入手,以陈永洲事件为典型个案探讨了新闻媒体人才管理的必要性。从中足以窥探出新闻媒介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快新闻媒介的立法进程才能使新闻媒体取信于民,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宁宁 《报刊之友》2014,(11):147-149
新闻行业是社会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它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力量。新闻从业者的责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公众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本文从当今中国新闻从业者素质入手,以陈永洲事件为典型个案探讨了新闻媒体人才管理的必要性。从中足以窥探出新闻媒介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快新闻媒介的立法进程才能使新闻媒体取信于民,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批评性报道在不可能完全还原的“事实”中去呈现事实和表达否定性的意见,这一报道特质使得批评报道与被批评者的名誉受损(即社会评价的改变)必然产生关联。撇开被批评者的名誉受损系其行为的“咎由自取”这一面不说,意识到新闻媒介的意见褒贬与当事人社会评价之间的“相关性”,既有助于新闻从业者更理性地看待频繁出现的新闻侵权纠纷,用一种平和心态营造舆论批评的环境,也有助于媒体从业者意识到批评性报道的法律风险,更加谨慎地表达意见,提高批评性报道“法”的含量。在权利本位意识日益高涨的大环境下,媒体从业者培养谨慎的批评意识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女性在新闻职场作为一股正在崛起的力量不可小觑,但在行业当中女性的社会性别劣势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女性新闻从业者角色冲突,一是职业女性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的外显性冲突,二是女性新闻从业者自我认识的内隐性冲突。媒体业界、理论研究界和女性新闻从业者都要积极思考在传媒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推动女性新闻从业者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姚静 《东南传播》2016,(7):143-145
环境新闻从业者是指从事环境新闻生产、传播的媒体人。本文通过对环境新闻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环境新闻从业者研究是目前环境新闻研究中的缺失领域。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结合当下环境新闻从业者的实际,对比其他行业记者群体的研究,笔者建议环境新闻从业者研究优先从以下议题展开:环境新闻从业者个体以及群体生存现状研究、代表性环境新闻从业者和环境新闻从业群体的研究以及不同媒体、不同媒介环境下环境新闻从业者内容生产影响研究。随着环境新闻的主流化及环境新闻从业者群的崛起,学界亟需给予环境新闻从业者研究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继续教育新探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欧秀丽 《图书馆论坛》2005,25(1):173-174,210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体现社会价值的主体力量,在新形势下,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十分可取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工作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文化专业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女性在新闻职场作为一股正在崛起的力量不可小觑,但在行业当中女性的社会性别劣势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女性新闻从业者角色冲突,一是职业女性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的外显性冲突,二是女性新闻从业者自我认识的内隐性冲突.媒体业界、理论研究界和女性新闻从业者都要积极思考在传媒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推动女性新闻从业者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武英 《新闻窗》2015,(3):83-8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人们对媒体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从业者在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日益重要,要做好任何一个行业,其人才及人才的素质都是关键点,新闻从业者不仅需要良好的语言基础,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等等素质,还应该具备一些外在的素养,比如外出采访时还应注意自己的着装、礼仪等等。因为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记者的一切行为已经不是只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团队一个行业的素养。  相似文献   

13.
赵敏 《新闻实践》2011,(9):36-38
在社会对媒体人要求不断提高、压力日增的今天,媒体人的生存现状值得关注。有调查显示,上海新闻从业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平均年限为10年。而尽管媒体人的平均工资收入不低,却仍有一些新闻从业者对于是否还要继续从事新闻工作产生了动摇。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个新闻从业者。新闻敏感和新闻责任感是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前者是专业上的要求,后者则是道德上的要求。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一定的准则和要求,只有这两个要求都做好了,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新闻从业者。  相似文献   

15.
张昆 《新闻界》2012,(12):19-21
我们今天生活在媒介化时代,媒介及其传播的信息充盈于我们全部的社会生活空间,它影响到我们的呼吸、我们的生存、我们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传媒从业者是我们社会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而以培养传媒从业者为目的的高等院校新闻传播院系更是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期待。近年来,在强大的社会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所奠定的物质基础上,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一项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抽样问卷调查(N=1631),描述和分析了当前中国网络新闻从业者的基本构成与工作状况。调查发现,网络新闻从业者以女性为主,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特征,专业背景具有多样性;对互联网及新闻行业的热爱、对新闻记者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认同,是网络新闻从业者选择网络新闻行业的主要原因;他们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其中最满意的是人际关系,最不满意的是薪酬福利;愿意将网络新闻工作作为终身职业的目前只占少数,大多数人考虑在五年之后离开,或是处于待定状态。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网站的从业者在收入水平、工作满意度、职业忠诚度等方面的差异。后续论文将对网络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意识、媒介使用、生活状态等做出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曹鹏 《视听界》2006,(1):88-88
新闻传播业是一个发现与探索的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我认为新闻从业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最主要的素质。第一就是好奇心,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可抑制的好奇心。它不简单的是猎奇心,猎奇是对特殊事物的兴趣,而好奇是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一个好记者和一个差记者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好奇心。好记者因为好奇便善于发现,能够从平常事件中看到不平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水门事件,那两位记者如果不具备强烈的好奇心,水门事件能搞这么大吗?范长江能出名是因为对陕北红军的好奇,斯诺能出名是因为对中国红军、中国共产党的好奇。在一个大的新闻机构里,真…  相似文献   

18.
新闻真实性,即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每一个新闻从业者所必需的素质,也是最根本的要求。但在实践中,记者往往要对新闻报道中应当出现的当事人的姓名、事件发生的地点等新闻要素,进行模糊化处理,在新闻真实性和社会效应二者间取得一个平衡。  相似文献   

19.
客观性是新闻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新闻客观性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依旧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追求新闻客观性依然是当前新闻从业者所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新闻客观性所面临的挑战,之后站在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角度对新闻客观性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梳理当前国外关于新闻从业者伦理研究的有关文献①,从信息来源保护、新闻从业者角色冲突和伦理困境、新闻从业者伦理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新闻从业者伦理研究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当前世界新闻从业者伦理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有关学者的研究提出对加强新闻从业人员伦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